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52
次編輯
變更
笠原朱雀
,無編輯摘要
[[File:笠原朱雀.jpg|400px|缩略图|右|笠原朱雀[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search.php?Bird_ID=1996&Bird_Image_ID=46865 照片來自]]]
'''笠原朱雀'''(Chaunoproctus ferreorostris)已滅絕動物,一種[[朱雀屬]]鳥類。大多是單獨個體或成雙的出入。由於牠們不怎麼飛行,故主要是在地上吃[[果實]]及[[芽]],很少會飛上樹梢採食。笠原朱雀大多分布在[[小笠原群島]]的父島。雖然有指在母島發現牠們,但差不多肯定是錯誤,另外亦有指在兄島及弟島。直至目前只有幾個標本被採集。現今的圖畫之間出現一些分別,但究竟是季節性的差別,還是不同的[[亞種]]或[[物種]],仍未有定案。
雄鸟额、头顶、枕深朱红色或深洋红色,后颈、背、肩暗褐或橄榄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褐色羽干纹和沾染有深朱红色或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或深红色。尾羽黑褐色,羽缘沾棕红色。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具宽的洋红色羽缘,飞羽外翈具窄的土红色羽缘。眼先暗褐色,有时微染白色,耳羽褐色而杂有粉红色。两颊、颏、喉和上胸朱红或洋红色,下胸至腹和两胁逐渐转淡,呈淡洋红色或淡红色,腹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或灰白色、微沽粉红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 ==滅 失絕==
笠原朱雀是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至[[太平洋]]旅程時發現,於1827年在父島採集到兩個標本。1828年亦發現了幾個標本,但卻只紀錄在[[小笠原群島]]發現。據兩個遇難水手的報告,小笠原群島是捕鯨船的中途站,而殖民是在1830年開始。於1854年,當[[約翰·羅傑斯]](John Rodgers)等人的研究船隊集結在父島時,[[史蒂波生]](William Stimpson)沒有發現笠原朱雀。只發現了一些於1828年已存在的大家鼠、野生[[山羊]]、[[綿羊]]、[[狗]]、[[貓]]及[[豬]]等。笠原朱雀也許如[[啟利氏地鶇]]般,可能於1830年因棲息地消失及被[[入侵物種]]掠食而滅絕。
有指在母島發現笠原朱雀,但在1853年,[[馬修·佩里]](Matthew Perry)第一次到[[日本]]時卻未提及牠們,這顯示有關在母島出現的說法是不正確或是誤解。另外,笠原朱雀不動的習性很難令人相信牠們會在父島以外的地方出現。<ref>[https://avibase.bsc-eoc.org/species.jsp?avibaseid=0DD36226FF72082C Avibase - 世界鸟类数据库]</ref> ==繁殖期==5-7月,通常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分散成对,雄鸟站在小树或灌木顶枝上鸣叫,并不时地在上下树枝间跳跃飞翔,或从一棵树飞到邻近的另一棵树上,雌鸟飞来站在雄鸟下面的低枝上或地上,交配亦在低枝上或地上进行。营巢于蔷薇等有刺灌木丛中和小树枝权上。距地高0.5-1米,较隐蔽。巢呈杯状,结构较松散,用枯草茎、草叶和须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的须根和少量兽毛。 营巢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鸣唱和警戒。每窝产卵3-6枚,多为4-5枚。卵淡蓝绿色、被有褐色斑点,也有的被有黑色或紫黑色斑点。孵卵完全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寻食喂雌鸟,孵化期13-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5-17天的喂养,幼鸟则可离巢。 ==習性==[[中国==主要为留鸟,部分冬候鸟和旅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多呈几只至十余只的小群活动和觅食。性活泼,频繁地在树木或灌丛间飞来飞去,飞行时两翅扇迅速,多呈波浪式前进,有时亦见停息在树梢或灌木枝头。很少鸣叫,但繁殖期间雄鸟常于早晚站在灌木枝头鸣叫鸣声悦耳。 主要以果实、种子、花序、芽苞、嫩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春季为白桦嫩叶、杨树叶芽、榆树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虫为主;秋季则以浆果和各种种子及昆虫为食。
== 參考資料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