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青年

增加 1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新青年》.jpg|缩略图|右|新青年[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5/358/57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4732_1 来自澎湃新闻网图片]]]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 [[ 青年杂志 ]] 》,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 [[ 五四运动 ]] 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ref>[http://xy.eywedu.com/100/bn037.htm 陈独秀:《新青年》宣言],语文资源网</ref>。
==简要经历==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 [[ 康有为]] 致总统总理书 ]] 》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ref>[http://www.meizhou.cn/2019/0507/585468.shtml 《新青年》:五四运动的号角],梅州网, 2019-05-07 10:20 </ref>。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 [[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 [[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 》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
[[ 陈独秀 ]] 所写的发刊词《 [[ 敬告青年 ]] 》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
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ref>[https://www.minshengwang.com/yiminsheng/822999.html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读《敬告青年》有感],中国民生网 ,2018-05-04 15:24</ref>。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 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 李大钊 ]] 发表《 [[ 青春 ]] 》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倡导青年要有个性====
====陈独秀著文驳斥康有为"定孔教为国教"论====
10月1日,陈独秀针对康有为一意要把孔教订为国教的论调,在《新青年》二卷二号上发表《 [[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 》一文。
文章指出孔教和帝制的关系,说“别尊卑、重阶级、事天尊君”这些孔教思想,正为历代帝王所利用。定孔教为国教,不但违反思想自由之原则,而且违反宗教信仰自由之原则。他认为民主国之祀孔,正如主张专制国祀华盛顿、卢梭一样的荒诞不经。
====毛泽东论说体育====
1917年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 毛泽东 ]] 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 —— [[ 体育之研究 ]] 》。文章首先对体育的涵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体育者,人类自养其身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他指出: 知识和道德诚然可贵,但身体也很重要。身体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他强调指出,“密如牛毛”的繁重课程,对学生只能起到“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的严重危害作用。“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陈独秀著文答顾克刚====
7月4日,[[ 《新青年》]] 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 [[ 顾克刚 ]] 关于政治思想问题:“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之新青年也”。
====陈独秀召开编辑部会议改组《新青年》====
1918年1月﹐ [[ 陈独秀 ]] 召集《新青年》编辑部会议。宣布“本自第四卷第一号起,投稿章程业已取消,所有撰译,悉由编辑部同人,公同担任”;“采取集议制度,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 李大钊 ]] [[ 鲁迅 ]] [[ 钱玄同 ]] 、[[刘半农]]、[[周作人]]、 [[ 胡适 ]] 、[[沈尹默]]参加编辑部。从7月开始,《新青年》采取轮流编辑办法,陈独秀负总责。
编辑部改组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参与编辑工作﹐曾一度实行轮流编辑的办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2月﹐《新青年》同人又创办报纸形式的周刊《 [[ 每周评论 ]] 》。
====陈独秀驳斥康有为====
4月18日,因倡导文学革命而倍受攻击的胡适再次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在文章中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的国语。
中国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 [[ 文字 ]] 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所以我以为我们提倡新文学的人,尽可努力去做白话的文学,尽量采用《 [[ 水浒 ]] 》、《 [[ 红楼梦 ]] 》的白话;不够用的,便用今日的白话来补助;有不得不用文言的,便用文言来补助。这样做去,决不用愁没有标准白话。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白话,就是将来中国的标准国语。造中国将来白话文学的人,就是制定标准国语的人。
他又说,创造新文学的次序,约有三步: 工具,方法,创造。我们的工具就是白话。应该赶紧筹备这个万不可少的工具。
方法一是,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
====女性解放的宣言====
9月1日,《新青年》第九卷第五号上发表《 [[ 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 ]] 》。《 [[ 宣言 ]] 》指出:“最近这解放的福音吹到东方来,就是被阴阳尊卑的孔教压迫而失了精神上呼吸的中华女子,也得着一点新鲜空气,想抬起头来发出一点微声要求解敌,是我们人类可以乐观的地方。纠合我们中华要求解放的女子,使我们要求的声音一一天强大起来,这正是我们中华女界联合会的责任”。《宣言》共分10条,包括“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不久杂志社迁到[[广州]]继续出版。同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又查抄《新青年》编辑部,拘押了陈独秀等人,后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陈独秀等人被保释。《新青年》一度停顿。
《新青年》创刊号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项希望﹐已经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为武器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的萌芽。
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 [[ 狂人日记 ]] 》、《 [[ 孔乙己 ]] 》、《 [[ ]] 》,李大钊的论文《 [[ 庶民的胜利 ]] 》、 《Bolshevism 《[[Bolshevism 主义的胜利 ]] 》,陈独秀的论文《 [[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 》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青年》成为当时第一个全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1918年,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这篇小说和以后发表的《孔乙己》﹑《药》﹑《 [[ 风波 ]] 》等的出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标志《新青年》提倡的文学革命已经突破了单纯理论的倡导而走上了创作实践的道路。此后在《新青年》上发表新诗的还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沈兼士]]﹑[[沈玄庐]]﹑[[汪静之]]﹑[[陈衡哲]]﹑[[陈建雷]]等人。发表小说的除鲁迅之外﹐还有陈衡哲。《新青年》进行过关于旧剧问题的讨论﹐并发表了最早的话剧创作《 [[ 终身大事 ]] 》(胡适作)。刊物还开辟“随感录”一栏﹐专门刊登时评及针砭旧思想旧文化的短文随笔﹐鲁迅在这里发表了许多短文﹐成为杂文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的滥觞。
==思想倾向==
==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号 [[ 胡适 ]] 发表《 [[ 文学改良刍议 ]] 》,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 》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 [[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 》,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503/c405170-29249801.html 百年五四:“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精神建构],中国作家网,刘勇 张悦  2017年05月03日06:40</ref>。
==领导人物==
1917年1月,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推行课程改革,以白话文教学。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 [[ 每周评论 ]] 》,评点时事,主张公理,反对强权。《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宣传和教育,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
1919年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地位==
《新青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杂志,是旧中国时代最早的一份思想启蒙刊物,也是中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刊物。凝聚了当时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堪称是一代大师的群英会。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 [[ 历史 ]] 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刊物的影响力可与《新青年》堪比,即使时至今日,当今的许多青年依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本书为去年上市的国内第一部简体横排版《新青年》杂志全集的精选本,同时还保留了全集中各卷各号的总目录索引,以方便读者查询。为使读者一窥《新青年》原貌,精选本也附了《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视频==
270,1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