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干地支

增加 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天干地支1.jpg|有框|500px|右|[https://p0.ssl.qhimgs4.com/t010c6cea3be63e14c8.jpg 原图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4950fbee1d8f2241?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来自 快资讯 的图片]]]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 :[[ 阏逢 ]] [[ 旃蒙 ]] [[ 柔兆 ]] [[ 强圉 ]] [[ 着雍 ]] [[ 屠维 ]] [[ 上章 ]] [[ 重光 ]] [[ 玄黓 ]] [[ 昭阳 ]] 。十二支曰: :[[ 困顿 ]] [[ 赤奋若 ]] [[ 摄提格 ]] [[ 单阏 ]] [[ 执徐 ]] [[ 大荒落 ]] [[ 敦牂 ]] [[ 协洽 ]] [[ 涒滩 ]] [[ 作噩 ]] [[ 阉茂 ]] [[ 大渊献 ]]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称为十天干<ref>[http://www.zyqmdj.com/518.html 十天干],易宇山人周易网</ref>,"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ref>[https://new.qq.com/omn/20190908/20190908A07C1S00.html 易学:十二地支万物类象(收藏)],腾讯网,2019-09-08</ref>。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 [[ 用于历法 ]] [[ 术数 ]] [[ 计算 ]] 、命名等各方面。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数学|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甲子 (循环)|六十甲子]]''' ''' 六十花甲''' 。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 老年]] 人。
古代[[中国]]用以记录年、月、日、时。[[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古代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
== 历史 ==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始自[[汉武帝]][[太初 (西汉)|太初]]年号。
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相当有帮助,便于推算-{}-历史时间。
== 干支循环 ==
原则上,天干与地支的使用上有配对使用的要求,即如下两组配对且交叉使用。如再配上[[生肖]]的话,其使用方法为,例如[[西历]]1984年为一个[[周期]]的第一年,即上一组开始的[[甲子]][[鼠]],1985年则轮到下组的[[乙丑]][[牛]],1986年又轮到下一组的[[丙寅]][[虎]],1987年轮到下一组[[丁卯]][[兔]],如此下去。最后形成循环。
[[File:干支纪年.jpg|有框|右|干支纪年[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1110/c9564937bde8421684975f7f0662db3d.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03412779_732796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载记[[轩辕]][[黄帝]]「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创立''' 干支纪年法'''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之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 (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四分历]]与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 (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将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 公历→干支纪年 ===
 
将公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0,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天干(余0则视为第10个);将公元后年分减3,再除以12,所得余数即为第几个地支(余0则视为第12个)。
 
*例如:公元1995年
1995-3=1992,1992除以10的余数是2,所以是第2个天干——乙,1992除以12的余数是0,所以是第12个地支——亥,故公元1995年为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1861-3=1858,1858除以10的余数是8,所以是第8个天干——辛,1858除以12的余数是10,所以是第10个地支——酉,故公元1861年为辛酉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
== 干支纪月 == 
史书中通常以序数纪月。「以子建月」即以日南至的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可能到了[[唐代]]才配上天干。
计算[[八字]]时使用的干支历每五年一循环,每月的天干由该月支所在年的天干决定。例如:若某年的子月所在之年为甲子年,则该子月为丙子月,紧接着其后的丑月是丁丑月。
年上起月的歌诀,《 [[ 五虎遁月歌 ]] 》: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从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若问戊癸何方法,甲寅之上好推求<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22/17/45546700_764464050.shtml 《五虎遁月歌》],个人图书馆,2019-06-22
具体的推算如下表:
|}
== 干支纪日 ==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至少始于《[[春秋 (史书)|春秋]]》所记,[[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之[[日食]]。
=== 干支纪日与西历换算 ===
 
===查表法===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口算法===
 
*a = Y mod 80
*b = (5a + [a/4]) mod 60
:g = z = 1, 甲子
=== 干支计算日数 === 
由于[[华夏历法]]中每个月日数不定,且可能有闰月,故若在史书中记载「某年某月某日」在计算经过的时间长度时会非常麻烦。而利用干支计日则可以方便地计算。
''' 例:'''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ref>司马迁[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d72c215346.aspx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古诗文网</ref>。」秦历每年十月为岁首,然后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计算此次出游的总日期数。
''' 解:''' 从癸-{丑}-(第50日)到丙寅(第3日)总共是13日。所以总出游日期数一定是60n+13。9个月大约是270日,但270日并不是60的倍数,所以可以判断有一个闰月;从而,n=5,总共出行10个多月,日期数为313天。
事实上,如果换算成公历,则为前211年11月1日出游,前210年9月10日驾崩,共313天。
== 干支纪时 ==
[[File:干支纪时.jpg|有框|右|干支纪时[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08/d981887477af42bc96086a8a9564eae6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28239751_620927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从前一日23时到凌晨1时叫作[[子 (地支)|子]],继续下去,丑、寅……从11时至13时叫作[[午]]。所以现代,半夜0时叫「[[子夜]]」,白画12时叫「[[中午]]」。中午之前叫「[[上午]]」,中午之后叫「[[下午]]」。
=== 子初分日问题 ===在中国[[天文]]星象以及[[历法]]计算上,皆以子正0时分日;造成前一日深夜23时至0时('''夜子时''')出生者与当日凌晨0时至1时('''早子时''')出生者虽具有相同时干支,却为不同日干支的特殊情况,或存有命盘不连续性的问题。因之该如何处理子初出生者(是以子初、抑或子正换日柱),仍有很大争议。自古虽有取子正分日者,亦有当以子初分日之论;甚或认为[[徐子平]]四柱八字以子正分日、紫微斗数以子初分日者。
在中国[[天文]]星象以及[[历法]]计算上,皆以子正0时分日;造成前一日深夜23时至0时([[夜子时]])出生者与当日凌晨0时至1时([[早子时]])出生者虽具有相同时干支,却为不同日干支的特殊情况,或存有命盘不连续性的问题。因之该如何处理子初出生者(是以子初、抑或子正换日柱),仍有很大争议。自古虽有取子正分日者,亦有当以子初分日之论;甚或认为[[徐子平]]四柱八字以子正分日、紫微斗数以子初分日者。 == 阴阳五行说==
[[File:五行相生.jpg|有框|右|五行相生[http://www.12ky.com/UploadFiles/2012-10/201210101555069073.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CE%E5%D0%D0%CF%E0%C9%FA&mode=1&did=32#did31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ref>[https://www.buyiju.com/bzzs/wuxing.html 五行相生相克],卜易居,2017-11-05</ref>。
五行中每一行都有不同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之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之特性;「土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之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之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古人基于此种认识,将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之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之抽象性能<ref>[http://www.shanruoji.com/tview.php?tid=1286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的含义],善若吉命理网,2015-06-14</ref>。
; 十干[[阴阳]][[五行]]是针对''' 十干''' 表示命运的说法,用了五行([[木]]、[[火]]、[[土]]、[[金]]、[[水]])与阴阳(阳为兄、阴为弟)配对。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十二支''' 十二支''' 皆有相对应的五行。[[四季]]所对应的五行为:[[春季]]为木、[[夏季]]为火、[[秋季]]为金、[[冬季]]为水,土则是对应各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分,用于表示[[季节]]转换。
将其分配为:
|}
阴阳五行说是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代<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416/08/816461_23286188.shtml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个人图书馆,2010-04-16</ref>,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与[[阴阳|阴阳思想]]相互结合所产生。并且与干支结合而成为''' 干支五行说''' ,进一步成为天地间万物的根本起源。
== 方位和角度 ==
干支可以表示[[方位]]和[[角度]]。
* 方位:正[[北]]亦称「[[子 (地支)|子]]」,正[[南]]亦称「[[午]]」,正[[东]]亦称「[[卯]]」,正[[西]]亦称「[[酉]]」。
 
* 角度:「子」为0度或360度,要放在30度十二地支。「[[丑]]」为30度,「[[寅]]」为60度,「卯」为90度,「[[亥]]」为330度。
== 参考文献 ==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723,4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