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正殿

移除 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正殿.jpg|缩略图|右|中正殿[http://2img.zhuokearts.com/images2/2012/11/28/fu_000000000093055s5a12ar0.jpg?r=0.03985072929106115 原图链接][http://news.zhuokearts.com/html/20121128/186523.html 来自卓可艺术网 图片 ]]]
'''中正殿''',清宫佛堂区的统称,为清朝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ref>[https://www.sohu.com/a/62411616_219795 紫禁城内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藏传佛教世界”],搜狐网 2016-03-08 11:56</ref>。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仅存遗址。2012年12月4日中正殿遗址复建工程竣工。
==功能简介==
==相关记录==
===六世[[ 班禅]]===
踏入[[春华门]],进入[[紫禁城]]西北部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区域“中正殿”的庭院,在三重檐、四面出厦的雨花阁前,东西各一幢面阔三间的二层配殿。东边的这座,是[[乾隆]]的国师、三世章嘉的影堂,西边的这座,是六世班禅的影堂,影堂是专门供奉逝者画像的地方。
大约13世纪,藏传佛教进入中原,在民间虽不普及,但得到了宫廷的接纳与信任。[[元朝]]皇帝尊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帝师,专奉萨迦一派。中央政府设立释教总制院和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宗教事务,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颁行西藏。
到了明代,朝廷对佛教各派一视同仁,其中藏传佛教在宫廷宗教活动中相当活跃,明宫[[英华殿]]就是藏传佛教佛堂。[[ 中央政府]] 则在[[西藏]]多封众建,给西藏各地宗教领袖封以“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同时,西藏地方领主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只有皇帝遣使册封,新领主的身份才算名正言顺。
[[清朝]]正式确立了[[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政治、宗教地位。此后,历世[[达赖]]、[[班禅]]均由中央政府册封。从1727年开始,清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管理西藏地方行政,先后派遣驻藏大臣百余人。
清朝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紫禁城]]内,藏传佛教殿堂开始日渐增多。
故宫内现存的佛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中有九座保持着原来的内部陈列,被称为“原状佛堂”,[[ 雨花阁]] 是其中的一座,也是宫中最大的密宗神殿,其高耸的身躯颇显突兀,几乎封住了[[春华门]]向北的视线。这种情形在紫禁城建筑群是罕见的。
===雨花阁===
按照年班制度,[[达赖]]、[[班禅]]两年一次轮流入贡。王公贵族与各大[[呼图克图]]([[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按地区分若干班次进京入贡。日积月累,大量的佛教艺术珍品荟萃于宫廷,使清宫佛堂成为世所罕见的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库。
其中,就有[[达赖喇嘛]]进贡的一件[[银曼达]],上有黄纸签,墨笔楷书:“达赖喇嘛接办藏务叩谢天恩,呈进银曼达一个。”按清代制度,每一世达赖到了一定的年龄,奉旨正式册封其达赖喇嘛称号。待圣旨到[[拉萨]]以后,择定吉期,由[[ 摄政]] 、驻藏大臣和各寺高僧、官员陪同前往[[大昭寺]],先向殿中的“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牌位献[[ 哈达]] ,再进内朝拜[[释迦牟尼佛]]像,然后到[[布达拉宫]],在[[日光殿]]举行“坐床典礼”。仪式后,新的[[达赖]]正式确定,开始使用达赖的金印、权力。
上世纪80年代,故宫博物院开始了对藏传佛教的研究。2009年10月,专门成立了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后来,这个中心改为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
[[罗文华]]通藏、梵、英、德等多种文字,是国际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专著颇多,其中的一本《龙袍与袈裟:清宫藏传佛教文化考察》,对清朝皇帝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作出揭示——
清帝继承了元以来西藏地方势力对于[[北京]]皇帝的称呼‘[[ 曼殊室利]] 大皇帝’。‘曼殊室利’也称‘[[ 文殊室利]] ’,即[[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一位极为特别的尊神,是佛部的最高菩萨,即佛的法子,代表佛的智慧,左手持般若经,右手持智慧剑,般若经代表着佛教的正确思想和智慧,智慧剑代表以佛教理论和智慧的强大力量,对错误的、愚昧的、异教徒的思想的批判和清除。
在[[乾隆]]时期宫中反复复制的一幅唐卡中,乾隆皇帝位居中心作为[[文殊菩萨]]的形象出现,[[上师]]、[[显密]][[诸佛]]、[[菩萨]]、[[罗汉]]、[[护法]]等众神环绕他的周围。他左手的般若经代表的是他以佛教的正法治国,右手的智慧剑代表他对于大清帝国的统治。或许这也正是[[乾隆]]皇帝对于大清帝国利益与佛教关系的政治理解。
[[乾隆]]皇帝这一御笔现藏故宫博物院,据此所刻之碑,就立于乾隆皇帝设立的藏传佛教学校[[雍和宫]]。“‘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这等于指着喇嘛正告喇嘛。
=== “15 15 世纪后:西藏的文明就进入了汉文化的发展轨道 ===
故宫博物院藏有宗教文物4.2万件,其中80%是藏传佛教的文物,大约15%是道教的,还有别的宗教的。藏传佛教的文物最多,有2.3万尊佛造像,还有前面提到的1970幅唐卡。这些都为故宫成为一个藏学研究权威机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