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章昭達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历史资料
当时,留异拥据东阳,自封疆土为王,成为高祖的心腹之患,乃任命昭达为长山县令,监察留异动静以安心患。永定二年(558年),昭达任武康县令。世祖陈蒨继位,拜昭达为员外散骑常侍。天嘉元年(560年),追论长城之功,封欣乐县侯,食邑一千户。接着王琳来犯,为安定都城,驻军栅口并与王琳大战于芜湖,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流而进,亲为先锋率先击退贼舰。扫平王琳,昭达获得第一功。第二年,官拜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今武汉市武昌)、巴(今湖南岳阳)、武(今湖南常德)、沅(今湖南黔阳西南)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郢州刺史,增邑并前千五百户,进号平西将军。<br>
 
周迪据临川(今江西抚州一带)反,世祖下诏令昭达取便道征之。击败周迪,升为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改封邵武县侯,增邑并前二千户,常侍如故。天嘉四年(563年),周迪败走后投靠陈宝应,宝应接纳周迪,二人合伙再次入侵临川,又任命昭达为都督讨伐周迪。至东兴岭,又一次击退周迪,周迪逃走。昭达翻逾东兴岭,驻军建安(今福建建瓯),以讨伐陈宝应。宝应据建安、晋安(今福建南安)二郡之界,水陆为栅,以拒官军。昭达见此地形,与之交战不利,因据其上流,命军士伐木带枝叶造筏,将拍(用于投掷石块或火种的古兵器)放置于筏上,缀以大索,相次列营,夹于两岸。宝应数次挑战,昭达按兵不动。不久,天降暴雨,江水大长,昭达放筏冲突宝应水栅,水栅尽破,又出兵攻其步军。同时,世祖派遣余孝顷带兵出自海道,也刚好到达,于是二军会合,并力大战。宝应大溃,遂克定闽中(今福州),尽擒留异、宝应等。昭达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br><br>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尽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对寇敌,旗鼓相望,也从未改变过。太建四年(572年),昭达祀位入住世祖庙庭,配享与世祖同为后人永世祭祀。<br><br>
 
章昭达有一子名大宝,赋性恶劣,承袭昭达被封为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骑常侍、护军,出任丰州(今福建全省)刺史。大宝在州贪婪放纵,百姓怨声载道,后主陈叔宝以太仆卿李晕代之。至德三年(585年)四月,李晕即将到州,大宝袭杀李晕,举兵反判,派遣其将杨通攻打建安(今福建福州)。建安内史吴慧觉居城奋力抗击,杨通累攻不克。朝廷官军逐渐逼近,反军人情离异,大宝计穷,乃与杨通向山中逃去,官军主将陈景详率兵追蹑大宝。大宝既入山,山路阴险,不复能行,杨通背负大宝,行进艰难。最后为追兵所及,生擒送都,大宝死于送京都的路上,后主传旨将大宝首级悬挂于朱雀航(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桥中最大的一座。在今南京镇淮桥东)上,株灭三族。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