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士淳

增加 48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李士淳'''(1585年-1665年),字二何,1585年出生于梅州松口洋坑村祥安围。自幼聪明过人博览诗书,十一、二岁即能下笔成文,潜心经史造诣颇探,为时人所赏识。19岁时考中秀才。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省城广州乡试中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中解元后开设"五龙馆"教授生徒,四方来学者多所造就,振兴了梅州之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选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在任上捐出俸银建"翔山书院"亲为讲学,任中翼城文风大振,士子中举者20人,其中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其建立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1635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100两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考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其为"岭南夫子"。 <ref>[http://www.baike.com/wiki/李士淳 李士淳],互动百科网</ref> 由于其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在任时积极建言皇帝甄别群臣,优者超攉,劣者处治。
==人物生平==
李士淳,号二何,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梅县松口洋坑祥安围。自幼聪颖过人,十二、三岁能下笔千言,为时人所称羡。十九岁考中秀才,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8年)中解元。时朝政衰败,民不聊生。梅县境内,遭天灾,发生大饥荒。李二何目睹灾情,内心极为难过,与邑中0共商平粜赈民办法、首先捐出自己赴京会试的津贴花银,兑换官谷,散赈饥民。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有感于梅溪(松口)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集资兴建元魁塔。明天启二年(1621年)为阴那山修志,并在乡开设私塾“五龙馆”,岁招生百人,为梅县后来文风鼎盛,作出了一定贡献。天启三年(1622年)入都,至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44岁中第18名会魁。越三年,始派任山西翼城县令。到任后,捐俸银130两建“翔山书院”,课士育才,政务余暇,亲为生员讲学。至崇祯癸酉、丙子两科,翼城士子中举人者20余人,其中有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李二何建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1635年),调往山西曲沃任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俸银100两为该县科举诸生作书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得中榜眼。人称李二何为“岭南夫子”。
  清廷为笼络民心,几次征召,李二何辞以老病,坚卧不出。其登塔诗云:“南山秀色喜长在,北阙征书莫再来”。李二何一直隐居于阴那山林下十余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病逝于松口,终年81岁。
==轶事典故==
[[File:024404f415b82131acad450f764e899b 20200000025342149239924301351 s.jpg|缩略图|居左|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李士淳&src=tab_www&correct=李士淳&ancestor=list&cmsid=55dfc73c0bdbdb25d6455fd0f1bfb34b&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95#id=024404f415b82131acad450f764e899b&currsn=0&ps=54&pc=54 原圖鏈接][http://www.baike.com/wiki/李士淳 来自互动百科]]
李士淳(1585年-1665年),字二何。二何父亲李秋宇是个乡村教师,在镇平石窟都(今梅州市蕉岭县)教授生徒。他7岁丧父,8岁死娘,家境日渐陷入困境。但他自强自立,在困苦中坚持读诗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岁时考中秀才。他中了秀才后,即携带行李书箱,跋涉60余里,住进梅州阴那山灵光寺内厢房,潜心攻读经史,常以范文正公"先忧后乐"之语为座右铭。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李姓为大族,二何在山寺读书时,族众常来读诗论文,亦不寂寞,闲时在山中游玩,曾写下《阴那灵雨》诗:"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桥横曲涧三株柏,路人曹溪一洞天。听法缘探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甘霖愧负苍生望,云雨分膏且插田。"他将自己寄寓的书房题额曰:"粲花馆",取佛家"粲花一笑"之意。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