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8
次編輯
變更
→历史
== 历史 ==
今 [[ 武康 路135 路]]135 号和137号两门牌都是美杜公寓。据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徐汇区地名志》中的记载,里面居住着8户居民,共27人。由于是几十年的成熟社区,料想至今应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其实作为民居,它的房龄已经很老了,但因为这栋建筑所处的武康路地段极好,是那种百分百属于普通上海市民心目中的“上只角”里的高档住宅。
有文章说,该楼原名密勒陀公寓,上海解放前楼里住过不少外国侨民,解放后肯定回国了一批,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有侨民赛雪儿·爱士拉、琪·沙味克等为了房屋的契证事宜申请登记,或提出产权声明等。看来美杜公寓不仅身世比较复杂,可能还会牵涉一些法律纠纷。我们相信这些话应该都是有出处的,可能来自相关部门房地产或户籍处档案里面的记载,这姑且按下不表。只是密勒陀公寓听起来是个外文名称,该文章又没给出原文,所以无从查找这个名称的含义是什么。但是听听所在地居民的介绍却又是另一番来头:他们说房子的原名叫弥陀公寓,因为是属于大地产商哈同洋行的产业,其妻罗迦陵敦信佛教,开口闭口阿弥陀佛,故取名为弥陀公寓云云。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有点道理,罗迦陵确实茹素礼佛,但仔细想想还是有疑点的。哈同早年虽则做过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但其在法租界里的房地产很少,名下众多的产业都是在公共租界,多是以成片“慈”字开头的石库门里弄而不是新式公寓,更不是如美杜公寓那样占地很小的袖珍公寓;另外,若以时间来论也对不上,哈同夫妇在上海房地产市场呼风唤雨、大展拳脚的时期是在清末民初,即20世纪初,造这楼房时这对夫妇应已作古或老迈不过问生意上的事了。经过查证,果然,哈同1931年便已过世。哈同病故后,产业虽然全归妻子罗迦陵继承,但罗迦陵相信自己只有旺夫命而无富贵命,所以终日卧床,不理家事,致使闻名遐迩的爱俪园亦呈现荒芜景象,俟至1941年罗迦陵也驾鹤西去了。无法想象一位终日卧床念经的老太太还会有精力去筹措建造房子,所以坊间的说法可信程度还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