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皖南古村落

增加 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皖南古村落 ''' 是指分布在中国 [[ 安徽 ]] [[ 江西 ]] 境内, [[ 长江 ]] 以南的一些传统村落。这些村落有着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选世界遗产的西递村和宏村。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 [[ 黄山 ]] 风景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 [[ 徽州文化 ]] 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村落资料==
●中文名称: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英 文名称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批准时间:1999年12月英文名称: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批准时间:1999年12月
遗产 遴选标准 种类 西递、宏村根据 文化遗产 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遴选标准:西递、宏村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 世界遗产 委员会评价: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西递 ]] [[ 宏村 ]] 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村落概述==
[[ 皖南 ]] 山区 [[ 历史 ]] 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古村落居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思想意识和一般市民阶层,而是保留和追求与文人、官宦阶层相一致,因此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 [[ 艺术 ]] 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地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依附在古民居村落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地理位置==
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
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 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古村概况==
1999年的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 [[ 北京 ]] 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 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皖南山区的 [[ 黟县 ]] 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 [[ 李白 ]] 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西递简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公元1049年~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 [[ 木雕 ]] [[ 石雕 ]] [[ 砖雕 ]] 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 [[ 徽派建筑艺术 ]] 的典型代表。
===区位介绍===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 [[ 李晔 ]] 之子,因遭变乱, 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位于安徽省南部,距黄山风景区仅供参考41公里。她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已有930余年历史,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顷。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 [[ 艺术 ]] 佳作点缀其间。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 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历史概况===
村落占地16公顷,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1986年定为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8年评为省级文明景区示范窗口,1999年申报列入 [[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西递以悠久文明的 [[ 历史 ]] ,独具一格的民居特点,拱秀壮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游客,并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写生基地。中外学者专家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一篇篇华文和赞美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手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 乔石 ]] [[ 李瑞环 ]] [[ 朱镕基 ]] 等先后来西递视察,中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一篇篇华文,一首首赞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这里保留有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西递村四面环山,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 于14-19 于十五至十九 世纪 。20 。二十 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 [[ 文物 ]] 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景点简介===
 
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
1368 ~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 [[ 桃花源 ]] 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经过前代人的辛勤劳作和后代人合理保护,现已得到世人的公认。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宏村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宏村,了解古徽州文化深刻的内涵。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一九九九年, [[ 国家建设部 ]] [[ 文物管理局 ]] 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 [[ 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 ]] 》。宏村已于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 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宏村景区多次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接待,并于2001年5月20日成功地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
===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
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象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 画桥" 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
===月沼===
 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 牛小肚"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 ~1424 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人," 遍阅山川,详审脉络" ,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 所以有人称这是" 中国画里的乡村"
===承志堂===
[[ 承志堂 ]] 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门窗六十个。 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厅是整幢房子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门后面耸立着一幅威仪的中门,据说,汪定贵在经商发财之后曾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衔,有了这个荣誉之后,汪定贵便觉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属的那个阶层,于是便增设了一道具有官家威严的中门(中门又称仪门,原为官署而设),一般只有在重大喜庆日子或达官贵人光临时才大开中门以示欢迎,而普通客人只能从中门两侧的边门入内。仪门的两个侧门上方都别出心裁地雕了一个“商”字形图案(又似倒挂的元宝,意为财源滚滚的意思)。
==温馨旅游==
 皖南古村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 [[ 历史 ]] 传统村落,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较常见的小吃有宏村御饼、腊八豆腐和千层饼、毛豆腐。
==古村前景==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提交了《关于将皖南古村落纳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建议案》。李修松代表说,皖南古村落及其所承载的百科全书式的徽文化,可以称得上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规定,皖南古村落可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一种新的保护类型,成为一个试点。同时,皖南古村落的旅游价值要大大超过黄山、九华山,是极具潜力的新的旅游类型。对该区的保护利用,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保护积累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经验。
皖南古村落的布局、外行、水系、水口园林等十分考究,居民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村内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反映了不同的功能,如有商人、宦官、教师、财主、平民之宅(其建筑形式、体量及陈设都各具特色),祠堂(总祠、分祠、家祠)、更楼、社屋、牌坊、古塔及桥、亭等公共建筑。而且,各个村庄各具特色。
全国现存古村寨中,皖南古村落是分布最密集、古建筑最多,最具整体保护价值的村寨。20世纪90年代,皖南古村落作为我国古代民居、古村寨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命名为“皖南古村落·西地、宏村”。这样的命名用意包含了整个皖南古村落。当时,因为西地、宏村的古村落保护状况良好,立足于整体保护皖南古村落的初衷,先被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皖南古村落中,除西地、宏村外,还有两座历史文化名村、5座完整的古村落被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量古村的建筑被列为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皖南古村落的居住理念、村镇布局、外行意蕴、三雕艺术、家具陈设、画堂门联、祠堂构建等都蕴涵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民俗等文化内容。对其实施整体规划、统一保护,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保护积累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经验
皖南古村落的居住理念、村镇布局、外行意蕴、三雕艺术、家具陈设、画堂门联、祠堂构建等都蕴涵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民俗等文化内容。对其实施整体规划、统一保护,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保护积累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经验。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19,5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