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

增加 2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ichard Rogers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他和Renzo Piano在1977年設計的巴黎龐畢杜藝術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雖然龐畢度中心完工後,引起法國社會大眾諸多爭議,但在Richard Rogers後來贏得2007年的普利茲克獎後,當時《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指出,「高科技且反傳統風格的龐畢度中心而贏得了聲譽,尤其是龐畢度中心骨架外露並擁有鮮豔的管線機械系統」。
由於在建築設計、都市計畫和公益事務方面的突出成就,Richard Rogers在1985年獲得 [[ 英國 ]] 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1991年被封為爵士;1996年被封為終身貴族「河畔的羅傑斯男爵」( 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 2006年9月,威尼斯雙年展上,因其為都市計畫熱情的工作,羅傑斯被授予「終身榮譽金獅獎」。 2007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是英國第4個獲得該獎的執業建築師。
高技派以機器美學與結構美學理論為基礎,崇尚以視覺感受為基礎的形式動態學理論,帶有極端化技術傾向,採用豐富的設計語言來進行建築設計,理察·羅傑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有巴黎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雖然理察·羅傑斯一生的作品眾多,但是他的成名作品主要集中在七八十年代。即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以及 [[ 倫敦 ]][[ 羅伊德銀行 ]] 總部。在這之前,他也和我們一樣過著定外賣、擠公交的屌絲生活。
===諾曼·福斯特和倫佐·皮亞諾對他很重要===
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 [[ 美國 ]][[ 耶魯大學 ]] 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兩位建築師畢業之後與SuBrumwell和WendyCheeseman共同在1963年成立了團隊「4」。雖然他們在團隊「4」里的合作只有4年,但這對於英國建築是決定性的成型階段,羅傑斯和福斯特都成為英國高技派的領軍人物。
團隊「4」解散後不久,羅傑斯就開始了另一場與倫佐·皮亞諾的多產合作。兩人的巨大成績出現在1971年,他們與GianfrancoFranchini和來自Arup的工程師PeterRice合作,贏得了蓬皮杜中心的設計。當時還年輕的兩位建築師以他們激進的設計震驚了很多人,將建築的設備全面展示出來,形成羅傑斯技藝的標誌,此後被人稱作「bowellism」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