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军 (昆曲艺术家)

增加 12,6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张军 (昆曲艺术家).jpg|缩略图|[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C%A0%E5%86%9B%20%EF%BC%88%E6%98%86%E6%9B%B2%E8%89%BA%E6%9C%AF%E5%AE%B6%EF%BC%89&step_word=&hs=0&pn=5&spn=0&di=677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953660514%2C265638191&os=2966111873%2C160769001&simid=3373732968%2C133016556&adpicid=0&lpn=0&ln=1398&fr=&fmq=1543212638005_R&fm=index&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thepaper.cn%2Fwww%2Fimage%2F5%2F625%2F99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pijrwrj6_z%26e3BvgAzdH3FgjofDjpwts_u56ow61_8mcmabd&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 原图链接]]]
 
'''张军''',著名昆曲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MFA艺术硕士。
 
原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现任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
 
==个人经历==
 
张军,1974年10月生,先后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
 
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近30年来,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玉簪记》、《白蛇传》等多部大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
 
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2002年“联合国促进昆曲艺术发展大奖”、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等奖项,并荣膺1999年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2004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首届全国文化新人等荣誉,2007 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009年、2012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曾任上海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任上海市青联常委、上海市青年文联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
 
张军还长期致力于昆曲艺术的普及和推广:自1998年至今,由张军策划主持的“昆剧走近青年”互动演出和“我是小生”互动讲座已在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在内的海内外大中学校举行了300余场;此外,他还通过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来拓展昆曲传播的渠道,先后同享誉国际的音乐家谭盾、指挥家汤沐海,日本歌舞伎演员市川笑也、台湾歌手王力宏、英国小提琴家Charlie Siem、美国爵士大师Bobby McFerrin等艺术家跨界合作,为昆曲获得年轻观众及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创造了可能性。其中,由荷兰皇家歌剧院制作、张军主演的谭盾歌剧《马可·波罗》还获得2010年美国格莱美奖提名。
 
2011年5月,为表彰张军在昆曲表演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和长期以来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播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 DG of UNESCO)任命张军“和平艺术家”称号 。
 
他也是继中国影星巩俐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之后第三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艺术家。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于2012年5月观赏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之后高度赞赏并欣然题词:“艺术的现代性需要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和养分”。
 
年少脱颖而出,矢志坚守昆曲舞台
 
1986年,张军从2万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60个幸运者之一进入上海戏校昆三班学习。戏校的生活艰苦而枯燥,演员舞台上展现的唱腔和身段看似优雅含蓄,可实际上这优美的背后需要年复一年扎实的基本功支撑。拿顶、拧旋子、毯子功、下腰、踢腿······痛楚和伤病是老朋友,麝香虎骨膏和止痛喷雾剂就是家常便饭。
 
昆三班有句训条:“不舒服”就对了。只有不舒服才是正道,才会有好结果。反过来,偷懒最舒服,可偷懒永远出不了优秀的昆曲演员。
 
由于入校和毕业的那段时间正值戏曲的低迷期,毕业后这60人仅剩下了一半,另一半都转行去做了其他行业。刚毕业时二十岁的张军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情,他与另外两位朋友组建了一支流行音乐乐队唱RAP、跳HIP HOP,一时间名噪上海滩,甚至吸引了一家唱片公司邀请他们签订一份十年的合约,帮助他们走上职业流行音乐歌手道路。在这个时候,张军彷徨了。虽然昆曲与流行音乐给与他的付出回报比完全相反,但当真正面临永远离开昆曲舞台时,他才清醒地发现昆曲原来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当中,成为一生无法割舍的情愫。他不禁感慨,流行音乐多他一个不多,但昆曲小生少他一个也许真的就少了。最终,在戏校时的8个小生就只留下了张军和另外一位同学。
 
毕业后,张军顺利进入上海昆剧团,他风神俊秀的气质和扎实的唱功身段让他很快成为了剧团的重点培养对象。
 
给大学生讲昆曲
 
从1998年开始,张军和他的伙伴们开始挑梁演出各种版本的《牡丹亭》和《长生殿》。张军在排戏演戏之余一直不忘思索:为什么昆曲如此优美观众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年轻观众不喜欢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普及昆曲,他们跑遍了上海所有的高校。此外,他们还尝试通过新的渠道来推广昆曲,比如星巴克、大众书局这种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都成为了他们的阵地,在表演的同时不忘培养观众,在张军指导下还成立了‘兰韵雅集’上昆会员俱乐部。
 
台上是风流蕴藉的柳梦梅,台下是个时尚潮人。他选择用一种时尚幽默的方式给大学生讲昆曲。就拿昆曲里的镇山之宝——汤显祖的《牡丹亭》来说,“要在当时就能算青春偶像剧了,就跟韩剧似的,一下子能演55集。”这么一说,高雅的昆曲似乎变得亲切了许多。
 
长期以来,张军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中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曾涉足过流行音乐的张军融合了优雅的古典气质和奔放的现代活力,以年轻人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来诠释和演绎古老的昆剧艺术。
 
出版自传体影像散文集《我是小生》
 
“昆曲王子”张军的第一本自传体影像散文集《我是小生》 [2] ,2008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新鲜问世。张军通过这部散文集,用文字描述了他个人的戏剧人生,著名学者于丹教授为该书倾情作序。
 
《我是小生》以“分享”为主旨,通过昆剧小生的四个家门“巾生”、“穷生”、“官生”和“雉尾生”的展开,分别对应张军的“舞台和理想”、“彷徨与现实”、“人生和抱负”、“情怀与追求”四个部分。描绘了上海昆剧舞台历经世纪交替后的积淀和变迁,讲述了一名昆剧小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磨砺与不悔,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生活、对理想、对自我的认知,激扬感人且淡定从容。
 
成立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
 
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昆曲走近青年”活动在年轻人中积累起相当人气的“昆曲王子”张军,2009年抛开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的职务,成立了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 。在提倡文化体制多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张军认为自己只不过“在这个大潮到来时勇于举手”,呼应“时代需求”。
 
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民营职业昆剧院团,成立于2009年9月22日。中心以振兴和繁荣昆剧事业为宗旨,探索多元化的艺术生产和传播方式,并从创作演出中心、教育研究中心、传播推广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四个方面进行功能定位。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张军昆曲艺术专项基金同期成立。中心制作出品的演出项目包括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水磨新调·Kunplug”张军新昆曲音乐会、“生生不息”纪念俞振飞逝世20周年蔡正仁师生传承展演等,还先后受邀赴美国、德国、瑞士、法国、荷兰、挪威等地演出,受到海外观众和媒体的好评。
 
==中心大事记==
 
2009年9月22日,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成立。
 
2010年2月4日,中心受邀赴德国汉堡音乐厅上演“上海艺术节”压轴大戏——精华版《牡丹亭》。
 
2010年4月,张军做客哈佛大学进行《给昆曲一个未来》演讲,传播昆曲文化。
 
2010年6月,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上海朱家角正式开演,该剧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外文化展演剧目。
 
2010年8月28日,在南京成功举办个人专场。
 
2010年11月18日、19日,“新古典主义”系列专场之《得失寸心知》 于贺绿汀音乐厅上演。
 
2011年5月14日、15日,携手兄弟剧团优秀演员上演昆曲喜剧串烧《闺秘》。
 
2011年5月26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
 
2011年7月,我国首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公益银行卡——“张军昆曲艺术基金灵通卡”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首发仪式。
 
2011年9月1日,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委托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培养的“昆六班”学员正式入学。
 
2011年9月,《“生”“生”不息——张军昆曲艺术展》在外滩18号举行。
 
2011年9月,由贾樟柯监制、宋方导演的以张军为主人公的纪录短片《语路》公映。
 
2011年12月,“水磨新调·Kunplug”张军新昆曲音乐会首演,“昆六班”学员们首次亮相。
 
2012年6月1日,与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联手打造的“白描版”《2012牡丹亭》在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2012年9月22日,为祝贺中心成立三周年,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上演100场,《寻梦·牡丹亭》电影纪录片在沪隆重首映。
 
2012年10月10日,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昆曲诞生地江苏昆山成功首演并落户亭林园,成为国内第二个常演基地。
 
2012年11月,“水磨新调·Kunplug”———2012张军新昆曲校园音乐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上演。
 
2012年11月29日-12月2日,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世界巡演首站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成功上演六场 。
 
2013年3月15日,中心优秀青年演员“90后杜丽娘”张冉在湖南郴州成功举办首个昆曲个人专场。
 
2013年5月,张军重排并主演谭盾歌剧《马可·波罗》,作为享誉欧洲的挪威卑尔根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
 
2013年7月17日-20日,张军带领全国11位昆曲优秀小生首次集结上海,共同参与“生生不息”-俞振飞逝世20周年蔡正仁师生传承展演。
 
2013年10月25日、26日,“水磨新调·kunplug”3D全息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上演,是中国国内首次将“3D全息声音”技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
 
2014年6月12日、13日,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重要演出活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世界巡演第二站在法国巴黎Domaine de la Celle Saint-Cloud城堡成功上演。
 
==艺术风格==
 
张军的艺术特点是扮相俊秀中显英武,唱念清越中含磁性,身法扎实中透灵动,表演潇洒中见细腻,气质儒雅中蕴风骨。从艺近30年,主演过《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白蛇传》、《贩马记》、《墙头马上》、《绣襦记》、《风筝误》、《桃花扇》等多部大戏,以及《见娘》、《连环计·小宴》、《断桥》、《百花赠剑》、《亭会》等多出经典折子戏,塑造了昆剧舞台上多个风格迥异的角色,涵盖小生行当中的巾生、官生、穷生、雉尾生等不同类型的人物,是昆曲年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主要作品==
 
昆曲传统剧目:《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白蛇传》、《贩马记》、《墙头马上》、《绣襦记》、《风筝误》、《桃花扇》等
 
 
昆曲经典折子戏:《见娘》、《连环计·小宴》、《断桥》、《百花赠剑》、《亭会》等
新创剧目: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水磨新调·Kunplug”张军新昆曲音乐会、“生生不息”系列、“新古典主义”系列之《得失寸心知》、《闺秘》
 
==荣誉成就==
 
1999年获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称号
 
2001年获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2002年获“联合国促进昆曲艺术发展大奖”
 
2004年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6年获首届全国文化新人称号
 
2007年获全国昆剧优秀中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演员”称号
 
2007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9 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2009年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
 
2010年由张军主演的谭盾歌剧《马可·波罗》获得美国格莱美奖提名
 
2011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
 
2012年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3,2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