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碩卿(詩人)

增加 10,79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李碩卿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燦煌、石鯨、秋鱗、退嬰、石卿、小謫仙、樸亭、鐵梅、海山逸民、病鶴、璞亭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82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44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參與團體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詠霓詩社、瀛東小社、[[瀛社]]、小鳴吟社、鼎社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2462178/reader 東臺吟草]]]》、《李碩卿先生紀念集》
|}

</div>
'''李碩卿'''(1882~1944),原名'''燦煌''',字'''碩卿''',又字'''石鯨''',號'''秋鱗''',晚號'''退嬰'''<ref>李碩卿又別署石卿、小謫仙、小碩、海山逸民、病鶴、璞亭、樸亭、鐵梅、鐵梅生、鐵梅山人、古洞天仙客、基隆仙洞鯨魚。</ref>,淡水縣海山堡人(今新北市樹林區)。

==生平==
少從[[板橋]][[趙一山]]學,以[[孔孟]]為宗,博覽典籍。與臺北文人[[黃純青]]、[[劉克明]]、[[王少濤]]等共創「詠霓詩社」(1905)、「瀛東小社」(1910)。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創立時,被推舉為評議委員。曾任[[板橋林家]]家庭教師,四十三年(1910)離職。翌年(1911)十一月進入《[[臺灣日日新報]]》擔任漢文版主筆<ref>「本日碩卿因採用為社員,已由午上登社執務。」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雜報」欄,「編輯日錄」,1910年11月5日,第三版。</ref>。大正元年(1912),離開報社遷居[[基隆]],任[[顏雲年]]家庭塾師,並開設「保粹山房」以教授生徒。大正十年(1921)與顏雲年、[[張純甫]]等在基隆共組「小鳴吟社」。昭和五年(1930)擔任《[[詩報]]》顧問。昭和八年(1933)八月長子[[李春霖]](字鐵雲,1912~1935)創《南雅文藝》,並擔任該刊物編輯,共持續十六號。昭和九年(1934)李碩卿移居[[九份]],擔任「奎山吟社」社長[[陳望遠]]家庭教師,並促成九份「奎山吟社」、[[基隆]]「大同吟社」、雙溪「貂山吟社」合併為「鼎社」。<ref>參考李建興等編《李碩卿先生紀念集》(臺北:蓬萊印務社,1964年8月);林正三、許惠玟編《瀛社會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ref>李氏長年於北臺課徒,弟子甚多,[[李建興]]、[[李登瀛]]等皆出其門下,時人以「保粹派」稱之。其詩古近律絕各體齊備,以七絕為主,古體為善。生平詩文多藏而不刊,後因弟子之請,於昭和十四年(1939)刊行《東臺吟草》,乃其遊歷宜蘭、花蓮、臺東、屏東之作,對東臺開發之面貌,頗多著墨。
<ref>翁聖峰 撰</ref>

==著作==
生平詩文多藏而不刊,後應弟子所請,刊行《東臺吟草》。於昭和14年(1939)印行,對宜蘭、花蓮、臺東開發之面貌,著墨甚多,是日治時期少數專門以東臺灣為主題的詩集。

民國五十三年(1964)李建興等編《李碩卿先生紀念集》,亦收錄這部詩集。以下詩作輯錄自《李碩卿先生紀念集》、《詠霓吟社詩集》<ref>《詠霓吟社詩集》手稿一冊藏於國立臺灣文學館,「詠霓吟社」為王少濤、劉克明、魏清德、黃純青、李碩卿等人所創設,手稿收錄1905~1906年間的十期課題。</ref>、《臺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文藝叢誌]]》、《臺灣時報》、《[[詩報]]》、《南雅文藝》、《東寧擊缽吟前後集》、《崇聖道德報》等詩集報刊,依發表或寫作時間排序,時間未詳者,置於末。

==[[七言古詩]]==
日月潭棹歌<br>
珠潭水與天池通,涵虛搖綠吹天風<ref>珠潭水與天池通,涵虛搖綠吹天風:日月潭中有一島,舊稱「珠仔山」(今稱拉魯島),所以又稱珠潭。涵虛,水氣瀰漫的樣子。由於日月潭位於群山間,詩人誇飾上通天池,四周群巒疊翠,風吹綠波搖蕩。</ref>。

不知海拔幾千尺,盈盈一水瀦玄穹<ref>盈盈一水瀦玄穹:瀦,音ㄓㄨ,蓄積。玄穹,蒼天。這清澈的湖水彷彿是蓄積在天上的水潭。</ref>。

別開生面懸空際,天潢不與凡流同<ref>天潢不與凡流同:天潢,天河,此指日月潭。</ref>。

悠悠終古自渟蓄<ref>悠悠終古自渟蓄:渟,音ㄊㄧㄥ ˊ,水流停止不動。</ref>,不隨萬派爭朝東。

紅霞萬疊迷幽壑,疑有日月潛其中。

我來髣髴行塵外,葉舟飄入斗牛宮<ref>我來髣髴行塵外,葉舟飄入斗牛宮:行塵,行走時揚起的塵埃,常用以形容遠行者。斗牛宮,南斗星宮和牽牛星宮,此指稱銀河。我彷彿從很遠的人間來,駕著一葉扁舟在天河划行。</ref>。

忽聞仙樂飄逸響,鈞天雅奏韻鏗鏘。

原人戞石調自古<ref>原人戞石調自古:原人,指當地的原住民。戞,音ㄐㄧㄚ ˊ,敲擊。原住民們敲著石杵唱起古調。</ref>,一洗人間凡音空。

杵歌悠揚韻未已,千峰霧壓雨濛濛。

雨中似見潛蛟舞,泉流作聲鳴淙淙。

倏忽雨收雲開霽,起摩殘碑披蒙茸<ref>起摩殘碑披蒙茸:蒙茸,音ㄇㄥ ˊ ㄖㄨㄥ ˊ 蓬鬆雜亂貌,此指野草。撥開雜草撫摩殘存的石碑。</ref>。

天教白鹿洩靈秘,海外桃源露幽蹤<ref>天教白鹿洩靈秘,海外桃源露幽蹤:傳說邵族的獵人是為了追逐白鹿才發現漁獵豐美的日月潭,並從此偕族人在此定居。</ref>。

鹿走羊亡三百載,浮沉人世幾滄桑。

閒雲潭影自長在,山中訪古嗟興亡。

君不見,獨木舟,古物蒼然水中央,不管地老與天荒。

溯洄原始感無窮,等閒我欲頻飛渡,擬向青天騎白龍<ref>等閒我欲頻飛渡,擬向青天騎白龍:等閒,平常,一般。平凡的我想常常飛渡日月潭,就像騎著白龍遨遊在青天之上一樣自在輕快。</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古詩,載於《詩報》第8 期,1931 年3 月16 日。日月潭,在南投縣魚池鄉,是臺灣第二大湖泊,湖面在海拔748 公尺處,群山環繞景致深幽,歷來造訪者莫不被其神秘優美的山水美景吸引,清康熙年間編纂的《諸羅縣志》已被選為縣治形勝六景之一,文人雅士留下不少詩文題詠。據《彰化縣志》記載:「沙連,日月潭也。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潭,廣八、九里,屈曲如環,水深多魚,中浮一嶼,曰珠仔山。番欲詣嶼,划蟒甲以渡。嶼員淨開爽,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也。」日月潭,舊有「沙連」、「珠潭」等異稱,是原住民邵族的聚居地,詩人泛舟潭中聽聞四周傳來原民杵歌聲,潭景氣象萬千陰晴變幻莫測,恍若進入桃源仙鄉,登臨潭中島探訪古蹟,升起今昔之感。<br><br>
【延伸閱讀】<br>
1. 周鍾瑄〈[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OrigYin/Ti_Brow.asp?TID=00000831 水沙浮嶼]〉,《[http://xdcm.nmtl.gov.tw/twp/b/b02.htm 全臺詩]》第壹冊。

2. 曾作霖〈[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72&pid=1279 珠潭浮嶼]〉,《全臺詩》第肆冊。

3. 陳世烈〈珠潭映日〉,《雲林采訪冊》。
==[[七言絕句]]==
卑南王故宮遺址二首<br>
朝天<ref>朝天:指入京陛見,朝見天子。1788年,[[林爽文]]起事失敗,餘黨遁入內山避禍,卻為番截堵。清廷為嘉許有功番民,令[[福康安]]帶領入京陛見,並行賞賜。入京原住民中的傀儡社頭目加六賽,據傳即卑南王。一說當時加六賽年老,故由其子批那賴代父陛見。</ref>酋長甚威風,賜錦<ref>賜錦:加六賽一行入京後,[[乾隆]]賜加六賽六品頂戴、各社番目七品頂戴,並賞賜官用補褂、蟒袍等各式衣物用品。</ref>榮歸更築宮。原上今存故址,鉅材<ref>鉅材:大木。</ref>化石草蒙戎<ref>蒙戎:野草雜亂貌。</ref>。(其一)

芳草離離歲月賒<ref>賒:久遠。</ref>,蕃人未敢種桑麻<ref>蕃人未敢種桑麻:巨石文化遺址為原住民之禁地,成為禁地的原因眾說紛紜。此處作者採信者,係認為原住民後人敬畏卑南王,不敢妄動王宅遺址、在上頭種植農作物,故任其荒廢。</ref>。故宮頹廢休興感,多少王居噪暮鴉故宮遺址約二甲,蕃人未敢耕種,一任荒蕪。(其二)
<br><br>
【題解】<br>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李碩卿《東臺吟草》,為作者登臨古蹟、緬懷卑南王所作。民間流傳的卑南王故事有許多不同面貌,此詩所採用者,僅為其中一種。[[臺東]]設廳之前,[[卑南族]]原住民因與清廷友好,被稱為「歸化生番」,曾在林爽文事件中協助清軍平叛。相關檔案顯示,乾隆曾召見平叛有功的傀儡社頭目加六賽,賜宴款待,並賞賜頂戴及衣物珍寶。有一種說法,認為加六賽就是卑南王,作者之詩即認同此種說法。第一首詩中,作者讚美卑南王朝見天子,受到禮遇,歸來後興築王宅,益加鞏固其領導地位。然傳說已成為過去,如今只剩下亂草之中的樑柱化石。第二首詩,先從荒煙蔓草寫起,歌詠卑南王雖成過去,但在民間的影響力仍在;後人因對卑南王心懷敬畏,不敢在遺址上種植農作物。眼前景象雖然荒涼,但天下過氣的王宮何其多,也不用過於感嘆了。此詩善於擇材,富有張力,以漢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對眾說紛紜的卑南王傳說進行特定的文學解讀。<br><br>
【延伸閱讀】<br>
1. 李碩卿〈木化石〉,《[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2462178/reader 東臺吟草]》。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1608 愛詩網]
*[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1061 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2462178 李碩卿先生東臺吟草]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