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山市

增加 1,0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山市zss.jpg|450px|缩略图|右|中山市[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3/57fc08a848554cc085ba4cec86da48d7.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44911614_682857 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的图片]]]
''' 中山市 ''' (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旧称香山,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东省 ]] 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市境北界 [[ 广州市 ]] [[ 佛山市 ]] ,西毗 [[ 江门市 ]] ,南邻 [[ 珠海市 ]] ,东隔珠江口与 [[ 深圳市 ]] 相望。地处 [[ 珠江三角洲 ]] 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南部是以 [[ 五桂山 ]] 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西江主流磨刀门水道流经西缘,北江主流洪奇沥水道斜贯东北边界。全市总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6万,市人民政府驻东区街道。
2018年12月,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17,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2名,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8名。
2019年1月,中山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得名缘由==
 中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北宋《 [[ 太平寰宇记 ]] 》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国父兼首任临时大总统 [[ 孙中山 ]] 、首任国务总理 [[ 唐绍仪 ]] 等名人。1925年,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工业与农业为主相结合的城市。
 
==历史==
在距今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
前216 在距今5千 ,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 百越之地后 [[新石器时代]] ,中山 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秦朝末年 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 赵佗创立南 此时就有古 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 族人在此渔猎、生活 前111 近十几 年, 汉武帝灭南越国, 中山 重回汉朝中央管辖。秦汉 发现了多处新石器 期,中山除了原先 代的古人 生活 在此地的南越人外 遗址 开始 包括 少量 南朗镇 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 [[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 中山属于吴国领地。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 出土 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 中原人口移居岭南, [[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 其中 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东晋咸和六年(331年) ,南 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南北朝 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 时期的 刘宋永初元年(402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 沙丘遗址 在后期的遗存 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09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 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
唐朝至德二年(757 前216 宝安县更名东莞县 [[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 ,中山属 东莞 南海郡番禺 县辖地。 因为中山盛产海盐 秦朝末年 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 赵佗创 了名为香 南越国,中 镇的军事营镇 属南越国领地 北宋元丰五 前111 (1082年) 设立香 [[汉武帝]]灭南越国,中 重回汉朝中央管辖。秦汉时期 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 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 发展 南越人外 析置香山县,隶广州府 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 ,中山 始有县级行政区划 属于吴国领地 南宋 西晋 末年, 宋端宗在元军 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 追杀下 宫廷权力争斗 曾逃往香山 躲避 ,南宋灭亡后 战乱 ,大批 中原人口移居岭 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 ,其中一部分来到 香山 岛上 明朝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 北部 改为东官郡辖 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 南北 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02年) 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 东官郡改为东莞郡 县围垦的田 属东莞郡辖 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 在清 嘉庆 开皇十年(509 由于农业的发展,香 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 属宝安 辖地
澳门原本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 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 香山 寨,仍属东莞 县。 明朝嘉靖三 南宋绍兴二 十二年 (1553 (1152 年) 由于香山寨的发展,析置香山县 葡萄牙人借机 隶广州府,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南宋末年,宋端宗 澳门半岛 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 定居 于[[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 澳门原本属 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1839年,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8月16日驻兵 香山县 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香山的清 。明 驻军曾作勉强抵抗。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道光 [[嘉靖]]三十 十五 (1845 (1553 年) ,[[ 葡萄 牙女王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 ]] 牙人 赶走香山驻望厦村的县丞,将 借机在 澳门 侵占 半岛定居
第一次[[ 鸦片战争 之后,清朝国门开放 ]]时期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 香山 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他们中的 是战场之 部分 。1839年 如孙中 [[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8月16日驻兵香 、唐绍仪、杨仙逸、容闳、苏曼殊 县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 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 成为了中 ,英 近代史上的名人。此时的香山还有不少人外出从商 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 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皆为 香山 人创办 的清朝驻军曾作勉强抵抗。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在1830 [[道光]]二十五 至1900年70余 (1845 间,上海、 )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赶走 港、广州、天津、汉口、九江各商埠四家英国洋行 山驻望厦村 买办中 县丞 中山人 将澳门侵 了九成,其中知名的洋行买办有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
在辛亥革命中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开放 ,香山 是广东第三个光复 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他们中 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 一部分 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在香 如孙中 发动广东的首场起义,林君复 郑彼岸 [[唐绍仪]]、[[杨仙逸]]、[[容闳]] 林警魂 [[苏曼殊]] 日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名 领兵起义后,进攻 。此时的 香山 县城石岐 还有不少人外出从商 于11月6日光复 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皆为 香山 。民国成立后 人创办,在1830年至1900年70余年间 [[上海]]、[[香港]]、[[ 广州 府撤销 ]]、[[天津]]、[[汉口]]、[[九江]]各商埠四家英国洋行的买办中 县直属于省 人占了九成,其中知名的洋行买办有[[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 在[[辛亥革命]]中 孙中 逝世。同年4月,当时位于 广 东第三个光复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为纪念孙中山 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 同盟会香港总机关 决定 将孙中 在香 发动广东 故乡 首场起义,[[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人领兵起义后,进攻 香山县 易名为中 城石岐,于11月6日光复香 县。1929年2月,国 政府第十九次 务会议确定为全国模范县 成立后 直属国民政 广州 。1930年6月 撤销 香山 政府移治唐家环(又名唐家湾,现为珠海市唐家湾镇)的中山港(Chungshankong), 至1934年10月迁返石岐(Shekki)。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授权,仍复隶 广东 政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 民国十四年(1925年)3 月, 日军陆续侵占 中山 县境内 逝世。同年4月,当时位于广州 一些沿 [[中华民国]]陆 岛屿。1940年3月5日 军大元帅府为纪念孙中山 日军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 决定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 中山 ,3月15日全 大部分地区沦陷。1942年4 。1929年2 月, 共产党在五桂山成立了抗日游击队 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确定为全国模范县 这支队伍和中国 直属 国民 党剩余的一些部队 政府。1930年6月 共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5年1月15日 县政府移治唐家环(又名唐家湾 现为珠海市唐家湾镇)的 共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 古氏宗祠成立。1945年8月15日 港(Chungshankong)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直至1934年10月迁返石岐(Shekki)。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授权 中山随之光 隶于广东省政府
1945年11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 至1948年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 曾4次发动对五桂山、凤凰 陆续侵占中 县境内的 带中共武装组织的进攻。1949年10月30 些沿海岛屿。1940年3月5 日, 中国人民解放 两广纵队攻下 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 中山 ,3月15日全 城石岐,国军溃败,自此 大部分地区沦陷。1942年4月 [[ 中国共产党 及其创 ]]在五桂山成 了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和中国国民党剩余 一些部队,共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5年1月15日, 共的 人民 共和国政府开始了 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 五桂山古氏宗祠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山 县的统治 随之光复
1945年11月至1948年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国军曾4次发动对[[五桂山]]、[[凤凰山]]一带中共武装组织的进攻。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攻下中山县城石岐,国军溃败,自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了在中山县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山县曾分别归属珠江专区、粤中行政区、佛山专区、佛山地区、佛山市管辖。1952年和1965年分别从中山县划出渔民县(即后来的珠海县)和斗门县,后又陆续划出部分地方归 [[ 番禺县 ]] [[ 顺德县 ]] [[ 新会县 ]] ,使中山县的面积减少了43%。1953年改石岐镇为石岐市,1959年石岐市并入中山县。1979年开始,中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三来一补”和与外商合资,1980年开业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全广东首家引进外资办起的宾馆。经过数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1983年12月经中国 [[ 国务院 ]] 批准,中山撤县置市,为县级市,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地理==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东部隔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南部通过丘陵台地与珠海市接壤,西部隔磨刀门水道与 [[ 江门市 ]] 毗邻,北部以河网纵横的冲积平原与 [[ 佛山市 ]] [[ 广州市 ]] 相连。中山市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9′至113°45′,北纬22°11′至22°46′,东西宽45.3公里,南北长64.3公里,总面积达1800.14平方公里。 
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在5000年前,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片岛屿,陆地范围仅包括今中南部五桂山一带的山地丘陵。其后经过西江和北江几千年来的河流作用,新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海推进,特别是在近900年时间里,中山的北部才逐渐形成现在这样遍布河网的冲积平原。
==气候==
 
中山全境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属海洋性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山的年均降水量为1748毫米,降水量季节间变化很大,4月至9月间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1.3%。中山的年均气温为21.8℃,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3℃,7月最高,为28.4℃。中山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台风主要发生在5月至11月之间,暴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
==行政区划==
 
中山市的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是全国五个不设县(区、县级市)级编制之地级市之一(另外四个为广东省东莞市、甘肃省嘉峪关市、海南省三沙市和儋州市),市下面直接管辖1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街道和18个镇,市政府驻地在东区。
中山市人民政府(第一办公区):中山市东区松苑路1号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山市东区兴中道1号
==经济==
 
中山在1970年代的末期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与邻近的香港和澳门少有经济合作,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中国推行经济改革的政策以后,中山做为邻近港澳的珠三角县市,成为了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县市之一。其后,中山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境外的大量资本进入,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家电、食品等传统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
到了1980年代后期,中山因为经济发展迅猛,与 [[ 东莞 ]] [[ 南海 ]] [[ 顺德 ]] 一起,被媒体并称为“广东四小虎”。中山和其它三地不同的特点是中山在吸引外商和民间投资的同时,重点发展国有企业,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这使中山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企业经营机制等均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至20世纪末,中山市国有经济全面滑坡,一些如威力、小霸王等全中国知名的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 
1998年至2001年,中山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产业退出,腾出空间给外资和民资企业发展,至2005年,中山市的外资和民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0%以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山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业及商业产业为主的大城市,根据最新规划,中山城区东部的岐江新城更被定位为粤港澳台总部经济区。
===农业===
 
中山曾是广东的农业大县,被誉为广东的“鱼米之乡”,曾是桑基鱼田种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使农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在逐年降低,2014年中山市农业的增加值为70.9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中山的农业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的种植业,淡水渔业和猪、家禽的养殖业为主,此外,小榄镇以菊花为首的花卉种植业在华南地区也相当知名。
===工业===
 
中山市工业开始发展时,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投资比重日渐增加。中山市近年来着重于以工业和科技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2014年中山市工业的增加值为1559.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5.3%。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是中山的五大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中山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2014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1192.2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2%,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东区街道为代表,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是中山的四大第三产业。
在物流业方面,中山市政府近年来对一批物流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带动了中山物流业的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形成东部、中部、西北部三大物流集聚地,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雏形。在房地产业方面,近年来中山市刻意打造城市品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城市定位激发了中山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新鸿基、万科和中海等中国大陆、香港知名房地产商相继进驻中山,中山本地也孕育出象雅居乐这样在广东房地产市场颇有名气的品牌。在旅游业方面,中山注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塑造出孙文西路步行街、 [[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 [[ 中山美术馆 ]] 等一批富文化、 [[ 历史 ]] 内涵和中山特色的人文景点,促进了中山旅游业的发展。
===城市建设===
 
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中山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中山路和博爱路为主的主干道目前聚集了众多写字楼。近期,中山出台了《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概念规划》的意念规划,该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方为汇力基金,该区的投资规模约为200亿元,将采取有限合伙制。汇力基金还将与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建设银行中山分行分别签署50亿元的授信合作协议,拉动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机构参与投资。中山市政府则将于中山站与中山北站之间的19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中山的新中心岐江新城。在19平方公里的岐江新城中,拥有5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区,汇力基金则计划在该区投资38亿元建设的中山世贸中心综合体。目前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报建审批。目前,中山已经启动总部经济战略,并推动了一批总部企业到岐江新城发展。
==人口==
 
===中山市各镇/区===
{| class="wikitable" |- ! (街道)人口 区划名称 !! 指标面积(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万人) !! 常住人口(万人)区划名称|- | 石岐区街道 || 22.58 || 17.4 || 20.2 |- | 东区街道 || 73.20 2 || 8.35 || 11.45|- | 西区街道 || 25.18 || 4.12 || 6.82|- | 南区街道 || 49.14 || 2.28 || 4.88|- | 中山港街道 || 158.74 || 6.37 || 14.61|- | 五桂山街道 || 101.23 || 0.77 || 2.17|- | 黄圃镇 || 88.35 || 8.53 || 12.73|- | 南头镇 || 25.75 || 4.39 || 7.9|- | 东凤镇 || 56.24 || 7.32 || 10.92|- | 阜沙镇 || 35.41 || 3.64 || 4.85|- | 小榄镇 || 71.96 || 16.09 || 31.63|- | 东升镇 || 76.76 || 7.02 || 11.87|- | 古镇镇 || 52.29 || 6.99 || 14.96|- | 横栏镇 || 75.74 || 5.76 || 7.52|- | 三角镇 || 70.13 || 5.67 || 8.87|- | 民众镇 || 121.87 7.63 || 9.85|| |- | 南朗镇 || 152.47 || 3.99 8.72|| |- | 港口镇 || 71.27 || 5.87 9.6|| |- | 大涌镇 || 40.66 || 2.93 6.8|| |- | 沙溪镇 || 52.40 4 || 6.28 9.4|| |- | 三乡镇 || 93.61 || 3.99 || 13.43|- | 板芙镇 || 79.70 7 || 3.44 || 7.7|- | 神湾镇 || 60.93 || 1.73 || 2.98|- | 坦洲镇 || 129.58 || 7.17 || 11.85|} 中山市的人口在近5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户籍人口从1949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36.03万人,而近20年,随着中山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长迅猛,其数量从1990年的14.63万人激增到2002年的107.51万人[22]。2012年底,中山市的常住总人口已达3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82万人,人口密度为1352人/平方公里。此外,祖籍中山的海外华侨和移居 [[ 香港 ]] [[ 澳门 ]] [[ 台湾 ]] 三地的移民共有80多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山也因此被称为“侨乡”。
==语言==
 中山市的人口中,以 [[ 汉族 ]] 人口居多,2010年末共有314.23万人,占总人口的96.35%。而中山市的语言也以汉语为主,广东省的三大汉语变体 [[ 粤语 ]] [[ 客家语 ]] [[ 闽语 ]] 在中山都有分布。 
粤语主要分为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四种方言,粤语的使用人数占到全市总人数的84%,全市任何一个镇区都有使用者,是中山市通用的汉语变体。
 
闽语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南朗镇及火炬区的张家边等地,以村话为通称,以方言岛形式存在。
 
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区附近,包括五桂山街道、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
中山市是古中原移民组成的,以粤语为绝对权威,多本地语言并存格局的文化保守城市,从宋朝至清朝的多次移民潮造就了中山方言和民系种类的丰富性。中山使用客家话的居民大部分来自于粤东 [[ 梅县 ]] 附近的客家话地区,使用闽语的居民,大部分来自福建、潮州。使用沙田话的居民来自于番禺、南海、顺德等地,使用三角话的居民来自于东莞,使用古镇话的居民来自于 [[ 新会 ]] [[ 江门 ]] 。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逐渐学习掌握广东白话,使用 [[ 粤语 ]] 的人群也在大幅的增长。
==交通==
中山市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并充分利用珠三角区域其它城市的港口、机场、铁路等资源。另外,中山的人口也不断增加,道路高峰期堵车相对严重。
 
===公路===
 
2014年,中山共有公路通车里程2555公里。
 
目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中鹤高速公路、G0425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及G94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它们和 105国道、228国道、G4 京港澳高速、市内“三环十射”区域性干线公路一起为骨架,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中山目前城区设有由南外环路与北外环路组成的中山一环,并将与2015年年底前建设中山二环城市快速路。中山目前仍有多项公路建设工程进行或准备中,如连接中山与深圳的深中大桥,以及 [[ 中江高速 ]] ,广珠中线二期,纵二线北段 [[ 中山港大桥 ]] 扩建工程,翠亨快线,S364线建设工程等,加强了中山市与周边广州、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的联系。
===水运交通===
 
中山市现有码头216个,泊位28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公共码头主要集中在中山港区、小榄港区和神湾港区,中山港区的通过能力为40万个标准箱,小榄港区为30万个标准箱,神湾港区为25万个标准箱。2006年中山港集装箱的年吞吐量为117.34万标箱,是香港、深圳、广州等港口的重要喂给港。
===航空== 中山市目前设有Airport Sign.svg中山三角通用机场。铁路方面,有中国高速铁路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 广珠铁路 ]] ,规划中的铁路中有国家中国高速铁路沿海高速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 [[ 深茂铁路 ]] ,中国铁路总公司南沙港疏港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山港铁路、中国高速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中国高速铁路江恩城际、中山 —南沙 —虎门城际轨道交通等。另外,中山市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Airport Sign.svg广州、Airport Sign.svg深圳、Airport Sign.svg珠海、Airport Sign.svg香港、Airport Sign.svg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可供中山市民使用。
===公交===
===轨道交通===
 另外,中山于2009年开启建设轨道交通规划,于2012年有初步规划。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陈良贤在报告中表示未来将争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构建中山捷运系统。据中山市发改局局长 [[ 黄桂光 ]] 透露,中山轨道交通将使用“重庆模式”,采用空轨架构。中山市曾组织相关人员到 [[ 重庆 ]] [[ 南京 ]] [[ 苏州 ]] 等地,进行轨道交通的考察调研,并认为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较适合中山市情。目前,示范线的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最终确定。但市内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该示范线的集资方式,初步敲定采用PPP模式,50%的建设成本来自社会资本,10%由财政负担,剩下的40%由开发商承担。据透露,初步预计该示范线的建设成本在20亿到30亿元左右。
==文化==
 
===民间艺术===
 中山民间 [[ 艺术 ]] 可分为 [[ 民歌 ]] 、民舞、戏剧等。 
====水乡文化====
 
中山的民歌汇集了水乡文化、广府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在坦洲镇附近的大沙田区,乡民们自古就有在劳作和行船途中对歌竞唱的习俗,这里的民歌包括有男女在田间树下谈恋爱时唱的咸水歌,谈婚论嫁拜高堂时唱的高棠歌,以咏叹调和叹情为主旋的姑妹歌,还有渔民在划船途中唱的大罾歌。
 这些民歌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2006年,它们以“中山咸水歌”的名称被列入中国首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的名录中。在沙溪镇申明亭一带流行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民歌鹤歌,通常和鹤舞一起搭配演出,并用三种地方方言融于一体来演唱。而在客家人居多的五桂山一带,主要流行的民歌则是 [[ 客家山歌 ]] 和白口莲。
====民舞====
 是以模仿 [[ ]] 、狮、凤、鹤等动物的形象而舞的舞蹈,主要是调龙耍狮,舞灯拟船等形式,有舞狮、舞龙、木龙舞、鹤舞等几种特色民舞。其中木龙舞和其它的舞龙有所不同,它的龙道具由整块木头雕成,通常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传统节庆的时候,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就会借着酒力把木龙舞到街上,所以又称为醉龙舞。木龙舞盛行于中山的 [[ 长洲 ]] [[ 张溪 ]] [[ 大涌 ]] 等地,其后还一直流传到澳门、珠海,是传统香山地区独有的民舞。 
====粤剧====
 中山的戏剧主要是粤剧,粤剧是流传于珠三角一带以粤语演唱的戏剧形式。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山开始有粤剧上演,清朝未年和民国时期,中山的粤剧达到了一个顶峰,本土诞生了一批著名的编剧和艺人。其中有男花旦兼编剧蛇王苏;创作了《 [[ 帝女花 ]] 》、《 [[ 紫钗记 ]] 》、《 [[ 蝶影红梨记 ]] 》等名作、享有“粤剧鬼才”美誉的编剧唐涤生;改良粤曲唱腔,创作了《 [[ 平湖秋月 ]] 》、《 [[ 步步高 ]] 》等广东民乐代表作的吕文成;“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妻子,名旦唐雪卿等。中山的粤剧直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多村镇和社区都有自己固定或流动的粤剧舞台,还有为数众多的戏迷们组织的业余曲艺社,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中山就有多达1000多场粤剧演出。
===民间盛会===
 中山一些大型的民间盛会有龙舟赛、小榄的 [[ 菊花 ]] 会、飘色巡游等。
====龙舟赛====
 是中山富有特色、历史悠久的民间竞技盛会,每到临近端午节的时候,中山的一些乡村都会举行“龙舟出水”的仪式。乡民们先到宗祠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后,再由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举着龙头,率众将上年埋藏在河涌里的龙舟挖出来,装上龙头、点眼,再重新漆上猪油。仪式过后,村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建国之后, [[ 龙舟赛 ]] 曾一度中断了很久,直到1996年,龙舟竞赛才开始在中山的许多地方恢复起来,特别是在石岐区,每年到 [[ 端午节 ]] 的那天,都有几十条龙舟参赛,看龙舟竞赛的市民人数众多,龙舟赛已成为中山的民间体育盛会。
====菊花会====
 
是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小榄一直享有“菊城”的美称,早在南宋,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1736年,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菊试”,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1782年,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现在每隔60年,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巡游====
 是一种以飘色为主角,辅以 [[ 群狮 ]] [[ 游龙 ]] [[ 花车 ]] [[ 锣鼓 ]] [[ 秧歌 ]] [[ 腰鼓 ]] [[ 高跷 ]] 、彩牌的庙会巡游,在中山一些乡镇的传统节日期间都会举行这样的巡游活动。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通常以体重较轻的小童作“色心”,扮成《 [[ 三国演义 ]] 》、《 [[ 水浒传 ]] 》、《 [[ 八仙过海 ]] 》等故事里面的人物或神仙,悬在半空,以达到“飘”的效果。中山的飘色有黄圃飘色、小榄的水上飘色、南朗的崖口飘色等,其中黄圃镇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飘色之乡”的称号。
===土特产===
 有 [[ 杏仁 ]] 饼、黄圃腊味、粉果金咤、三月红 [[ 荔枝 ]] 、神湾 [[ 菠萝 ]] 、石岐硖 [[ 龙眼 ]] 、茂生围 [[ 香蕉 ]] 等,其中以杏仁饼最为有名。杏仁饼是由90多年历史的咀香园饼家首创,最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状的饼,在饼中间夹一块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 [[ 绿豆 ]] 饼。杏仁饼也以它的外形而得名,现在经过改良,己变成圆饼状。
==风景名胜==
元朝,香山县令 [[ 王天祥 ]] 召集文人墨客第一次评选出了“香山八景”,他们是阜峰文笔、石岐晚渡、长洲烟雨、金鼓朝阳、南台秋月、金紫岩溜、天池芰荷、浮虚春涛。历经几百年之后,现在只剩阜峰文笔仍成为一景,其余七景都已不复旧观了。1985年和1998年,中山市政府连续进行了两次“中山十景”的评选活动,目前的中山十景为:中山故居、老街新韵、兴中缀绵、仁山玉宇、五桂雄峰、温泉碧苑、阜峰文笔、长江叠翠、紫岭鸣嘤、菊城金瓣,“中山十景”包含了中山旅游景点的精华。
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现存孙中山故居和中山纪念学校旧址,均已列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翠亨村也被列为中国 [[ 历史 ]] 文化名村。
南朗镇榄边村的茶东陈氏宗祠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群之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十景”中的“老街新韵”是指石岐区的孙文西路,是一条从隋唐开始建立、共有800多年历史的老街。现存的这些老建筑多半建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多是归国华侨所建,建筑风格是欧式殖民地建筑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的混合体,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南洋风格建筑”。1997年开始,政府对孙文西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成为如今中山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除了中山十景之外,中山还有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例如岐江公园、中山城、岭南水乡、詹园、横门海上庄园、广丰村旅游区、泉林山庄、卓旗山庄、 [[ 长江 ]] 水世界、逍遥谷等。
===教育===
 
中山市于2005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
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 在中山设有分校区的高等院校: [[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 [[ 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 ]] 等;
成人高校: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中山市新华专修学院等;
普通高中:
 
市直属高中: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中山市濠头中学、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中山市东区中学、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中山市龙山中学、中山市第二中学、中山市桂山中学;
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特殊:
 
中等技术学校: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高中学校:
 
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技校)、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南朗理工中学、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中山市启航技工学校等
====基础教育及幼儿教育====
 
中山市基础教育比较完善,每个镇(区)均有一所以上初中,小学基本覆盖到社区(村),幼儿教育更能覆盖到小区(自然村)。
==城市荣誉==
 
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治安稳定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荣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绿化、环境、卫生、城市建设、治安等方面的成绩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以下是中山市在1990年代以后所获得的主要城市荣誉的列表:
{| class="wikitable" |- ! 城市荣誉 !! 获奖时间 !! 颁奖机构|- | 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 || 1992年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199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 199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卫生城市 || 1995年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国家园林城市 || 199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联合国人居奖 || 1997年 ||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199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总局|-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 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 || 200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设部|-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 || 2005年 || 中共中央综治委|- | 全国文明城市 || 2005年 || 中共中央文明委|-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友好城市==
 {| class="wikitable" |- ! 日本,守口市:1988年4月18日。|- | 美国,檀香山市:1997年10月13日。|- | 美国,阿拉米达县:2002年11月11日。|- |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2003年9月19日。|- | 墨西哥,库利亚坎市:2007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718,7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