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增加 9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国际民用航空组织1.jpg|有框|右|[http://www.da-quan.net/uppic/http%3A%2F%2Fa1.att.hudong.com%2F71%2F72%2F01300000820304127952725193574.jpg.jpg 原图链接][http://www.da-quan.net/baike_986248437855016939.html 来自 大全网 的图片]]]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简称国际民航组织(法语:Organisation de l'Aviation Civile Internationale,缩写:OACI ; 英语: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缩写:ICAO)是联合国属下专责管理和发展国际民用航空事务的机构,每3年举行一次大会。其职责包括:发展航空导航的规则和技术;预测和规划国际航空运输的发展以保证航空安全和有序发展。   国际民航组织还是国际范围内制定各种航空标准以及程序的机构,以保证各地民航运作的一致性。国际民航组织还制定航空事故调查规范,这些规范被所有国际民航组织的成员国之民航管理机构所遵守。民航组织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是191个缔约国(截止2011年)在民航领域中开展合作的媒介 。2013  2013 年9月28日,中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第38届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一类理事国 <ref>[http://news.hexun.com/2013-09-30/158447802.html?from=rss 中国再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 2013-09-30 10:22:48</ref> 。 
==成立背景==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前身为根据1919年《巴黎公约》成立的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ICAO),成立于1947年,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处理国际民航事务的专门机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航空器技术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客货运输在内的航线网络,但随之也引起了一系列急需国际社会协商解决的政治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因此,在美国政府的邀请下,52个国家于1944年11月1日至12月7日参加了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通称《芝加哥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成立了临时国际民航组织(PICAO)。1947年4月4日,《芝加哥公约》正式生效,国际民航组织也因之正式成立,并于1947年5月6日召开了第一次大会。1947年5月13日,国际民航组织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47年12月31日,“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终止,并将其资产转移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ref>[http://www.sohu.com/a/336633075_99903552 国际民航75年│折冲樽俎成伟业 历经风雨铸辉煌 ],搜狐网 2019-08-27 06:25</ref> 。 
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旧中国政府于1944年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并与1946年正式成为会员国。1971年11月19日国际民航组织第七十四届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1974年我国承认《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并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活动。同年我国当选为二类理事国,至今已八次连选连任二类理事国。2004年在国际民航组织的第35届大会上,中国当选为一类理事国。蒙特利尔设有中国常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代表处
==主要工作==
国际民航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制订国际航空和安全标准,收集、审查、发布航空情报,也作为法庭解决成员国之间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任何争端,防止不合理竞争造成经济浪费、增进飞行安全等。在成员国的合作下,该组织已逐步建立气象服务、交通管制、通讯、无线电信标台、组织搜索和营救等飞行安全所需设施模式。鉴于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已呈空中污染状况并日渐严重,故本组织在防止空中污染、保障国际航系安全方面的任务将日趋繁重。 
国际民航组织为贯彻其宗旨,制定和统一了一些国际民航技术标准和国际航行规则;协调世界各国国际航空运输的方针政策,推动多边航空协定的制定,简化联运手续,汇编各种民航业务统计,制定航路导航设施和机场设施服务收费原则;研究国际航空公法和影响国际民航私法中的问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民航技术援助;组织联营公海上或主权未定地区的导航设施与服务;出版月刊《国际民航组织公报》及其他一些民航技术经济和法律文件。
==组织结构==
国际民航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成员国大会,常设机构为理事会,常设执行机构为秘书处,下设航行、航空运输、技术援助、法律、行政服务5个局。截至1990年,国际民航组织共有162个成员国。 
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每三年举行一次。
理事会:向大会负责的常设机构,由33个理事国组成,每届大会选举产生。每年举行三次例会。理事会下设航空技术、航空运输、法律、联营导航设备、财务和制止非法干扰国际民航等六个委员会。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通过国际标准和建议的做法并作为附件将其纳入《国防民用航空公约》。新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建议的做法通常首先由一些缔约国和国际组织提名的专家组拟定。技术小组的工作首先提交给空中导航委员会,后者是理事会的技术机构,由15名技术专家组成。
理事会主席:理事会应选举主席一人,任期三年,连续可以连任。理事会主席无表决权。理事会应从其理事中选举副主席一人或数人。副主席代理主席时,仍保留其表决权。主席不一定由理事会成员国代表中选出,但如有一名代表当选,即认为其理事席位出缺,应由其代表的国家另派代表。主席的职责是:召集理事会,航空运输委员会及航行委员会的会议;充任理事会的代表;以理事会的名义执行理事会委派给他的任务。理事会主席阿沙德·柯台特(******adKotaite,黎巴嫩人)博士,1976年就任,1998年11月再度连任,任期至2001年。
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设航空技术、航空运输、法律、技术合作和行政服务五个局,以及对外关系办公室等。1994年10月1日,秘书处正式成立中文科。另外,该组织设西非和中非(达喀尔),南美(利马),北美、中美和加勒比(墨西哥城),中东(开罗),欧洲(巴黎),东非和南非(内罗毕),亚洲和太平洋(北京)七个地区办事处。该组织理事会于1997年3月5日选定巴西国际航行委员会主席、空军少将雷纳多·克劳蒂奥·哥斯塔·佩雷拉先生(RenatoClaudioCostaPereira,巴西人)自1997年8月1日任该组织秘书长 <ref>[http://www.sohu.com/a/334919329_99903552 国际民航75年│国际民航组织],搜狐网 2019-08-19 20:33</ref> 。 
==法律地位==
 
1、国际民航组织是国际法主体,这种主体资格是由成员国通过《芝加哥公约》而赋予的。《芝加哥公约》第47条规定:“本组织在缔约国领土内应享有为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法律能力。凡与有关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相抵触时,都应承认其完全的法人资格。”同时,《芝加哥公约》还详尽规定了国际民航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国际交往中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应该说,它已经具备了一个国际法主体所必须具有的三个特征,即必须具有独立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必须具有直接地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以及必须构成国际社会中地位平等的实体。
特权和豁免。国际民航组织各成员国代表和该组织的官员,在每个成员国领域内,享有为达到该组织的宗旨和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特权和豁免。
参与国际航空法的制订。在国际民航组织的主持下,制订了很多涉及民航各方面活动的国际公约,从《芝加哥公约》及其附件的各项修正到制止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以及国际航空私法方面的一系列国际文件。
3、国际民航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国际民航组织是各主权国家以自己本国政府的名义参加的官方国际组织,取得国际民航组织成员资格的法律主体是国家,代表这些国家的是其合法政府。对此,《芝加哥公约》第21章做出了明确规定,排队了任何其他非政治实体和团体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的可能,也排队了出现两个以上的政府机构代表同一国家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的可能。
4、国际民航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46年,联合国与国际民航组织签订了一项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协议,并于1947年5月13日生效。据此,国际民航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该类专门机构指的是通过特别协定而同联合国建立法律关系的或根据联合国决定创设的对某一特定业务领域负有“广大国际责任”的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但它们并不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而是在整个联合国体系中享有自主地位。协调一致,是这些专门机构与联合国相互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联合国承认国际民航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的职能,国际民航组织承认联合国有权提出建议并协调其活动,同时定期向联合国提出工作报告,相互派代表出席彼此的会议,但无表决权。一个组织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另一组织的工作 <ref>[http://www.sohu.com/a/335945061_99903552 国际民航75年│国际民用航空发展里程碑 ],搜狐网 2019-08-23 11:22</ref> 。 
==主要活动==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主要活动:  ①统一国际民航技术标准和国际航行规则。至2013年11月15日,国际民航组织已制定了19个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文件作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附件,即:一、人员执照;二、空中规则;三、航空气象;四、航图;五、计量单位;六、航空器运行;七、航空器国籍和登记标志;八、航空器的适航;九、简化手续;十、航空通信;十一、空中交通服务;十二、搜寻和援救;十三、航空器失事调查;十四、机场;十五、航空情报服务;十六、航空器噪声;十七、安全保卫;十八、危险品运输;十九、安全管理。此外,还制定了若干航行服务程序。
②协调世界各国国际航空运输的方针政策,推动多边航空协定的制定,简化联运手续,汇编各种民航业务统计,制定航路导航设施和机场设施服务收费的原则。此外,还编印了关于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情况、运价、航空邮运、货运、联营、旅游等研究文献。
===修订现行国际民航法规条款并制订新的法律文书===
  要项目有: 
1.敦促更多的国家加入关于不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芝加哥公约》第3分条和在包用、租用和换用航空器时由该航空器登记国向使用国移交某些安全职责的第83分条(中国均已加入)。
===航空运输服务管理制度(Air Transport Services Regulation)===
 
国际民航组织在航空运输领域的重点工作为“简化手续(Facilitation)”,即“消除障碍以促进航空器及其旅客、机组、行李、货物和邮件自由地、畅通无阻地跨越国际边界”。18个附件中唯一不涉航行技术问题的就是对简化手续制订标准的建议措施的附件9——“简化手续”。
在航空运输管理制度方面,1944年的国际民航会议曾试图制订一个关于商业航空权的多边协定来取代大量的双边协定,但未获多数代表同意。因此,国家之间商业航空权的交换仍然由双边谈判来决定。国际民航组织在这方面的职责为,研究全球经济大环境变化对航空运输管理制度的影响,为各国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为航空运输中的某些业务制订规范 <ref>[http://www.sohu.com/a/336633075_99903552 国际民航75年│折冲樽俎成伟业 历经风雨铸辉煌 ],搜狐网 2019-08-27 06:25</ref>
战略工作计划要求国际民航组织开展的工作有:修订计算机订座系统营运行为规范、研究服务贸易总协定对航空运输管理制度的影响。
==宗旨目的==
 
国际民航组织的宗旨和目的在于发展国际航行的原则和技术,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保证全世界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地和有秩序地发展;鼓励为和平用途的航空器的设计和操作技术;鼓励发展国际民用航空应用的航路、机场和航行设施;满足世界人民对安全、正常、有效和经济的航空运输的需要;防止因不合理的竞争而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保证缔约各国的权利充分受到尊重,每一缔约国均有经营国际空运企业的公平的机会;避免缔约各国之间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航行的飞行安全;普遍促进国际民用航空在各方面的发展。
==组织成员==
 
===成员资格===
===友好关系===
 
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派代表出席了1944年的芝加哥会议签署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1947年该组织正式成立时,中国即成为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197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恢复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活动。自1974年起,中国连选连任该组织理事会理事国。中国代表还担任理事会下设的航空技术委员会、航空运输委员会、人事委员会和制止非法干扰民航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中国在该组织总部所在地蒙特利尔设有常驻代表处。自1980年以来,中国与国际民航组织合作,承办了4个技援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投入约400万美元,国际民航组织提供技术服务,包括选派专家、安排培训、采购设备等。4个项目是:1.北京首都机场现代化项目;2.加强并使航空气象服务现代化及培训气象人员项目;3.加强并使民航培训设施现代化项目;4.非雷达航管培训项目。
===中国连任理事国===
 2013年9月28日,中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第38届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一类理事国。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第四次连任一类理事国。当天参加投票选举的国家有173个,除中国外,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也同时继续当选一类理事国 <ref>[http://roll.sohu.com/20130930/n387510856.shtml 中国再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搜狐网 2013年09月30日11:01</ref>
中国自1974年恢复参加国际民航组织活动以来,连续10次当选为国际民航组织二类理事国,并于2004年竞选成为一类理事国。
===继续连任===
===继续连任===
2016年10月1日,中国民航局确认,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大会上,我国再次当选一类理事国,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第五次连任一类理事国。除中国外,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也同时继续当选一类理事国。
<center>{{#iDisplay:i0014xlso06|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