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壶关县

移除 1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州市]]和[[辉县市]]相连,西与[[上党区]]、[[潞州区]]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接壤。截至2017年,壶关县辖5个镇、7个乡和1开发区,总人口29.93万人,面积1008平方公里,有汉族、 [[ 回族 ]] [[ 满族 ]] [[ 壮族 ]] [[ 白族 ]] [[ 彝族 ]] [[ 蒙古族 ]] 等七个民族。[[故西铁路]]、[[荫林公路]]横贯县境,是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化工基地,也是晋豫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壶关风景秀丽,旅游景点众多<ref>[http://www.huguan.gov.cn/zjhg/ 壶关概况],壶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f>。
==名称缘起==
==历史演变==
 
商、周时期,属[[黎侯国]],为[[冀州]]域。
隋大业三年,并入上党县。
[[ 武德 ]] 四年,复职壶关县,属河东道上党郡潞州。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属河东路昭德大都督府威胜军节度。
明初,属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潞州。
[[清朝]],属 [[ 山西 ]] 省安府。
[[民国]]元年,属山西省冀宁道。
壶关县辖5镇7乡1区:
镇:[[龙泉镇]]、[[晋庄镇]]、[[ 店上镇]] [[ 百尺镇]] 、[[树掌镇]]、
乡:[[集店乡]]、[[ 黄山乡]] [[ 五龙山乡]] [[ 东井岭乡]] 、[[石坡乡]]、[[ 桥上乡]] 、[[鹅屋乡]]、
开发区:[[常平开发区]]。
===位置境域===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东经113度10分—113度40分,北纬35度51分──36度13分之间。全县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东与 [[ 河南省 ]][[ 林州市 ]] [[ 辉县市 ]] 相连,西与本市的上党区、潞州区为邻,北与本市的[[平顺县]]隔界,南与 [[ 晋城市 ]] [[ 陵川县 ]] 接壤。
===地质地貌===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护三嵕庙]]、[[ 真泽二仙宫]] 、[[庄头天仙庙]]
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常行村民兵抗日窑洞保卫战斗遗址]] 、[[沙窟遗址]]、[[秦庄东岳庙]]
壶关县文物保护单位:[[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境内东南部。
===壶关迓鼓===
始于宋,兴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本县[[百尺镇]][[ 鸦村]] [[ 赵村]] 一带,是当地群众迎神驱邪的一种民间民俗祭祀活动。
壶关“迓鼓”民间音乐的演奏 [[ 乐器 ]] 主要是打击乐:大鼓、马锣、小马锣、钹(包括大钹、小钹),狗嘶咬、拍板(也叫扎)等。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壶关“迓鼓”融打击乐(鼓乐)、表演为一体,以韵律多变的锣鼓曲牌,奇特多样的表演形式,古朴典雅的服装扮相,场面壮观的离奇阵法,形成了独特的锣鼓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
===壶关鼓书===
===壶关秧歌===
原名“西火秧歌”。是流行于[[壶关]]、[[长治]]、[[ 陵川]] [[ 长子]] [[ 屯留]] [[ 潞城]] 、[[平顺]]一带的戏曲剧种。源于长治[[ 西火]] 和壶关[[ 赵屋]] 。约兴起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原为逢年过节打铁挖煤时唱的调子,打地摊演唱,[[道光]]年间勃兴,几乎遍及长治大小村镇。清[[光绪]]年间,壶关[[ 石坡]] [[ 川底]] 、[[西关壁]]等10多个村组织秧歌班社,将说唱形式的“地圪圈”干板秧歌搬上舞台,成为地方戏曲,艺术日臻成熟,出现与上党梆子争胜的局面。
壶关 [[ 秧歌 ]] 约有传统剧目近20出,以《琵琶调》、《打磨坊》、《清官断》、《白绫记》等为代表剧目,新一代演员有[[栗良菊]]、[[王立明]]、[[王石弟]]、[[冯桂莲]]等,颇受群众欢迎<ref>[http://www.sohu.com/a/230525396_248907 【壶关秧歌】李有能请您到大峡谷] ,搜狐,2018-05-04</ref>。
===龙灯===
一般用布或纸做成,平年用十二节,闰年用十三节,体内装有电灯(古为特制蜡烛)。表演时,先用铳放三声大炮,紧接着鞭炮齐鸣,一穿短衣装的追龙者,翻跟斗、持红蜘蛛上场。这时,一股浓烟(用狼粪特制的烟料)弥漫演出场地,十几个身穿统一服装的小伙子用木棍分别举着龙头、龙身、龙尾缓缓上场,随即,一条游龙在云雾中上下翻滚,时隐时现,并伴随铿锵的鼓乐声,做出各种舞姿造型,威武雄壮、气势恢宏,令人振奋。全县最有名的龙灯是树掌龙灯(纸做),此外还有[[城关镇]][[ 沟西坡]] [[ 北河]] 的龙灯(用布做)和[[ 实验小学]] 的二龙戏珠龙灯。
=== 狮子舞===
由2人扮演,共披1张 [[ 狮子 ]] 皮(由布、麻之类做成),穿1条外型如狮子腿脚的连脚裤。表演时,在鼓乐声中1人手拿绣球逗引狮子上场,让狮子做出前进、后退、滚翻、蹲卧、挠痒等舞姿动作,俗称狮子滚绣球。有时还表演钻人桥(10人做成桥状,下面5人手拉手为圆圈,又5人站在下5人的肩上手拉手为圆圈,引狮子隔空隙中钻进钻出,直立跳跃)、跳方桌、攀高山(用桌椅板登搭成高山状,逗引狮子攀上攀下)等高难动作。狮子舞在城关镇最为流行,尤以北河、[[龙潭河]]、[[ 坛上]] 等村有名气。
===扛妆===
===高跷===
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六人以上人员表演。演员两腿上各绑缚一米多高的木拐,载歌载舞,形式多样。[[晋庄镇]][[ 泉则河村]] [[ 高跷 ]] 闻名全县,不但跷高(1.5米),而且表演技巧高超,能打桩,能走弓箭步,能跌八叉,能翻筋斗。
===跑旱船===
旱船用竹片或木条为架,船舱和船身俱用布绸装饰而成。表演者手把船帮站立船中,双脚走动带动船行,胸腹前安放两条穿彩色裤子和花鞋的假腿,看时俨然1个少女坐在船中:其表演形式,有2-4只旱船不等,但都有2位手握桨板,头戴斗笠的老翁划船。表演时,旱船或快或慢,走圆场,左右穿插,风趣盎然。 [[ 春节 ]] [[ 元宵节 ]] 期间这种舞蹈随处可见。
==地方小吃==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面积5848公顷,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 [[ 长治市 ]] 壶关县东南部。林草覆盖率达74.9%。区内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 [[ 红豆杉 ]] 等300余种珍稀 [[ 植物 ]] 和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种国家保护动物。共有自然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以[[五指峡]]、[[ 龙泉峡]] 、[[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串联[[ 真泽宫]] [[ 紫团洞]] [[ 十八盘]] 、[[青龙潭]]、[[ “猫路”险道]] [[ “天桥”奇观]] 等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壶关县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及境内13个乡镇区。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绍良遗址]]、[[沙窟遗址]]、[[ 三嵕庙]] [[ 真泽二仙宫]] [[ 天仙庙]] [[ 东岳庙]] 、[[万佛寺石刻]]、[[ 大安桥碑]] [[ 森掌墓地]] [[ 苗晋卿墓地]] 、[[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总司令旧居]]、[[ 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 、[[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
==荣誉称号==
<center>{{#iDisplay:f0393s6gele|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