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馬來刺子莞

增加 2,144 位元組, 4 年前
更多資料
== 分佈 ==
從日本中部到琉球,再向台灣南至馬來西亞,再向西南至泰國和馬來半島。台灣地區在開闊的草木棲息地中,池塘或溪流中的淺水區很少見。<ref>[http://homepage.ntu.edu.tw/~yingshao/newtaxa2018/newtaxa20181.html 植物分類著作電子叢書] 台灣植物研究服務中心。</ref>。
 
== 台灣最後棲地 ==
宜蘭縣員山鄉雙連埤,估計為5000多年的古老湖泊,擁有全台少見的浮島生態。全世界僅有台灣和德國擁有天然浮島,而宜蘭的[[雙連埤]]的浮島更是全國唯一,雙連埤浮島生態特色是台灣之最,也是馬來刺子莞在台灣的最後棲地。浮島的組成可分為五大類型:
一、浮島基地是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水生植物,形成一片強韌浮動草毯地基,厚約二公尺,水面上一公尺,水下一公尺。
二、馬來刺子莞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
三、以腎蕨為主的蕨類植物,另有大族群的小葉海金莎,宜蘭人稱「珍東毛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雙連埤的分株假子箕蕨。
四、奇特的大頭茶喬木,喜歡乾爽通風的山稜線環境的大頭茶,翅果隨風飛入浮島草毯基地後,入境隨俗,適應水生環境,
根系演化成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大頭茶森林的形成讓山鳥有棲地環境,其他陸域樹種如紫金牛、江某…等
也隨山鳥排糞進駐,使小森林有更多元的生命。
五、蘭科植物、拎壁龍等附生植物也補充森林的空隙,使浮島森林結構更成熟而完整。
 
整座浮島棲地及湖域環境更孕育出魚蝦、蜻蛉、蛙類、龜鱉、爬蟲、水生昆蟲…等,因此更吸引成千上萬的候鳥、留鳥的青睞,紛紛駐足。每年十月北方的水鳥從西伯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帶來水草種源,在雙連埤過完年後,又繼續南飛到東南亞、馬來西亞,三、四月北返時,又把南方水草種源寄養在雙連埤。雙連埤高度、緯度剛好是北方草種的南限,南方草種的北限,且湖域夠大,深度約一至二公尺的淺湖溼地環境,配合間歇性的上、下水位,使水生植物的五種類型均適存,加上氣溫適中,冬季不結霜,不會凍死弱勢團體,夏季又多雲霧,不使強勢族群大繁衍,經大自然五千年的孕育造化、演替,一點一滴造就了的雙連埤的浮島特殊生態。
== 影片 ==
2,2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