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80
次編輯
變更
仰韶文化
,→甘肃仰韶
==甘肃仰韶==
仰韶中期的发掘相对早、晚期显得单薄一些,但仍可初步确立 [[ 甘肃 ]] 仰韶中期的界定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间。它的主要文化特征归纳如下:
(1)遗址大多位于山谷中的河边台地。
2)房屋仍为半地穴式建筑。
大地湾遗址中的房屋均为方形或长方形, [[ 师赵村 ]] 发现一座 [[ 圆形房屋遗址 ]] 。大多在穴壁立柱,这说明穴坑之上已增设立面墙体,室内空间增大,采光也好,比早期房址进步。少数房址采用“料姜石”作未加工的居住面,以此提高防潮性能。灶坑以圆形桶状为主,出现 [[ 双联灶 ]] ,即前后两个灶坑相通,表示人口及炊事活动的增加。房址可分为大、中、小型。大型房址面积近70平方米,出土众多陶、石、骨器,并有 [[ 精美彩陶 ]] ,表明房址主人应是 [[ 氏族首领 ]] 。中型房址面积在25平方米—50平方米之间,可能是大家族长和未成年子女的居室。小型房址面积大多在15平方米—20平方米之间,当属一般社会成员的居室;
(3)陶窑均为横穴窑,大地湾、师赵村均有发现。
一般分为 [[ 火塘 ]] 和窑室两部分,火塘是添柴生火之处,呈圆形或长方形,有火道通人窑室。窑室均呈圆形,周边设 [[ 环形火道 ]] ,受热较匀。火塘一般低于窑室,由下往上火势自然加强,烧陶技术比早期有显着提高;
(4)本期墓葬资料甚少,按常理推测应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但至今未见踪迹。
不仅甘肃未见,其他省区也未发现。这一奇特现象或许表明了中期的先民们选择了尚不可知的埋葬习俗。我省仅在 [[ 大地湾 ]] 发现3座零星墓葬,均为成人单身葬,其中1座侧身屈肢,另2座仰身直肢。都有随葬品,分别为陶瓮和骨笄;
(5)陶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还有少量的橙黄陶、灰陶以及褐陶。
饮食器多为细泥红陶,其中不少是彩陶,罐、缸、瓮等炊器和盛储器则以夹砂红陶为主。器形以平底为主,少量为尖底,偶见圜底,这是陶器形制的重大改变,平底陶器终于基本取代了圜底器,在史前文化上首次成为主流器形。常见器物有 [[ 敛口平底钵 ]] 、 [[ 曲腹彩陶盆 ]] 、 [[ 双鋈盆 ]] 、 [[ 多孔盆 ]] 形或 [[ 钵形甑 ]] 、 [[ 双唇口尖底瓶 ]] 、 [[ 弦纹 ]] 或 [[ 绳纹短颈罐 ]] 、 [[ 大口小底缸 ]] 、 [[ 曲腹瓮 ]] 等,器类较前复杂,大型器物增多。纹饰仍以绳纹为主,其次为 [[ 弦纹 ]] 和 [[ 线纹 ]] ,还有少量的 [[ 剔刺纹 ]] 、 [[ 附加堆纹 ]] 等。制陶以泥条盘筑法为主;
(6)陶制生产工具以 [[ 纺轮 ]] 、 [[ 陶刀 ]] 为主,仍有少量的陶锉,形制较前复杂。细泥捏塑的纺轮增多,陶片改制的减少。陶刀形制更为规整,数量增多。陶制装饰品仍是常见的陶环,但陶质细腻,小巧玲珑,还出现酷似羊角的陶制装饰品;
(7)石器的形态和技术比早期有所进步,加工较为精细,如常见的石斧更为厚重,石铲刃部更为锋利,石刀钻孔由近背部向中部转移;
(8)骨器种类、数量与早期相比有较明显减少,表明狩猎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下降。出现不少精品 [[ 骨镞 ]] 、 [[ 骨笄 ]] 。
从文化特征上可以看出,甘肃仰韶中期是在早期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其陶器继承了早期的许多文化因素,但又有明显的变革,其经济形态与早期大体相同,但狩猎比重下降。与陕西等邻省同期文化面貌相比,差异不大,但有分化的趋势,地方区域性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