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蜡染

增加 4,8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奈良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蜡缬屏风,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和尚带回去的。蜡染在中国,自宋代以降开始衰退,而在同时的南洋各地(尤其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却大为盛行,至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人的平常衣服几乎都以蜡染布料制造。
== 技艺来 蜡染起 源==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市、织金县等地区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由于受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北方寒冷地区不宜进行蜡染,因此蜡染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分类===
 
中国蜡染艺术,大多是集中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因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民间特色与地域个性。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自然条件好,有山有水,适合种植靛蓝和养殖蜜蜂,为蜡染的创造提供了必要条件。
 
中国民族民间蜡染艺术,尽管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但由于西南地域广袤、民族多元,形成了不同形式与不同风格的蜡染艺术。有的虽是多个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其蜡染风格却是相同,有的虽是同一民族,但由于分布在相距较远的不同区域,其蜡染风格却迥然相异。对于这种多样的蜡染艺术现状,不管是从不同地域还是从不同民族来认识和理解,似乎都很难采用一种方法或一种分类。因此,有学者按不同地域分析蜡染艺术的特征,有学者按不同民族理解蜡染艺术的风格,笔者以二者兼容方式,来分析与论述中国的蜡染艺术。
 
 
===从地域来说===
 
中国蜡染主要集中的地域是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四川、湖南、广东,台湾、江西等地。
 
===从民族来说===
 
中国蜡染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与使用,如苗族、布依族、瑶族、水族、彝族、土族、白族等,按方言来说,中国蜡染主要集中在黔东方言、黔滇方言。黔西方言等地区。不同民族服饰、图案与不同民族语言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在服饰不同的苗族中,其语言有差异,如服饰差别大,其语言的差异相应也大,语言相同,其服饰基本款式也大同小异。
 
===从风格来说===
 
中国蜡染的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特征,如丹寨型、重安江型,织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
 
==蜡染价值==
 
===美术价值===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像冰花,像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
 
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
贵州苗族蜡染
贵州苗族蜡染
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文化价值
苗族蜡染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意念标记转化为用做欣赏的审美形式,人们在对这蓝白相间的幽远、神秘象征符号的联想与品评中,重新领悟并充实了它的内容。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进入了现代艺术生活,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氛围与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传承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这种风格分类,是以艺术为主、跨地区的分类方法。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相同民族和不同地域,其蜡染在用途、工艺、图案、风格上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多集中在中国西南的边陲地区。
11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