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望夫石

增加 2,6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
[[File:望夫石8.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84113246&di=0f6f909918f5bddb5997ad7abbdb227a&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927%2F9f401f356dad4849ade03fc11f56d065.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56514234_381004 来自搜狐]]]
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这座紧邻[[淮河]]的山就是涂山,也叫当涂山,它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距离[[安徽]]蚌埠市区仅十多公里。这里便是古涂山氏国所在地。与涂山相对的这座山叫荆山,而在涂荆两座山的中间,淮河滚滚向东北方流淌。正所谓“双峰峻耸,瞰淮矗立”。形成了淮河第二峡--荆山峡。别看今天的涂荆两座山东西相向而立,在传说中遥远的尧舜时代,它们可是连为一体的。
==''' 历史 坚贞的爱情 传说'''==
[[File:望夫石风景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580744150&di=4e8fdae1bb8c379575d13ec5d4321af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60923%2F817e16ba266b4f6184852a80278fe1ba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14929886_180530 来自搜狐]]]
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 [[ 黄河 ]] 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中下游河道,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整个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当中。这时候, [[ ]] 主持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研究水患问题。人们一致推荐有治水传统的夏族首领鲧也就是禹的父亲主持治水。
鲧采用“堙障”的办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凶猛,所修筑的堤坝频繁地被大水冲垮。鲧因为治水不利而被处死。
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 [[ ]] 之爱女的芳心。蒙之爱女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File:望夫石4.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629051290&di=a789f3c98cc640e92247523b4473e80d&imgtype=0&src=http%3A%2F%2Fcdnimg103.lizhi.fm%2Faudio_cover%2F2017%2F09%2F26%2F2626807884805706247_320x32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lizhi.fm/1386736/2626807884806624262 来自荔枝]]]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 [[ ]] 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 [[ ]] ,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7/20/16967035_444276799.shtml 望夫石的传说故事], 360doc个人图书馆,2013年8月20日</ref> ==''' 历史记载 '''==   [[File: 望夫 石7.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83408960&di=9c48815d3169ffc767016ed46958aa2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taiwandao.tw%2Fuploadfile%2F2013%2F1111%2F20131111052053249.jpg 原图链接][http://gonglue.taiwandao.tw/xinbei_9036.html 来自台湾岛旅游网]]] 望夫石(2张)望夫石系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 [[ 南朝 ]][[ 宋刘义庆 ]] 《幽明录》:" [[ 武昌 ]] 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辽宁省兴城市西南望夫山之望夫石,则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   其它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隆德县西南、 [[ 江西省 ]] 分宜县昌山峡水中、 [[ 贵州省 ]] 贵阳市北谷顶埧、 [[ 广东省 ]] 清远市均有望夫石。参阅《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又《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及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望夫石》。后用以喻女子怀念丈夫的坚贞。 ==''' 历史资料记载'''== [[File:望夫石9.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84701771&di=5d603bfff693d9d53d58604e6bf5a0e6&imgtype=0&src=http%3A%2F%2Fwww.360changshi.com%2Fuploadfile%2F2015%2F1026%2F20151026120742531.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changshi.com/ms/chuanshuo/23408.html 来自360常识网]]] 曹丕《列异传》也记载望夫石的传说。原文: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   注释: 贞:指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
题诗于此
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诗人墨客曾在此挥毫遗墨,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
尽道当年哭杞梁。
常见秉彝公懿好,
讹传是处也无妨。<ref>[https://www.thea.cn/xdy_Zl_1057274-1.htm 姜女庙望夫石的传说], 教育联展网,2012-08-01</ref> ==''' 中国 的爱情 典故 '''==  
武昌北山有石如人立,名望夫石。相传古有贞妇,其夫从军远戍,她伫立北山,期待丈夫归来,日久化为此石。
后用以指妻子盼夫归的深情。<ref>[https://www.docin.com/p-784449011.html 望夫石], 豆丁网,2014年3月27日</ref>  对于千百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 衣”,诗 们不停颂扬 [[李白]]对晨曦中 望夫石画了 类贞妇形象 样一幅素描;“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年初望时” 现代 诗人 舒婷写下了 [[刘禹锡]]发出 这样 沉重的感慨。是啊,几千年 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 守望,矢志不移,几 千年 的相思 芳心 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改,这份情,是何等执著、何等坚毅,望夫石呵 以此张扬女性 你承载 个体生命价值。情愫太多、太重……<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75cc60100077u.html 阳新有块望夫石], 新浪网,2007-04-03</ref>  ==''' 民间故事 '''==  [[File:望夫石5.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13421486&di=12a49ad4646c58361e6b66acc98aae53&imgtype=0&src=http%3A%2F%2Fupcdn.mpres.51vv.com%2Fv_block%2Fbf53680db842d6dd39775edb2ba42be0.jpg 原图链接][https://p.51vv.com/vp/lDbNWgyu 来自V篇推荐【望夫石感怀】 终日望夫久不归,化为雕石任雨摧。昼宵泪望几千载,若换今人嫁几回]]] ==''' 版本一 '''==     望夫石矗立在 [[ 香港 ]] 沙田西南面的小丘之上。这块大石约有十五米高,外形仿似一个背着小孩的妇人。有关望夫石的悲惨故事可谓家传户晓,对沙田的居民来说更是耳熟能详。   传说在沙田,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妻子产下女婴后就病逝,遗下女婴,邻居的妻子亦产下麟儿,她怜悯那孤女,为她哺乳。两位孩子自幼青梅竹马,相处融洽。不久女孩的父亲亦逝世,孤女成为邻居的“ [[ 童养媳 ]] ”,长大后,跟男孩结婚,并育有一对儿子。   有一年发生天旱,农作物失收,丈夫为求生计,被迫舍下妻儿与同乡出洋谋生,谁知一去不回就音讯全无。妇人只好每天手抱幼子背着长子,攀登高山,遥望远洋,冀盼丈夫归来,日日如是,风雨不改。   有一天,母子三人如常登山时,突遇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母子三人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于世上,但他们站立的位置却出现一块巨大的石岩,形似失踪母子三人。传说是其深情感动苍天,把他们化成石岩,永守山峰。 ==''' 版本二 '''==     传说 [[ 孟姜女 ]] 千里寻夫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到时天色已晚,城门四闭,无法过关。孟姜女孩子非常着急,夜不能寐,便登上 [[ 凤凰 ]] 山,立在一块大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里看得见呢,她焦急异常,便函在这大石上来回走动,急盼着天快点亮,好早日过关与夫团聚。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的印在了石头上,于是后人便把这块大石称作望夫石。 孟姜女庙后殿之后,有大石一块,上面有几个石窝窝,传说是 [[ 孟姜女 ]] 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石上还刻有三个大字---"望夫石" [[ 顺治 ]] 八年山石 [[ 道白辉 ]] 所书。凡到此的游览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个影,以寄托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好像只有这样才不枉孟姜女庙一行。 ==''' 版本三 '''==     桂林地区山石怪异,各具特点,也有一处“望夫石”。 在 [[ 桂林 ]] 漓江边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 [[ 黄牛峡 ]] ,沿峡你能看到“群龙戏水”、“ [[ 青蛙 ]] 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船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了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   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清代诗人 [[ 李秉礼 ]] 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数九寒冬,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 傍晚,夫妻俩泊船江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米。夫妻俩 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 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 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斗米滩”。后来夫妻俩化为石头,人们便称 丈夫为“ [[ 仙人石 ]] ”,妻子为“望夫石”。 ==''' 版本四 '''==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多才多艺,为人善良,他和一位姑娘成了亲,不就后生了一个孩子。丈夫为了维持生计,出海打 [[ ]] ,出海前对妻子说:“我这次回来一定要带着满船的珠宝!”可是一走就是半年,音信全无。妻子天天望眼欲穿,望着大海,每当看见有珠宝的船都会高兴的叫起来,可是每次都不是丈夫的船,一天又一天……妻子天天望着大海盼着丈夫快快回家……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在海边打渔突然发现海边多了一块石头,走近一看很像那位妻子,原来,妻子天天望着大海,化成了石头--“望夫石” [2] ==''' 象征 '''==  望夫石是个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妇人站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ref>[https://www.docin.com/p-784449011.html 望夫石], 豆丁网,2014年3月27日</ref> == '''热点视频'''== <center>中国神话故事——望夫石</center><center>{{#iDisplay:a0758fall0u |600|480|qq}}</center> == ''' 參考來源 ''' ==
{{Reflist}}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Category: 280 神話總論]][[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