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增加 77 位元組, 4 年前
防洪和抗洪能力
==防洪和抗洪能力==
 经过长江水文工作者50余年的实地勘察、史料研读、历史水文调查,定义了三峡工程坝址的代表性水文站 [[ 宜昌站 ]] 不同频率的洪水流量:“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为56,700立方米/秒,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为72,3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流量为83,7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为98,800立方米/秒,万年一遇洪水流量为113,000立方米/秒,可能最大洪水的洪水流量为120,000~127,000立方米/秒。
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可正常应对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标准可抵御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行洪防洪能力方面,在百年一遇的洪水面前,还可以保护下游河段的安全。
校核标准指遭遇万年一遇再加10%,即110,000立方米/秒再加10%的特大洪水情况下,大坝主体建筑物包括水闸、涵洞可承受冲击,水库大坝可以“非常运用”泄洪。大坝主体不会受到破坏,更不会出现溃坝,但其它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如炸开“非常泄洪道”。
三峡大坝对下游的 [[ 荆江 ]] 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为“十年一遇”标准(即56,700立方米/秒),即利用库区容积和错峰运用,削减洪峰及持续下泄流量,当大坝上游出现“百年一遇”洪水(即流量峰值达83,700立方米/秒)时,在大坝蓄水拦截作用下,下游荆江河道流量保证控制在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可以保证荆江河道国堤不平槽、不漫堤,荆江沿岸分蓄洪区不破堤运用。
历史上,1860年, [[ 长江 ]] 发生特大洪水, [[ 宜昌 ]] 断面流量为92,500立方米/秒,介于百年一遇与千年一遇之间。仅仅相隔10年,1870年,长江又发生非常特大洪水,宜昌断面流量为105,000立方米/秒,介于千年一遇与万年一遇之间。由此三峡水库的泄洪闸最大泄洪流量是按照1870年长江大洪水为设计依据,泄洪流量可达每秒10.25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库区洪水调节能力强大,可以消减洪峰流量高达2.7至3.3万立方米每秒。该水利工程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受其保护的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其人口大约为1500万,土地约为2300万亩。此外,通过调节洪水到达前的坝前水位以及泄洪闸流量,可实现不同的防洪目标,甚至可以削减上游千年一遇的洪峰,通过库区错峰调节避免下游受到洪峰冲击。
然而长江中下游有多条支流如 [[ 湘江 ]] [[ 资江 ]] [[ 澧水 ]] [[ 沅江 ]] [[ 洞庭湖 ]] [[ 汉江 ]] [[ 武汉 ]] [[ 赣江 ]] [[ 鄱阳湖 ]] [[ 淮河 ]] [[ 三江营 ]] 等汇入;长江干流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宜昌站4510亿立方米, [[ 汉口 ]] 站7380亿立方米、 [[ 大通 ]] 站8940亿立方米,长江出海口9620亿立方米;宜昌至 [[ 上海 ]][[ 崇明 ]] 出海口总落差不足50米,其间各支流汇入长江的年径流量却达5110亿立方米,超出长江出海口年总径流量的一半。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并不能仅仅依靠三峡工程的防洪调节能力。
由于语境的不同,对于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等不同说法,实际上通常分别指的是坝体设计标准和防洪调节情况。在不同的调节情况下,经常会有防洪能力完全不同的新闻出现。公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误读,以为工程质量有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