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40
次編輯
變更
→冶炼记录
采冶,即首先通过[[铜矿石冶炼]]成纯铜,通过[[锡矿石冶炼]]成锡,然后把铜和锡按不同的比例冶炼成[[铜锭]]。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其作为冶铜的重要原料很早就被记录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据战国时的《管子·地数篇》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上有 慈 陵 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350t/109668l.html 《管子》 地数第七十七: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国学大师</ref> 。”又据战国时期的《周礼·地官》记载,当时还设有管理矿山的矿人。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赤峰市]][[林西]],[[江西]][[瑞昌]][[铜岭]],[[安徽]][[南陵]]、[[铜陵]]等地发现了古代采冶铜矿遗址。在铜矿开采遗址附近一般都发现有冶炼遗址,这说明当时铜矿冶炼环节是就地进行的。
===迁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