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增加 9,33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辖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辖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 公里。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原名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07年4月8日,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位置境域==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为滇南要冲,与思茅、墨江、江城、景谷、镇沅五个区(县)山水相连。县政府驻宁洱镇,北距离省会昆明市370公里,南距离市政府驻地思茅区33 公里。全县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宁洱县全境皆山,地貌纵横交错,地质构造属喀斯特地貌。[5]宁洱县地处横断山脉南段。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脉纵穿南北,形成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米;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江口,海拔551.7米。

==气候特点==
宁洱县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无霜期334天,年均降雨量1414.9毫米,5月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日照时数1921.2小时。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截止到2014年,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现有林地面积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74.04%,活立木畜积量2076万立方米。

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野生动物种类有猕猴、长臂猿、金丝猴、黑熊、鹿、野猪、豹、岩羊、穿山甲、蟒蛇、灵猫、绿孔雀、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水能资源: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长5千米以上的有121条。水能蕴藏量53.6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16.1万千瓦。

矿产资源: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有铜、铁、铅、锌、岩盐、煤等矿藏资源。

土地资源:截止到2014年,宁洱县辖区总面积3670平方公里,热区土地面积240万亩,占44%,宜林、宜农、宜牧荒山灌丛175万亩,耕地面积3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亩。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林业用地面积284103.4公顷,占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77.42%,人均林业用地面积22.9亩。

宁洱各景色之间距离不超过20公里,向西有天壁山、龙潭、龙洞、太乙洞、温泉旅游线;向北有东洱河水库、松山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小黑江旅游线,且民族团结纪念园已建成开园。

==主要景点==

===普洱山===

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因位于古普洱府西城门外,俗称“西门岩子”,海拔1838.3米,与县城相对高差518.8米。宁洱人常说: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据《元江府志》记载,普洱山历史上是出产普洱贡茶的名山,所产茶性温味重,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

===茶马古道===

自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始已形成,是以古普洱府(今宁洱县城)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的马帮驿道,马帮驿道又是以贩运普洱茶为主的民间商贸通道,在古代是中国西南地区面向国内外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所以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在宁洱境内现存的茶马古道遗址有三段,分别是茶庵塘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和孔雀屏茶马古道。

2015年6月,“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志”在宁洱县茶源广场落成,成为云南省第二座地理标志。

===那柯里茶马驿站===

同心乡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与昆曼国际大通道隔河相望,整个驿站占地大约70亩,四面环山,两条小河相汇于此。那柯里在清朝光绪年间属于关消汛塘之一,称做“那柯里塘”,官府派出6名兵丁在这里驻守。那柯里仍然具保存有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百年荣发马店、碾子房、风雨桥还有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马饮水石槽等历史遗迹、遗物。2014年9月,那柯里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之一。

===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位于无量山南段余脉,为澜沧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在最高海拔2271米、总面积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地域内,散落着千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古茶树,树龄久远,种类齐全,可谓茶叶自然博物馆,是目前我县发现的最大的古茶园,也是云南省距离昆明最近、交通最便利、古茶树最密集、种类最丰富、周围植被最好的古茶园。[24]

===锦袍山公园===

宁洱城东的锦袍山,因地处古普洱府东城门外,俗称“东门山”。锦袍山巅矗立宝塔,塔寓“天济文昌”,辅助文化昌盛,自古普洱府读书之人大考之前都要登山对宝塔顶礼膜拜,保佑上走为官仕途,“脱下布衣穿锦袍”,所以叫“锦袍山”。锦袍山多兰萼,阴历三月,各色兰花盛开,古称“东岑兰萼”,也是“普阳八景”之一。山顶的宝塔当地人俗称“东塔”,古称“凌云塔”、“文笔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塔高35.1米,共17层,为古普洱府文化的标志性建筑。[21]

锦袍山公园有东塔、文化广场、茶马古道、风雨桥、文笔楼和茶园等景点。

===民族团结园===
占地面积4437平方米,建有牌坊大门、古式六角碑亭、仿古彩绘主大楼、佛雕等建筑,是一座集观赏、参观、教育于一体的园地。2003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

园内有“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种民族的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剽牛、喝咒水盟誓,立下此碑,为滇南民族团结鉴证物。

===磨黑古镇===

磨黑古镇是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和全国英模张培英的故乡。磨黑为傣语,以“磨”为井,“黑”为盐,因产盐而闻名。磨黑镇历史悠久,茶马古道从镇内经过,是解放前边疆前往省城昆明乃至全国的十四个重要驿站之一。磨黑古镇是革命老区,是解放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1997年4月,磨黑中学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防教育基地。

===西岭温泉===

古为“普阳八景”之一,位于县城7公里处的阳广河头,温泉水质清澈见底,潭底数十眼突泉喷涌而出,水含硫磺,可治皮肤病,浴后周身舒爽。分为攀龙温泉和大自然温泉,不分冬夏水温约30℃—32℃。[29]

===小黑江森林公园===

小黑江是宁洱与景谷的天然分界线,向西南流入澜沧江。小黑江森林公园距普洱县城西约20公里,森林覆盖面积10余万公顷,是国家1A级景点,也是云南省自然生态保护得较好的林区之一。公园内修了普贤寺、茶圣祠、观林亭等景点。

===观音山===

位于县城东北约6公里处,古时这里曾建有三层殿堂,供奉观音菩萨、如来佛像,是时游人如云,香火旺盛。惜殿堂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1987年4月,成立修复普洱观音胜景理事会,在大殿原址重建庙宇。寺院内鸟语花香,寺外松林茂盛,殿后有山泉流水,半山坡松涛阵阵,环境异常清幽优雅。吃一顿寺院素斋,健康自然,是难得的享受。

===茶源广场===

茶源广场建于2005年,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的献礼工程。茶源广场以普洱茶文化为轴线,体现出“文化宁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的精神风貌。整个广场投资1600万元,占地82亩,是普洱市内最大的城市广场。[26]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跳笙”,也叫“跳歌”或“笙歌”。意为边吹笙边跳和边跳边唱或边奏边唱,哈尼族称“打跳”。宁洱的跳笙是流传于以彝族和汉族为主的遍及多民族的一种民间歌舞乐艺术形式,遍布全县各乡镇。

跳笙有多种套路,各地有各地的跳法。从舞蹈上分,主要套路有:三跺脚、三脚笙、五跺脚、两脚半、倒回龙、二折歌、斑鸠吃水、顺江边、白鱼翻身、苍蝇搓脚、合脚笙、绵羊四打、挖地笙等;从曲调和伴奏乐器上分类,可分为芦笙调、唢呐调和弦子调;从调式上来分,可分为徵调式和羽调式。

伴奏乐器主要是小三弦、葫芦笙和唢呐。
723,3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