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玉祥墓

增加 3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冯玉祥墓 ''' 位于 [[ 山东省 ]][[ 泰安市 ]][[ 泰山 ]] 西麓、西溪口东侧。 [[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为 [[ 中华民国 ]] 军事将领、爱国民主人士 [[ 冯玉祥 ]] 的墓葬。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反对当时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于1932年3月隐居泰山。同年10月赴 [[ 张家口 ]] 组织 [[ 察哈尔 ]] 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浴血奋战。1933年8月又重返 [[ 泰山 ]] ,后来又于1936年5月和1937年8月先后两次在泰山作短暂停留,在泰山常住 [[ 普照寺 ]] 和五贤祠一带常住,1948年9月1日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后,遵照其生前意愿,迁葬至此。冯玉祥墓在1952年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墓为削山而建,正面为一石砌的墙,从上到下依次是 [[ 郭沫若 ]] 所题“冯玉祥先生之墓”、冯玉祥头像、冯玉祥1940年所做的诗《我》和祭台。冯墓东南方向有冯玉祥原配夫人 [[ 刘德贞 ]] 墓。 中文名 冯玉祥墓 外文名 The tomb of Feng Yuxiang 地 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破土动工时期 1952年 时 间 1953年10月15日 墓 碣 冯玉祥自题诗《我》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冯玉祥墓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全年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山东省泰安市
==历史沿革==
 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在乘坐“胜利号”豪华客轮从美国驶向苏联的途中,被突然着起的大火浓烟窒息而死。冯玉祥去世后, [[ 苏联 ]] 按照陆军最高礼仪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其夫人 [[ 李德全 ]] 按照冯玉祥“死后烧成灰”的遗愿,将冯玉祥的遗体火化。李德全几经辗转,把骨灰从 [[ 莫斯科 ]] 带到 [[ 北京 ]] 。1949年9月1日,中央在北京举办了冯玉祥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1]  建国后,冯玉祥的骨灰没有及时安置。冯玉祥身故后,他的生前好友 [[ 李济深 ]] [[ 郭沫若 ]] [[ 张治中 ]] 等非常关心善后。郭沫若等人考虑到冯玉祥有两次隐居 [[ 泰山 ]] 的经历和“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名言内涵,便向李德全提议把冯玉祥安葬于泰山,上报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1月5日,中央政府同意了李德全将冯玉祥骨灰葬于泰山的请示。 [1]  1952年6月,李德全带人到泰山为冯玉祥墓选址。冯玉祥墓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 毛泽东 ]] [[ 朱德 ]] [[ 周恩来 ]] [[ 黄炎培 ]] 赠送挽联,李济深、 [[ 于毅夫 ]] [[ 梅龚彬 ]] 、张治中、 [[ 余心清 ]] [[ 王昆仑 ]] [[ 邵力子 ]] 、冯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级领导、群众 800 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建筑特点==
 
冯玉祥墓在西溪口东侧,前临深涧,背依科学山,坐东面西,正对跨西溪石峡两岸的大众桥(为其隐居泰山期间所倡建)。墓以泰山所产花岗石砌筑,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冯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以封穴,其上横镌郭沫若所题写的“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头像下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隶书冯玉祥于1940年5月30日自题诗《我》。
 墓阶4层,共66级,四层代表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墓左侧有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之墓。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墓碣==
 
碣高1.09米,宽1.9米,隶书。
{| class="wikitable" |- ! <br>
冯玉祥
|- | |- | 平民生 平民活|- | 不讲美 不求阔|- | 只求为民 只求为国|- | 奋斗不已 守诚守拙|- |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 尽心尽力 我写我说|- | 咬紧牙关 我便是我|- | 努力努力 一点不错|} 
==冯玉祥生平==
 冯玉祥(1882 —1948 年~1948年 )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 [[ 陕西 ]] [[ 河南 ]] 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过 [[ 袁世凯 ]] 称帝和张勋复辟。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军阀头子、贿选总统曹锟,组织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后来他又多次电请 [[ 孙中山 ]] 北上主持大计,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 [[ 国民党 ]] ,率部在五原誓师,配合北伐军的行动出兵河南。 1927年,他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参与 [[ 蒋介石 ]] [[ 汪精卫 ]] 的反共活动,后于1928年起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与 [[ 中国共产党 ]] 合作,在 [[ 张家口 ]] 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并率部多次击败日寇,收复大片失地,后在国民党军队和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内,他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 抗日战争 ]] 胜利后,继续采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立场,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并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 冯玉祥先生于1946年9月赴 [[ 美国 ]] 考察。1948年7月31日响应 [[ 中国共产党 ]] 的召唤,离美回国参加新成立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行至 [[ 黑海 ]] ,因轮船起火而遇难。党中央为纪念冯玉祥先生的 [[ 历史 ]] 功绩,按其遗嘱而安葬泰山。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15,2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