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望夫石

增加 7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景点级别''':AAA级
|}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内
'''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内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所属城市''':安徽省蚌埠市  '''门票价格''':无
所属城市 '''适宜游玩时长''' 安徽省蚌埠市 一天内
'''适宜游玩季节''':春夏秋 门票价格:无
''' 适宜游玩时长 ''' :一天内 |}'''望夫石'''首推涂山望夫石,“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不过,如果不是仔细考量,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不是黄河故地,而是在淮河岸边。涂山便是这个故事4000多年来的见证者。<ref>[https://www.34ks.com/gsyl/cygs/35111.html 望夫石的传说故事出处、近义词、反义词], 看书网,2019-08-02</ref>
适宜游玩季节 望夫石,坚贞的爱情传说<ref>[https://www.d1xz.net/wenhua/minzu/art102954.aspx 民间故事 春夏秋 望夫石的传说], 第一星座网,2015-09-23</ref>
=='''望夫石''' ==
(唐代诗人)王建
【注释】:
   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
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以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的作品,[[王建]]的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众多的诗作中独具特色。
   头四句十二字,绘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动感人的图画。这里有浩浩不断的江水,江畔屹立着望夫山,山头伫立着状如女子翘首远眺的巨石。山,无语伫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动静相间,相映生辉,形象之鲜明,自不待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描绘中,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了诗人的深挚情意。“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静立江边的石头写活: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
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不仅使画面生动,有立体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悠悠不尽的情思,同悠悠不绝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二句情与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变为石头;石又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谐。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想念的深切,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二句紧承上文,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着笔不多,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山头[[日]]日风复雨”,是说望夫石[[风]][[雨]]不动,坚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长久地经受着风吹雨打,然而它没有改变初衷,依然伫立江岸。这里写的是石头的形象和品格,说的仍是思妇的坚贞。她历经了种种艰难困苦,饱尝了相思的折磨,依然怀着至死不渝的爱情,依然在盼望着,等待着远方的行人。这纯朴而优美的节操,这坚贞的爱情,难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 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这首诗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只描写了一个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刹间的感受,平平写出,象是信手拈来,不费力气,然而却是情意无穷,耐人咀嚼,发人深想,极有情味,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ref>[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3940272/59698883 王建《望夫石》], 唐诗鉴赏辞典_人文_喜马拉雅FM,2017年11月24日</ref>
=='''旅游信息'''==
[[File:望夫石9.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7784701771&di=5d603bfff693d9d53d58604e6bf5a0e6&imgtype=0&src=http%3A%2F%2Fwww.360changshi.com%2Fuploadfile%2F2015%2F1026%2F20151026120742531.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changshi.com/ms/chuanshuo/23408.html 来自360常识网]]]
[[ 曹丕 ]] 《列异传》也记载望夫石的传说。原文: [[ 武昌 ]] 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
注释: 贞:指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
题诗于此
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象征,许多诗人墨客曾在此挥毫遗墨,就连风流天子 [[ 乾隆 ]] 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
凄风秃树吼斜阳,
尚作悲声吊乃郎。
=='''中国的爱情典故'''==
武昌北山有石如人立,名望夫石。相传古有贞妇,其夫从军远戍,她伫立北 [[ ]] ,期待丈夫归来,日久化为此石。
后用以指妻子盼夫归的深情。<ref>[https://www.docin.com/p-784449011.html 望夫石], 豆丁网,2014年3月27日</ref>
望夫石矗立在[[香港]]沙田西南面的小丘之上。这块大石约有十五米高,外形仿似一个背着小孩的妇人。有关望夫石的悲惨故事可谓家传户晓,对沙田的居民来说更是耳熟能详。
传说在 [[ ]] 田,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妻子产下女婴后就病逝,遗下女婴,邻居的妻子亦产下麟儿,她怜悯那孤女,为她哺乳。两位孩子自幼青梅竹 [[ ]] ,相处融洽。不久女孩的父亲亦逝世,孤女成为邻居的“[[童养媳]]”,长大后,跟男孩结婚,并育有一对儿子。
有一年发生天旱,农作物失收,丈夫为求生计,被迫舍下妻儿与同乡出洋谋生,谁知一去不回就音讯全无。妇人只好每天手抱幼子背着长子,攀登高山,遥望远洋,冀盼丈夫归来,日日如是,风雨不改。
有一天,母子三人如常登山时,突遇狂风暴雨, [[ 雷电 ]] 交加,母子三人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于世上,但他们站立的位置却出现一块巨大的石岩,形似失踪母子三人。传说是其深情感动苍天,把他们化成石岩,永守 [[ 山峰 ]]
=='''版本二'''==
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终于来到了 [[ 长城 ]] 脚下。可到时天色已晚,城门四闭,无法过关。孟姜女孩子非常着急,夜不能寐,便登上[[凤凰]]山,立在一块大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里看得见呢,她焦急异常,便函在这大石上来回走动,急盼着天快点亮,好早日过关与夫团聚。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的印在了石头上,于是后人便把这块大石称作望夫石。
[[ 孟姜女庙 ]] 后殿之后,有大石一块,上面有几个石窝窝,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石上还刻有三个大字---"望夫石"[[顺治]]八年山石[[道白辉]]所书。凡到此的游览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个影,以寄托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好像只有这样才不枉孟姜女庙一行。
=='''版本三'''==
桂林地区山石怪异,各具特点,也有一处“望夫石”。
在[[桂林]]漓江边九牛岭下的的江峡叫[[黄牛峡]],沿峡你能看到“ [[ 群龙戏水 ]] ”、“[[青蛙]]过江”等奇观,接着,就进入了斗米滩。在斗米滩,你能欣赏到望夫石。
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相传,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撑 [[ ]] 路经此地时,船不幸搁浅。眼看口粮只剩下最后一斗米,丈夫于是爬上山顶四处了望,以便发现救援的船只。
一直守在那里,始终未能等到,心一急便化做一块石头。妻子见丈夫久去不回,便背着孩子上山寻找,刚走到山腰,望见丈夫已变成石人,顿时伤心欲绝,一同化做石头。清代诗人[[李秉礼]]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髻鬟湿,烟横黛眉青。 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对撑船为生的夫妻,正值 [[ 数九寒冬 ]] ,他俩逆水行船,倍受辛劳。 傍晚,夫妻俩泊船 [[ ]] 边,遇到一个老妇人,拖儿带女的来向他们讨 [[ ]] 。夫妻俩 见她们实在可怜,就把仅有的一斗米送给了老妇人。
夫妻俩断粮后,只盼上下游有船往来接济。可那时偏偏没有往来船只。正是 屋漏更遭连夜雨。于是,丈夫便天天爬上山去了望船只。有一天,妻子见丈夫久不下山,就上山去找,结果 发现丈夫已被大雪冻僵,饿死在山上。妻子一急,也死在丈夫身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好心肠的夫妇,就把他们泊船的地方称作“ [[ 斗米滩 ]] ”。后来夫妻俩化为 [[ 石头 ]] ,人们便称 丈夫为“[[仙人石]]”,妻子为“望夫石”。
=='''版本四'''==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多才多艺,为人 [[ 善良 ]] ,他和一位姑娘成了亲,不就后生了一个孩子。丈夫为了维持生计,出海打[[鱼]],出 [[ ]] 前对妻子说:“我这次回来一定要带着满船的 [[ 珠宝 ]] !”可是一走就是半年,音信全无。妻子天天望眼欲穿,望着大海,每当看见有珠宝的船都会高兴的叫起来,可是每次都不是丈夫的船,一天又一天……妻子天天望着大海盼着丈夫快快回家……
有一天,一位老渔民在海边打渔突然发现海边多了一块石头,走近一看很像那位妻子,原来,妻子天天望着大海,化成了石头--“望夫石”
=='''象征含义'''==
望夫石是个广泛流传的 [[ 民间故事 ]] ,妇人站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 [[ ]] 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它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对从役在外的丈夫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反映了古时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ref>[https://www.docin.com/p-784449011.html 望夫石], 豆丁网,2014年3月27日</ref>
=='''热点视频'''==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