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汉阳峰

增加 7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汉阳峰位于庐山东南部,简称汉阳峰,有大汉阳峰和小汉阳峰之说,大汉阳峰是江西庐山最高峰,海拔1474米,其北还有一座小峰,小峰称小汉阳峰 <ref>[http://www.mafengwo.cn/poi/23676.html 汉阳峰],马蜂窝</ref>
汉阳峰顶呈馒头状,其上有石砌的汉阳台。汉阳台附近有黑黝石碑,上刻有“大汉阳峰”四字。台前悬崖形同靠椅,据传大禹治水时,就曾坐于此崖石之上俯视长江,思虑如何疏浚九江,由此而称“禹王崖”。登上顶峰南眺鄱阳湖,波光若镜,北望长江,一泻千里,可以观风光于极目之间。
大汉阳峰顶上有一石砌平台,名汉阳台 <ref>[http://jj.jxnews.com.cn/system/2016/06/30/015007005.shtml 庐山汉阳峰],中国江西网,2016-07-04 08:44 </ref> ,相传盘古时,洪荒稽天,汉王曾在这里躲避洪祸。据说在此可夜观汉阳灯火。即或在白天,远望近览也颇令人心旷神怡:长江汉水,楚天吴国一览无遗;至于近峰远山更是折服脚下。峰顶还有一石柱,刻有“大汉阳峰”四字,其旁有联,字迹依稀可辨,上联是“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下联是“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刻于清光绪年间,颇有意境。台前是一石崖,名禹王崖,传说大禹治水时,曾来这里观察长江水势,考虑治水之方。人们登临峰顶,远眺长江滚滚东流,近观鄱湖水波浩渺,俯视脚下群山连绵,颇感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庐山文化==
庐山汉阳峰之所以有名,是它是庐山文化的一个载体,庐山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地方就与它相关 <ref>[http://www.lushantravel.com/jx/dyzs/280.html 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庐山旅游网</ref>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记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因为它还是当年大禹现治水这时,曾在此观九江的水势,在此思量如何治水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314c/7715y.html 《史记》 河渠书: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国学大师</ref>
汉阳峰历代都有文人登临,也有不少留下过一些千古佳作,“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头顶栽。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写下过一篇游记。
大禹是否来过庐山,有很多人表示怀疑,认为是后人出于对大禹的敬仰而编造出来的。但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却相信,司马迁以治学严谨、从不轻信道听途说而称著,特别是要写进《史记》中的人和事,一定要经得住事实的考验。为了确保不失误,司马迁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登上汉阳峰,仔细查看与大禹有关的遗迹,最后确信大禹曾来过这里,进行与治水有关的活动。经过实地考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河渠书》里郑重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庐山与大禹的联系,就这样被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载入部伟大经典的史册中,这也是“庐山”这个名称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史册中,庐山由此告别了传闻时代,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821448331_196970a8b00100g0md.html?from=travel 汉阳峰,不仅是太乙村的屏障,庐山更是因它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19年04月03日 00:03 新浪网 作者 梨弟子自发新</ref> 。庐山的人文历史极为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庐山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庐山最早的名称很多,十分杂乱,常见的有“敷浅源”“南鄣山”“天子都”“匡山”等每个名称都有来历,有的还附会着虚虚实实的传闻。而“庐山”这个名称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并由此确认下来、沿用至今,就和流芳千古的两位伟大人物紧密联系在起,这真是庐山的幸运!王以敏在汉阳峰立柱题联,再次肯定了司马迁的考证,确定了汉阳峰与大禹的紧密关系,同时,也扩大了此事的影响。
除了大禹,还有很多帝王登过汉阳峰。汉阳峰顶有一座石砌的方形平台,名叫“汉王台”。相传汉代洪水滔天时,汉王曾在此避水,后人为纪念此事特修建此台。现存的汉王台为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1929年重建,台下石门门额上所刻的“汉阳台”三字为林森所题,边款注明:“民国十八年秋,闽侯林森建。”另据《南康志》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临过汉阳峰。
 
==参考文献==
113,2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