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蜡染

增加 4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蜡染.jpg|有框|右|<big>蜡染</big>[http://www.chinamzw.com/UploadFiles/Image/201609/124112001.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mzw.com/WebArticle/ShowContent?ID=3527 来自腾讯文化 的图片]]]
''' 蜡染 ''' ,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 [[ 手工防染工艺 ]] ,与绞缬( [[ 扎染 ]] )、 [[ 夹缬 ]] 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F9T3ELI0516T0AF.html 新加坡生活| 染缬工艺三种基本类型,你了解吗?],网易,2019-05-16</ref>。 除了 [[ 中国少数民族 ]] 之外,蜡染的传统在全球许多国家都有发现,包含 [[ 印尼 ]] [[ 马来西亚 ]] [[ 新加坡 ]] [[ 印度 ]] [[ 斯里兰卡 ]] [[ 菲律宾 ]] 、以及 [[ 尼日利亚 ]] ;不过印尼的蜡染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 [[ 印尼爪哇岛 ]] 的蜡染制法有历经很长时期的文化适应,受到多种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拥有丰富多元的样式,也是目前世界上样式、技术、以及工匠技巧发展最完整的地区[1] 。2009年10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将印尼的蜡染纳入 [[ 人类重要口传与无形文化 ]] 资产。
==流行地区==
蜡染工艺在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 [[ 贵州省 ]] 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行。 [[ 苗族 ]] 蜡染技艺是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贵州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所用的染料是由一种 [[ 蓼科植物蓝草 ]] 经发酵而成的 [[ 蓝靛]]<ref>[https://www.sohu.com/a/327945281_100268780 贵州非遗|解密古老神秘的贵州蜡染纹样和图腾] ,搜狐,2019-07-19 15:05</ref>。
==历史源流==
君友会 [[ 王爱君 ]] 文集《蜡染》篇释义:蜡染,是一种古老染色术,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人叫做Batik, [[ 日本 ]] 人称为蜡缬染(亦称蜡染),利用这种方法染出来的图案,兼具了艺术的装饰趣味及实用价值。
蜡染艺术出现在中国,历史悠久。
===二仪实录记载===
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 [[ 隋代 ]] 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
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有 [[ 长沙 ]] 战国楚墓出现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花纹不详。
[[ 晋代 ]] 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图案是重叠斑花,也就是唐宋时代所谓 [[ 玛瑙缬 ]]
中国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成熟多了。当时的蜡染可分为两种:单色染与复色染;复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种之多。后人可从 [[ 宋徽宗 ]][[ 摹张萱 ]][[ 捣练图 ]] 中的两位妇女的衣裳及 [[ 虢国夫人 ]] 游春图中的几个骑马人物的衣服,窥见唐代蜡染图案之豪华美丽的情况。
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 [[ 奈良 ]] 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 [[ 蜡缬屏风 ]] ,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 [[ 和尚 ]] 带回去的。蜡染在中国,自 [[ 宋代 ]] 以降开始衰退,而在同时的 [[ 南洋 ]] 各地(尤其 [[ 爪哇 ]] [[ 苏门答腊 ]] 等岛)却大为盛行,至今,印度尼西亚与 [[ 马来西亚 ]] 人的平常衣服几乎都以蜡染布料制造。
==蜡染起源==
蜡染是贵州省 [[ 丹寨县 ]] [[ 安顺市 ]] [[ 织金县 ]] 等地区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市及织金县是以 [[ 苗族 ]] 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
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 [[ 栽靛植棉 ]] [[ 纺纱织布 ]] [[ 画蜡挑秀 ]] [[ 浸染剪裁 ]] ,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 [[ 服装 ]] [[ 床单 ]] [[ 被面 ]] [[ 包袱布 ]] [[ 包头巾 ]] [[ 背包 ]] [[ 提包 ]] [[ 背带 ]] 、丧事用的葬单等。  
===追溯发展===
一般而言,染色材料的利用、染色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应该早于蜡染工艺。也就是说蜡染工艺的产生,必然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对染色材料认识与应用过程。这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过程,为蜡防染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追溯历史, [[ 旧石器时代 ]] 的中国 [[ 山顶洞人 ]] ,就已经使用矿物颜料来着色。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使用植物染料 [[ 茜草 ]] [[ 靛蓝 ]] [[ 菘蓝 ]] [[ 红花 ]] 等进行着色。
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才使用茜草和靛蓝,比中国晚了500年。 [[ 埃及 ]] 在公元前2000年使用菘蓝和红花,比中国晚了1000年。可见,中国纺织染色的历史极为久远。在这里,我们研究中国染色的萌芽及发展过程,就是为了探讨蜡染产生前的一些基本条件。
因此,古代蜡染的实物出土实在少之又少,这和皇宫贵族死后所留下的大最豪华的纺织品简直无法相比。这种现状势必会给研究中国古代蜡染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呢?
除了根据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外,从织物染色工艺来说,古人是从单一的手绘色彩于织物上发展到多种方法赋彩于织物上(绘、绣、印、防染等) 或者多者同时发生。
考古材料已经证明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是 [[ 红色 ]] ,5万年前的 [[ 北京 ]] 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 [[ 红色矿物颜料 ]]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已经知道染色。 [[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 ]] ,曾发现赤铁矿( [[ 赭石 ]] )粉末和涂染成赤色的 [[ 石珠 ]] [[ 鱼骨 ]] 等装饰品。新石器时代的涂彩更多。
[[ 浙江 ]][[ 余姚河 ]] 姆渡遗址出七的酒器和 [[ 西安 ]][[ 半坡遗址 ]] 出土的彩陶上,有红、白、黑、褐、橙等多种色彩。当时所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石研成的粉末。除粉状赭石外, [[ 青海 ]][[ 乐都柳湾墓地 ]] 发现 [[ 朱砂 ]] [[ 山西 ]][[ 夏县 ]][[ 西阴村遗址 ]] 发现彩绘和研磨矿石等工具。这些矿石的粉末,曾用于纺织品着色。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仅运用于衣饰,而且广泛采用矿物染料(石染)和植物染料(草染)<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3139e0102w69c.html 天然染色——草染与石染],新浪博客,国染馆-首席杂工,2015-11-05 13:21:57</ref>。在矿物染料中,最先使用的是朱砂。朱砂即我国史书所载的“丹”(即氧化汞)。
最具说服力的实例是 [[ 陕西 ]][[ 茹家庄 ]] 西周墓中出土的纺织品,其上的朱红色用朱砂染成。当时,染色技术运用比较广泛,官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染色的官吏,管理染色。另外还专门栽培一些染料植物,较普遍的有 [[ 蓝草 ]] (蓼蓝)。《夏小正》中已有“五月,启灌蓼蓝“的记录。
就色彩品种而言,《诗经》提到的有“绿兮绿兮,绿衣黄里”、“素衣朱绣”、“载玄载黄”等。染色的工具,相传有染缸和染棒。根据颜料和染料的特性,分别采用 [[ 胶黏剂 ]] [[ 媒染剂 ]] ,建立了套染、媒染以及“草石染”并用等工艺。
综上所述,彩陶绘色、织物染色等历史事实说明蜡染产生已经具备充分的条件。
“蜡染”一词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慧琳写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 [[ 丝绸印染 ]] 技艺的重大进步  蜡染今在布依、苗、瑶、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今在[[布依族]]、[[苗族]]、[[瑶族]]、[[仡佬族]]等民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主要方法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缸(以蓝色为主),用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装饰趣味很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 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 [[ 树脂 ]] [[ 蜂蜡;]];
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与世界上很多地方,风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蜡染分类====
中国蜡染艺术,大多是集中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因而具有独特的 [[ 民族特征 ]] [[ 民间特色 ]] [[ 地域个性 ]] 。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自然条件好,有山有水,适合种植靛蓝和养殖蜜蜂,为蜡染的创造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民族民间蜡染艺术,尽管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但由于西南地域广袤、民族多元,形成了不同形式与不同风格的蜡染艺术。有的虽是多个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其蜡染风格却是相同,有的虽是同一民族,但由于分布在相距较远的不同区域,其蜡染风格却迥然相异。对于这种多样的蜡染艺术现状,不管是从不同地域还是从不同民族来认识和理解,似乎都很难采用一种方法或一种分类。因此,有学者按不同地域分析蜡染艺术的特征,有学者按不同民族理解蜡染艺术的风格,笔者以二者兼容方式,来分析与论述中国的蜡染艺术
中国民族民间蜡染艺术,尽管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但由于西南地域广袤、民族多元,形成了不同形式与不同风格的蜡染艺术。有的虽是多个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其蜡染风格却是相同,有的虽是同一民族,但由于分布在相距较远的不同区域,其蜡染风格却迥然相异。对于这种多样的蜡染艺术现状,不管是从不同地域还是从不同民族来认识和理解,似乎都很难采用一种方法或一种分类。因此,有学者按不同地域分析蜡染艺术的特征,有学者按不同民族理解[[蜡染艺术的风格]],笔者以二者兼容方式,来分析与论述中国的蜡染艺术。
=====从地域来说=====
中国蜡染主要集中的地域是 [[ 贵州 ]] [[ 云南 ]] [[ 广西 ]] [[ 海南 ]] [[ 四川 ]] [[ 湖南 ]] [[ 广东 ]]、[[ 台湾 ]] [[ 江西 ]] 等地。
=====从民族来说=====
中国蜡染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与使用,如 [[ 苗族 ]] [[ 布依族 ]] [[ 瑶族 ]] [[ 水族 ]] [[ 彝族 ]] [[ 土族 ]] [[ 白族 ]] 等,按方言来说,中国蜡染主要集中在黔东方言、黔滇方言。黔西方言等地区。不同民族服饰、图案与不同民族语言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在服饰不同的苗族中,其语言有差异,如服饰差别大,其语言的差异相应也大,语言相同,其服饰基本款式也大同小异。
=====从风格来说=====
中国蜡染的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特征,如 [[ 丹寨型 ]] [[ 重安江型 ]] [[ 织金型 ]] [[ 榕江型 ]] [[ 川南型 ]] [[ 海南型 ]] [[ 文山型 ]] 等。
==蜡染价值==
125,5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