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大名著

移除 1,9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 ,历久不衰 ,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ref>[http://biz.ifeng.com/a/20190430/45503063_0.shtml 《四大名著》及国乐经典音乐会 在首师大艺术季成功举办],凤凰网,2019-04-30</ref>。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 、人物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现今的电影、电视剧取材于四大名著的不 谓中国文学史上 胜数。 四大名著的销量有多大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至今每年还是有很多种版本 的四 座伟 丰碑 名著,大量售出
==词语起源==
“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 ;而[[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也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而他指的则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渔则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可以看出,李渔并不赞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贞)的说法,他认为《[[史记]]》、《南华》(即《[[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同类著作,其中《史记》为历史散文,《庄子》是哲学散文集,《西厢记》则属戏曲剧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并称“奇书”;而冯梦龙所评“奇书”,则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书,都是长篇通俗小说,同样反映了共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普通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可以放在一起并称为“四大奇书”。经过李渔的肯定,冯梦龙所提“四大奇书”,则开始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所接受。 “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由于有性的描写,被视为诲淫小说,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先后颁布了十余次法令,在全国各地查禁销毁各种淫词小说;而《金瓶梅》及其续书便在其中,被列为禁书 。后来, 《红楼梦》于清[[乾隆]]年间问世,虽与之类似,也有人认为《红楼梦》是脱胎于《金瓶梅》,但由于《红楼梦》相对问世较晚,并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 《红楼梦》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c7a69c0100sbx3.html 四大奇书],新浪网,2011-07-10</ref>。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 ,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这个说法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研读四大名著,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各书简介== ===《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 (1296年~1370年) (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 号子安 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 别号 耐庵。 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 包括了[[罗贯 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 ]]说 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 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 惠说,郭勋托名说 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 宋人说等 终年74岁
====内容介绍====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金圣叹所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由于《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甚广,其中也出现不同的故事,可大体分为“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两个系统,“文繁事简本”较为细致,也流传最广,主要分为七十回本(无聚义后情节),一百回本(招安后,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和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基础上增加征田虎、征王庆情节)。其中一百二十回本也被称为《[[水浒全传]]》 ,是水浒故事最完整的一个本。
===《三国演义》=== ====全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内容介绍====
《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ref>[http://www.shicimingju.com/book/houhanshu.html 《后汉书》],诗词名句网</ref>、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ref>[https://www.thn21.com/hua/ping/21919.html 晋朝(西晋、东晋)历史简介],花语网</ref>,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西游记》===
====作者====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内容介绍====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西游记》在明代刚出现时曾被列为禁书,因为书中充满了崇佛抑道的思想,与当时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冲突。 ===《红楼梦》===
====原名====
《[[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
====作者====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ref>[http://www.chundaozihua.com/article-1296.html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晚年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度日],淳道字画网 时间:2015-11-03</ref>。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内容介绍====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246,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