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汶口遗址

增加 7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驾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ref>[http://www.nanbeiyou.com/scenery/21614 大汶口遗址],南北游旅行网 2019-11-22 </ref>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以男、女分别单葬为主,也有成年男女合葬,女性处于从属地位,预示着母权制的动摇和父权制的产生。随葬品数量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有的墓空无一物;有的多达180多件,而且品种复杂,制作精致,有珍贵的[[碧玉铲]]、[[玉臂环]]、[[玉指环]]、[[透雕象牙梳]]、[[绿松石镶嵌象牙雕筒]]、象牙梳、可与现代钢针媲美的骨针等。陶器中有精美的[[彩陶]]和光洁的[[白陶]],有独特的猪形器、鸟形器。
大汶口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历经近2000年的历史,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级社会的萌芽业已出现 <ref>[http://bbs.tianya.cn/post-free-5110047-1.shtml 周 口 古 猿 论(4)],天涯社区 2015-5-21</ref>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汶河北岸、[[京沪铁路]]旁树立标志碑。
==考古==
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ref>[http://www.lvwo.com/dest/shandong/taian/dawenkouwenhuayizhi_14972.html 大汶口文化遗址],驴窝户外网</ref>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汶口人追求的“时尚美” ===
为开发和向世人展示大汶口文化,1993年,卫驾庄70多岁的老人卢继超联合当地17位村民,筹集资金达64万余元,筹建了一个“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展馆很小,却填补了遗址开发的空白。他们把从民间收集来的大汶口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瓷]]、[[陶片]]等加以鉴别、整理,重新陈列布展,丰富、充实、完善了博物馆。
1994年,大汶口镇政府投资13万元,兴建了一处1300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和原始部落风貌;1998年,镇政府又投资60万元建起大汶口陶艺研究中心,生产的仿古陶器畅销全国 <ref>[http://www.docin.com/p-524272919.html 大汶口开发保护] ,豆丁网</ref> 。该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均利税12万元,促进了大汶口文化和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汶口文化遗址,泰安市政府出台了《泰安市大汶口镇总体规划》,将大汶口文化遗址保护区分为遗址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三部分。其中重点保护区以保护单位标志碑为基点,总面积约达83万平方米,在重点保护区不准进行其他工程建设及深挖。一般保护区从重点保护区的外缘线外扩170米,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不得拆除、改建或迁移地上文物。如因建设特殊需要,必须按法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建设控制地带从一般保护区的外缘线各外扩100米的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不准修建两层以上的建筑物,不准深挖2米以下。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制陶技术==
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陶器装饰以镂刻和编织纹最具特色。常见的纹饰则有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和篮纹。彩陶不多。彩陶上以黑彩和红彩绘平行[[线纹]]、[[弦纹]]、[[叶纹]]、[[花瓣纹]]、[[八角星纹]]等几何图案。陶器盛行三足器和圈足器。器形有罐形鼎、钵形鼎、壶形鼎、背壶、长颈壶、深腹罐、高柄豆等。高柄杯和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特征的陶器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mZv6AVu39pUschALcgEKXAFYZpXky8pK2wKelUak-kA.. 中国上古历史——大汶口文化兴起],豆丁网 2009-1-14 </ref> 。在早、中、晚3期中,陶器的陶色、纹饰、器形都略有变化。陶色早期以红陶为主,兼有一些灰陶与黑灰陶。中期红陶减少,灰陶增多,兼有一些黑陶和白陶。晚期黑陶大为增多,并有少量红陶、灰陶和白陶。
陶器的制法,早期以手制为主,到了晚期轮制逐渐增多。陶器纹饰,早期有锥刺纹、划纹和少量彩陶。彩陶上多为黑彩线条纹和叶脉纹。主要器形有[[釜形鼎]]、[[钵形鼎]]、小口带柄壶形鼎、敛口平底钵,也有在上腹部饰彩的陶钵、高柄豆、高柄觚、双耳壶等。
大汶口文化的年代大约公元前4040—前224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 <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X4Yt6GhHd2r1vWvLqKG4hrE5JTgALn5tvGUN0NkO6LxS5DUMYsXH_Dh3ZfoXRJBg 齐鲁文化之三 大汶口文化],搜狐博客 2010-4-10 </ref>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有泥质、加砂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1000℃。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后,于1974、1977、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
752,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