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次編輯
變更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無編輯摘要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位处今河北省保定城东郊,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历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共办九期,毕业生有63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ref>[http://hb.ifeng.com/dfzx/detail_2013_08/14/1105553_0.shtml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背景],凤凰网,2013年08月14日</ref>。
名称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校训 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校区历史==
1901年11月 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举办小站练兵教学,但是根据《辛丑条约》不准驻扎天津附近,于是亦移至保定。
1902年5月 于保定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雷震春任总办。
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1903年于保定东关外,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保定军校前身。
1903年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1906年清政府设立陆军部,同年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在该校旧址创立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中央管辖。
1906年至1911年 于保定校址分别开办: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0年7月更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于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赵理泰。
1920年暑假 驻扎在军校的军人因未得薪饷发生哗变,抢劫军校,之后校舍被放火烧毁。
1923年8月 保定军校停办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军校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
1993年7月,军校旧址成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军校旧址上建起了保定军校纪念馆。
2003年10月保定军校纪念馆正式开馆。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docin.com/p-1797828811.html 保定的红色记忆],豆丁网</ref>。
==学制规划==
保定军校的设立规划,始于清朝时期为训练新军,而在1904年制定公布的陆军学堂办法。在该办法中,将正规军事教育设定为四阶段: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大学堂。保定军校定位为清朝未开办的兵官学堂,作为正规初级军官培训所用。
==学校贡献==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沣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e7e34d0102xl8a.html 最影響中國近代史~的著名軍事學府~河北保定軍校],新浪博客,2017-07-17</ref>。
==历任校长==
赵理泰(1912年10月-12月15日)
蒋方震(1912年12月15日-1913年9月)
曲同丰(1913年9月-1915年9月)
王汝贤(1915年9月-1916年6月)
杨祖德(1916年8月-1919年2月)
贾德耀(1919年3月-1921年5月)
张鸿绪(1921年6月-1922年9月)
孙树林(1922年10月-1923年8月)
==历史评价==
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