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庄子

增加 3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莊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 [[ 戰國 ]] 時代 [[ 宋國 ]] 蒙( [[ 河南 ]][[ 商丘 ]] [[ 安徽 ]][[ 蒙城 ]] )人,曾任漆園吏。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 [[ ]] 》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 [[ 易经 ]] 》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 [[ 庄子 ]] 》,其中的名篇有《 [[ 逍遥游 ]] 》、《 [[ 齐物论 ]] 》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ref>[http://www.gs5000.cn/gs/lishirenwu/26402.html 中國歷史故事]</ref>
== 生平经历 ==
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也有认为庄子活得更长的,《庄子》中有<ref>《庄子·杂篇·则阳》</ref>“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File:庄子2.jpg|缩略图|左|[https://www.liuxue86.com/a/3158238.html 原图链接]庄子]]
庄子属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餘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还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ref name="MurrayRothbard">[[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http://www.mises.org/journals/jls/9_2/9_2_3.pdf Concepts of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in social change toward laissez faire][J].The Journal of Libertarian Studies, 1990, 9(2):45.</ref>。
[[File:庄子01.jpg|缩略图|[https://baike.sogou.com/historylemma?lId=62998100 原图链接]庄子]]
== 主要成就 ==
但老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法家]]的[[韩非]]援引《老子》。而庄子抛弃了[[法家]]援引老子思想中讲权术的一面。[[章太炎]]的《论诸子学》中有“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己与[[关尹]]、[[老聃]]裂分为二。其褒之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说,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也。”
[[File:庄子02.jpg|缩略图|[https://sina.cn/index/feed?from=touch&Ver=10 原图链接]庄子]]
=== 处世哲学 ===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ref>《庄子注•内篇·德充符》</ref>,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ref>《庄子注•内篇·德充符》</ref>,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内篇·德充符》)。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ref>《内篇·人间世》</ref>。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ref>《内篇·人間世》</ref>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