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91
次編輯
變更
稷山县
,無編輯摘要
[[File:J2222.jpg|缩略图|右|[http://www.jishan.gov.cn/upload/images/2019/1/8fc20613832d469a.jpg 原图链接][http://www.jishan.gov.cn/contents/12/54.html 来自 稷山县政府网 的图片]]]
'''稷山县'''位于 [[ 山西 ]] 西南部, [[ 运城市 ]] 正北端,距太原市410千米,距运城市85千米。东靠新绛县,西临河津市,南以稷王山和 [[ 闻喜县 ]] 、 [[ 万荣县 ]] 接壤,北靠 [[ 吕梁山 ]] 与 [[ 乡宁县 ]] 相连。自北魏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是晋南商贸重镇,素有“晋陕豫交界的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AJ2VJDR05497J9X.html 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素有“小天津”之称!],网易,2019-03-18</ref>。稷山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ref>[http://www.sohu.com/a/253062190_354466 中国·稷山第二届后稷农耕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搜狐,2018-09-10</ref>,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曾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ref>[http://www.shanxi.gov.cn/sq/lsrw/msgj/201804/t20180419_408048.shtml 稷王的传说——稷山(稷山)(民间文学)(0003)],山西省人民政府,2018-04-19 08:08</ref>,稷山县名由此而来。全县人口36万,国土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下辖5镇(稷峰镇、西社镇、化峪镇、翟店镇、清河镇)2乡(蔡村乡、太阳乡)1个社区服务中心,共191个行政村。
|}
==历史沿革编==
[[File:稷山县.jpg|有框|右|<big>稷山县夜景</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111/ff903b07d3e34a4bae68690764607bc5.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88143241_81000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稷山,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1825m/136794j.html 《通典》卷一百七十九州郡九:稷山(汉闻喜县地。后魏龙关郡。后周勋州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二里,即王思政所筑玉璧城,为周氏重镇,齐神武再攻围,皆不克。)],国学大师</ref>, [[ 北魏 ]] 太和十一年(487年)于今城关东南15千米置高凉县、郡,隶 东雍州。
西魏大统中年于今县境置南汾州,郡徙治今 [[ 河津市 ]] 境。 废帝三年(554年)南汾州改 勋州,北周升总管府。武成初年废勋州, 绛州治徙此。建德六年(577年)州、县治徙今城关西南6千米吴城村。
隋 开皇三年(583年)绛州治徙今新绛县境,十八年(600年)高凉县改稷山县,徙治今城关,属绛郡。唐先后属绛州、绛郡、 河中府。 五代属绛州。
宋属绛州绛郡。金 兴定初年属 晋安府。元、明、清仍属绛州。
民国初年废州,县改属 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晋南区新绛分区,隶 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
1954年, [[ 运城 ]] 、 [[ 临汾 ]] 两地区合并为晋南专署,县随。
1958年,稷山、河津两县和万荣县大部,以及 [[ 乡宁县 ]] 部分合并为稷山县,属晋南专署。
1959年,原万荣县划归稷山地盘分出。
==人文历史厚重==
[[File:J1111.jpg|500px|有框|右|[http://www.jishan.gov.cn/upload/images/2019/1/f03fc8bd4c6527c9.jpg 原图链接][http://www.jishan.gov.cn/contents/12/54.html 来自 稷山县政府网站 的图片]]]
===稷山出稷王,稷王启农耕,农耕育五谷,五谷养苍生!===
教民稼穑: 弃和母亲 [[ 姜嫄 ]] ,就在姥姥家小阳村住下,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当时 [[ 华夏 ]] 先民,仍以渔猎取食谋生。姜嫄一个弱身女子,无力打猎捞鱼,只好带着孩子摘野果、采草籽聊以充饥。弃在儿时,就怀有大人一样的志气。他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树林和麻、豆之类的作物,并且长势都很好。传说弃从当地野生的狗尾巴草上得到启发,经过母亲姜嫄帮助,培育出第一种粮食作物即为“稷”,也就是今天的谷子。
弃大量种植稷谷,成熟收获后去皮煮食,感到香味可口能充饥。但当地靠渔猎为生的人们却看不惯这些,故意践踏他的稷田,使弃十分伤心。冬天来了,人们难以打猎捞鱼取食了,饥饿难当,姜嫄带着弃,挨家挨户送去稷米,教他们煮食,大家十分感激,渐渐地效仿弃,开始广种稷谷。
这时候, [[ 帝喾 ]] 已去世,他的另一个妃子庆都所生儿子继位,即 [[ 尧帝 ]] 。尧帝都于平阳,巡视天下,听说弃在小阳村一带培植稷米,以饱生民,便当即召见了他,一问才知他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之胞弟,大为振奋,便将弃封为农师,赐姓姬氏。为了让姬弃依天顺时,教民稼穑,尧帝命 [[ 羲仲 ]] 、 [[ 姜叔 ]] 、 [[ 和仲 ]] 、 [[ 和叔 ]] 四人(史称羲和)分驻至稷山汾北的高渠、东庄、西社一带,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察星象变化、昼夜长短和鸟兽毛羽更换等观象,确定时令。
羲和等人遵循帝命,观天制历,发明了“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后人由此演绎为农事二十四节气。姬弃依据羲和制定的历法,指导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姬弃在今稷王山一带不辞劳苦,教民稼穑,由此培育出麦、稻、稷、粟、菽等五谷,推广天下,使人民广得其利,人皆称颂。
尧帝后来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又封姬弃于邰地,号曰后稷,授命为王前大臣,遍行全国,继续指导天下黎民树艺五谷,稼穑兴农,国力大振,世道清平。
后稷姬弃沐风栉雨,辛劳一生,为教民稼穑、以农立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死后,其子孙仍继承祖业,后稷儿子不窋,率部族迁居到甘肃庆阳一带劝农教稼;孙子叔均,驯野牛为耕牛;四代孙公刘迁彬(今 [[ 陕西 ]][[ 彬县 ]] 一带),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第十三代孙古公亶父率族居周原(今 [[ 陕西 ]][[ 扶风 ]] 、 [[ 杨凌 ]] 一带)也禀承后稷之志,教民稼穑,积德行义。 [[ 公刘 ]] 和 [[ 古公亶父 ]] ,都曾被夏、商帝王封为“后稷”,拜为农师。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朝廷下令,改高凉县为稷山县,以纪念后稷在此教民稼穑的伟大功绩。自此至今,历经1400多年县名未改。
唐宋年间,官府在稷王山上建后稷祠,老百姓俗称“上庙”。同时在稷山小阳村建有 [[ 姜嫄祠 ]] 。稷王山巅后来还建有两座塔,成为稷山著名地标建筑,古时稷山八景之一“ [[ 稷峰叠翠 ]] ”,就是指的稷王山风景。
由于 [[ 稷王山 ]] 山势险陡,行走不便,官府后来又在山下修善村重建了一座稷王庙,把祭祀活动改在这里举行,这座庙俗称“下庙”,“下庙古会”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市,十分兴盛。
元朝年间,当时的稷山知县,苦于修善村下庙距离县城足有五十里之遥,祭祀后稷仍嫌不便,遂在县城重建后稷庙和姜嫄祠,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全国少有,尤以 [[ 石雕 ]] 、 [[ 木雕 ]] 、 [[ 琉璃 ]] 为之“古建三绝”。
稷山县城稷王庙,于清道光年间不慎失火,焚毁大半。八年后知县 [[ 李景椿 ]] 主持重修。2004年,县委县政府再次修复扩建,现已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念后稷这位古代农官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忘记古代历官羲和观天制历、指导农时的伟大功绩。隋代官府在今稷山县汾北东庄村北,建有全国唯一的 [[ 羲和神庙 ]] 和羲陵,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朝廷派员致祭,后命有司代祭,羲和庙周围七个村轮值主持盛大的迎神盛会。“羲陵晚照”被列为古稷山八景之一,令人神往。
后稷故里就在稷山,天下粮仓源于稷山。稷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农业示范园和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将永垂史册,享誉天下!
2017年6月, [[ 习近平 ]] 总书记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时讲到,黄帝之妃 [[ 嫘祖 ]] 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
===中唐名相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唐代大臣,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幼年中童子举,开元初任长安令。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担任过江淮、[[河南]]的转运使。史书对[[裴耀卿]]的评价是“远财劾奸”,有功于国家,明政的地方官。 裴耀卿从政主要是在 [[ 唐玄宗 ]] 前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兴盛的时期,而裴耀卿也无愧于这个时代,他所至颇有政绩,不谋私利,不辱使命,得到吏民的称颂怀念,也得到唐玄宗的奖赏。奏请唐玄宗通漕运一事说明他善于筹划,唐后期的财用收支主要是依赖江淮财赋,而江淮财赋又主要通过漕运得达京师,这样看来,裴耀卿的确有大功于唐室。
===元初御史姚天福===
[[姚天福]],字君祥,元初名臣。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在任监察御史时,因其铁面无私使朝中权臣忌惮不已,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亲笔赐“[[巴尔思]]”名讳,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 《 [[ 新元史 ]] 》说道:“汉之汲黯,宋之包拯,元之姚天福,所谓邦之司直者也。”此言可说是对姚天福的准确评价。
===“神笔”梁纲等历代名人各领风骚===
[[梁纲]](生卒年不详),字正夫,号承齐,稷山县城关人,明朝嘉靖(1552年~1567年)年间著名[[书法家]]。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梁溥]]为明弘治己酉(1489年)举人,博学广闻,曾任[[陕西]]延州教谕,后任[[南京]][[国子监]]学正,并秦府长史。[[弘治]]年间纂《[[稷山县志]]》。其父梁格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后任济阳知县、南京兵科给事中,有《[[窥易集]]》、《[[四书古义补定]]》。其兄[[梁纪]]、弟[[梁维均]]有所著,兄弟三人被称为“河东三凤”。 梁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嘉靖壬子(1552年)中解元,嘉靖壬戌(1562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管天津易州仓,督密云饷有功,悉以上闻。调任河南副使,上条改革建议数十事,受上嘉奖,并令全省遵循之。迁湖、广参政,后辞职归乡侍母。期间,旨请友荐均不出,日读写于“知止轩”书屋。所著《 [[ 高梁生集 ]] 》计13种210卷。梁纲喜临池,大小书法俱精,匾榜碑版,照映汾、晋,有“神笔梁纲”之称。县境现存有其碑文、牌匾;县博物馆保存其《 [[ 重修稷山城碑记 ]] 》一通。
===稷山大佛寺===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 因大佛寺位居高地, , 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 , 更显其气势恢宏, , 巍峨壮观. 。 稷山大佛, , 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王庙===
稷山稷王庙,系琉璃,木刻和石雕三者 [[ 艺术 ]] 汇为一体之“三绝”古建群,确属壮美罕见。
稷山稷王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中轴线依次有献殿、正殿、姜嫄殿、两侧配有钟、鼓楼。
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 [[ 重檐歇山顶 ]]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 [[ 浮雕 ]] 蟠龙石柱,有 [[ 石雕 ]] 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
该庙原在稷山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是相传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十七日,四方人士必聚此举行隆重祭典。明 [[ 隆庆 ]] 元年(公元1567年)迁至今地。现在的庙宇为清代遗物,主体建筑有献殿、正殿,钟、鼓二楼左右分峙。庙以木、石雕刻见称,其中的廊柱、栏板装饰以及山水人物、耕耘碾打等农事活动图景艺术尤精<ref>[http://www.jishan.gov.cn/contents/83/456.html 稷山县稷王庙],稷山县政府网,2019-01-29</ref>。
===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北依高垣,南临汾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该寺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年),翌年改名。 现存中殿(腰殿)是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重修; ; 后大殿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其余天王、地藏、罗汉诸殿大都是明清建筑。
大殿、中殿和伽蓝殿内保存有壁画196.38平方米,十分珍贵,制作跨元、明两个时期。大殿壁画的主要内容: : 东壁是《 [[ 佛说法图 ]] 》,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殊、普贤二菩萨,以及护法金刚护卫,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 ; 西壁是《 [[ 弥勒变 ]] 》,中间绘 [[ 弥勒像 ]] ,左右为二大菩萨和众弟子,下方西侧为国王和王妃剃度图,有宫人围侍。大殿壁画据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补绘或重装。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中殿四壁为" “ 水陆画" ” ,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
西壁上为三世佛和礼佛图,下为道教万神图; ; 北壁上为 [[ 十八罗汉 ]] ,下为十殿阎君、 [[ 六道轮回 ]] 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 ; 东墙壁画因日晒雨淋,眉目难辨。以上壁画 虽是宣传封建礼仪和宗教迷信,但 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ref>[http://www.jishan.gov.cn/contents/83/454.html 稷山县青龙寺],稷山县人民政府,2019-01-29</ref>。
===宋金墓===
宋金墓群,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八座,发现各个墓室,虽砖质相同,但在结构上装饰上却各有千秋,有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分[[单檐]],[[重檐]]和多重檐等,大多为四合院民宅样式,真可谓精巧美观,玲珑剔透。 在各个墓室中,不论是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还是墓内回廊下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什么曾用名参打柴, [[ 刘恒 ]] 尝药, [[ 陆绩怀桔 ]] ,杨得打虎, [[ 丁兰刻木 ]] 等等,或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尤其应到的是墓主人对面有舞台乐楼, , 既有乐队又有演员, , 乐器大鼓, , 腰鼓, , 拍板, , 横笛等多种吹打乐组成, , 演员行当齐全, , 分副净, , 副末, , 装旦, , 末泥, , 装孤等, , 看上去, , 既有故事情节, , 又有表演技巧, , 真是维妙维肖, , 活灵活现.若进入一墓室, , 真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 , 实有琳琅满目, , 华气盈门之感.
===法王庙===
稷山县西二公里之南阳村西隅, 有一座法王庙。该庙坐西向东,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现存殿宇十八间,舞台一座和一个清代补建的三间门楼。在这群古建筑中,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当以舞台为最。该舞台,据庙内碑文记载,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长14.5米,宽14.3米,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玉壁城遗址===
位于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其东、西、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险要。玉壁城建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系西魏抵御东魏侵袭的前沿重镇。[[玉壁城]]早已废圯,夷为平畴,唯西、南两面尚有夯土残垣断壁。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平顶土丘,与城相连,昔日均为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尚存。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道内宽约0.8—1米,高约1.2—1.8米,为东魏高欢攻城时所凿。对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阳城砖塔===
北阳城砖塔(第四批省保)属于宋代建筑,位于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佛]]石像。以上各层皆为叠涩出檐。 稷山县还有传承上百年的高跷走兽、 [[ 高台花鼓 ]] 、 [[ 赵氏四味坊麻花 ]]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 螺钿漆器 ]] 髹饰技艺等5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人文魅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所谓“华”,是指稷山县西北地带,原有一条华水,华水旁居住着华族部落,至今有华谷(华峪)地名,因而中华之“华”,最早源于稷山;
所谓“稷”,是指早在4000多年前, [[ 姬弃 ]] 就在这里发现粒食,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他培育的第一种农作物就称为“稷”,因而被尧帝封为农师, [[ 舜帝 ]] 赐姓为姬,号为后稷。五谷之首从“稷”开始,天下粮仓源于稷山;
所谓“农”,是指后稷姬弃在稷山这块地方首肇农耕,开启农业立国的最初雏形,中国 [[ 历史 ]] 上第一批真正意义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就从这里发端;
所谓“历”,是指当年尧帝特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在稷山北山一带观测星象,判定季节,制作历法,发明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初雏形“两分两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协助后稷姬弃顺天应时,指导人们春种秋收,开辟早期农业;
所谓“ 历 [[枣]] ”,是指 当年尧帝特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在 稷 山北 山一带 观测星象,判定季节,制作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种植枣树的 历 法 史 , 发明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初雏形“两分两至”即春 尤以[[板枣]]因皮薄肉厚糖 分 、秋分、夏至、冬至,以协助后稷姬弃顺 高富含营养而名闻 天 应时 下 , 指导人们春种秋收,开辟早期农业 至今仍是当地一大特产 ;
所谓“ 枣 歌 ”,是指 那首名载史册、传唱千秋的“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最早就是在1400多年前发生在 稷山 一带早在唐宋时期就有种植枣树 县境 的 历史 玉壁大战中 , 尤以板枣因皮薄肉厚糖分高富含营养而名闻天下,至今仍是当 由东魏大将斛律金领唱于中原大 地 一大特产 ;
所谓“ 歌 医 ”,是指 那首 传说唐代 名 载史册、传唱千秋 医孙思邈当年行医于稷山一带,留下了不少药剂验方。据此,清代东蒲村刻立 的“ 天苍苍 [[孙真人碑记]]”,载有[[孙思邈]]治病单验方180剂 , 地茫茫 据说此碑全国仅有两通 ,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 一在孙思邈故乡[[陕西]][[耀县]] , 最早就是在1400多年前 一在稷山县。由此 发 生在 端, 稷山县 境的玉壁大战中 从古到今名医不断 , 由东魏大将斛律金领唱于中原大地 卫生事业一直长足发展 ;
所谓“ 医 鼓 ”, 就 是 指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当年行医于 稷山 一带 县民间社火历来十分兴盛 , 留下了不少药剂验方。据 尤以[[花鼓]]为最,以 此 ,清代东蒲村刻立 为基础而提炼升华 的 “孙真人碑记” [[稷山高台花鼓]] , 载有孙思邈治病单验方180剂,据说此碑全国仅有两通 近年来屡上央视荧屏 , 一在孙思邈故乡陕西耀县 亮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 一在 使 稷山 县。由此发端,稷山县从古到今名医不断,卫生事业一直长足发展;人深感自豪!
==交通条件便利==
境内侯禹高速、闻合高速、侯西铁路、108国道等纵横交错,县城距三个省会城市 [[ 太原 ]] 、 [[ 西安 ]] 、 [[ 郑州 ]] 均不超过300公里,基本上都是3小时车程;距中心城市运城市1个小时车程;县城与各乡镇之间形成了“15”分钟的交通圈、经济圈。
==产业特色鲜明==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新型煤焦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包装印刷文化、红枣种植加工、特色医疗、蛋鸡养殖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250万吨焦炭、10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材、55万吨[[锰铁]]、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24万吨[[炭黑]]、3亿平方米纸合板、15.3万亩[[板枣]]、蛋鸡存栏突破千万只的生产规模。
==视频==
<center>{{#iDisplay:e0372gytpcd|650|480|qq}}</center>
==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