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田玉

增加 4,1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和田玉的种类 ==
目前和田玉山料主要颜色有 [[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黄玉、[[墨玉]]等。
 
== 和田玉山料鉴别 ==
 
和田玉山料鉴别指的是与青海山料、[[俄罗斯]]山料之间的广义的区别。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色度,一定也要润度。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 和田玉山料收藏误区 ==
非子料不玩:其实不少的山料,玉质也是非常好的,价格比子料稍低,可玩性还是相当高的,和那些垃圾子料相比,还是要好得多的。
 
非新疆的和田玉不玩:近年来,大量的俄料进入国内,其中一些顶级的俄料,玉质比一般的新疆料好,价格却比同一层次的新疆料低得多。可玩性也很高。
 
青海料和俄料越盘越干:这种现象确实有,但有多少人真正去分析过其中原因呢?由于大多数玉器在雕刻、打磨、抛光完成后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蜡,让玉器看起来更油润,这种本来很干的玉料做出来的东西,上过蜡后看起来非常润,但当你盘得久了,表面的蜡都盘掉了的时候,玉器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干!这就是这种误解的来源,其实就算你拿一块光滑的石头,盘得久了也会觉得比以前润的,不信你自己试试。哪有玉越盘越干的道理?
 
有水线就是青海料:其实远在青海料开发之前,水线是用来形容和田玉中那种比较透的纹路的,在青海料开发后,由于很多的青海料都有这种水线,因此不少人就感觉只有青海料才有水线。
 
透明度较好的是青海料:其实这倒未必,和田料中也有些很透的玉料,甚至比青海料还要透,只是在和田玉料的比例中较少而已。
 
不白的玉不玩:其实古人对和田玉的白度要求,远没有对玉质的要求高,俗话说:珠圆玉润,意思就是说:是珠就一定要圆,是玉,就一定要润。个人觉得,对玉质的要求,应该比白度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了玉质,单追求白度,那还不如去玩白色的石头了。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