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仰韶文化

增加 1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仰韶文化.jpg|有框|右|<big>仰韶文化</big>[http://www.hncatholic.com/UpLoadFiles/image/2012101709582094.jpg 原图链接][http://www.hncatholic.com/News_View.aspx?id=135l 来自中原文化 的图片]]]
''' 仰韶文化 ''' [[ 黄河 ]] 中游地区重要的 [[ 新石器 ]] 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 —— 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 [[ 甘肃省 ]] [[ 河南省 ]] 之间,西至 [[ 河湟 ]] ,北至 [[ 河套 ]] ,东至 [[ 太行山 ]]—— 豫东,南至 [[ 淮河 ]]——[[ 汉水 ]] 流域,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名称来源==
1922年由 [[ 瑞典 ]] 学者 [[ 安特生 ]] 在河南 [[ 三门峡 ]] 地区的 [[ 仰韶村 ]] 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
仰韶文化是 [[ 黄河中游地区 ]] 重要的 [[ 新石器时代文化 ]]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 —— 公元前3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西至河湟,北至河套,东至 [[ 太行山 ]]—— 豫东,南至淮河 —— 汉水流域,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但有趣的是,仰韶遗址本身不再被认为是该文化的典型遗址,不过仰韶文化的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安特生的发现是中瑞双方的考古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需发表于中国的学刊《中国古生物志》。瑞方所保管的发掘品现收藏展出于 [[ 东方博物馆]](瑞典),归还中方的另一半发掘品在二战期间遗失。
==文化概述==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 [[ 黄河中游 ]] 从今天的 [[ 甘肃省 ]] [[ 河南省 ]] 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文化区域===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 [[ 山西 ]] 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 [[ 甘肃 ]][[ 洮河 ]] 流域,北抵 [[ 内蒙古 ]] 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生产工具===
以较发达的 [[ 磨制石器 ]] 为主,常见的有 [[ ]] [[ ]] [[ ]] [[ ]] [[ 箭头 ]] 、纺织用的 [[ 石纺轮 ]] 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 [[ ]] [[ ]] 。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图案花纹===
各种水器、 [[ ]] [[ ]] [[ ]] [[ ]] [[ ]] [[ ]] [[ ]] [[ ]] 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112,3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