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台江县

增加 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台江县.jpg|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7/b2afbfe555a445cd8c266fbed9c69749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60337063_349182 来自搜狐网图片]]]
'''台江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 [[ 苗族侗族自治州 ]] 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清水江]]中游,面积107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6300。政府驻台拱街道。
台江县在历史上属于生苗区,至今苗族仍占全县人口97%,是中国县级行政区之中,[[苗族]]人口比例最高者。通行苗语黔东方言<ref>[http://www.docin.com/p-878599395.html 台江县台拱镇汉苗族所操的汉语方言比较],豆丁网</ref>。
==名称由来==
台江县,隶属于 [[ 贵州 ]] 省黔东南州,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市。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唐代隶属于应州的陁隆县。
1923年,废镇远道,台拱县直属于省。1956年12月,台江苗族自治县改为台江县<ref>[http://www.sohu.com/a/159350641_654922 7·23 州庆,但这段历史,每一个黔东南人都该知道] ,搜狐网,2017-07-23</ref>。
==历史传承==
台江(苗文:Fangb Nix),唐代隶属于 [[ 应州 ]] 的陁隆县,宋、元、明、清为“化外生苗地”。
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决定开辟苗疆,镇远知府方显至台拱诸寨招抚苗民,登记户名,赐苗族汉姓,编设保甲。
1927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1941年六月27日,[[ 撤丹江县]] ,以 [[ 丹江河 ]] 、羊排小溪向东顺山脉为界,东北部地域划入台拱县,取台拱之“台”,丹江之“江”为县名,更名台江县。同时调整地域,划拨插花地带。[[黄平县]]的革一、冷西、大小黑寨、白岩脚、万人坑、新寨、后哨、旧司、四新、屯上、革一大寨、田坝梨树坳划归台江,[[施秉县]]的平兆、井洞塘、井洞坳、猫鼻岭、芝麻寨、新寨划属台江。
台江县的五岔、川洞、打老、干俄、寨章、屯州等划归剑河,平地营、施洞堡(今马号)、甘荫塘划归施秉。台江县设五区17联保106保1108甲。
===地形地貌===
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 [[ 清水江 ]] 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
===特点气候===
===植物资源===
台江境内植被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0%,是 [[ 贵州 ]] 的十大林区县之一。
树种以松、杉为主,针、阔叶等多种珍稀树木及植物交错并存,有天然草场7万多亩;中药材有[[天麻]]、人参、银耳、[[杜仲]]、灵芝、黄柏等;
有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的“苗疆牌” [[ 金秋梨 ]] ,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
有荣获“93中国保健精品金奖、贵州省优秀新产品奖”等8个奖项的远销海内外的“银角牌”苦丁茶基地10000亩,并以年均增种500-700亩的速度递增。
山中有金山猴、 [[ 猕猴 ]] 和蟒、蛇及 [[ 穿山甲 ]] 等多种动物繁衍栖息。
===矿产资源===
台江县地下有铅、锌、铜、铁和硅等多种金属及重晶石、 [[ 大理石 ]] 、磷、粘土、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水能资源===
人文景观是台江旅游的一大产品,境内无迹不古,是[[贵州]]东线旅游线路上的一朵奇葩。
有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历经十八年的反清英雄 [[ 张秀眉 ]] 领导的苗族人民起义遗迹、遗址,有建筑风格异彩纷呈的古军事重镇——[[施洞古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寒武纪时代古生物化石群遗址]]及博物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区、岩洞群数不胜数。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施洞独木舟竞渡;
有工艺精湛的苗家刺绣、银饰和服装艺术;
有千姿百态的 [[ 大塘溶洞 ]] 群;
有震惊世界的 [[ 寒武纪古生物化石 ]] 群,被列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台江这块神秘的土地经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考定为一等“反朴归真”类旅游区,并被列为十大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