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万荣李家大院

增加 2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山西省 [[ 运城市]]
地理位置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
始建时间 清道光年间
文物保护 [[ 全国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级别 AAAA级
李家大院,汉族传统民居,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5]
主体建筑为传统的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7]建筑的砖石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特有的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 [[ 英国 ]] 女子 [[ 麦克蒂伦 ]] 为妻,所以部分院落为 [[ 欧洲 ]] [[ 哥特式 ]] ”建筑风格,呈现出中西融合的艺术特点,为 [[ 汉族 ]] 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6]
===装饰===
建筑装饰艺术直接或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装饰艺术可分为人物类如福禄寿 [[ 三星高照 ]] [[ 八仙祝寿 ]] [[ 渔樵耕读 ]] 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代表福、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植物类如牡丹富贵、松竹梅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几何纹有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器物组合类有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融汇其中。 [8]   
==家道兴衰==
李氏家族的发展脉络是 [[ 中国 ]] 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后投资经营近代工业实业,后又转为民族资本家。李家以土布起家,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和历代乐善好施的义举至今仍有参照意义。 [6]
===由农转商===
李氏家族第八代 [[ 李永山 ]] 迁居闫景村后,继承先祖农耕遗风,并兼营小手工业。第十三代后裔李文炳的 [[ 李文炳 ]] 开始弃农经商,干起了逢集赶会摆卖土布的营生, [[ 清道光三年 ]] (公元1823年),他得知 [[ 靖边 ]] [[ 安边 ]] [[ 定边 ]] 等地,因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不能种植棉花,当地土布的价格猛涨,便在 [[ 万泉 ]] 一带收购土布,组织马帮向“三边”贩运,同时把 [[ 西北 ]] 的皮货、药材等贩回 [[ 内地 ]] ,当地人称其为“边客”。由于他讲究诚信,生意便顺利地做大,逐渐积累起资本。1827年,李文炳在 [[ 定边县 ]][[ 凝条梁镇 ]] 开始设立商铺。 [13]
===扩大经营===
李文炳在设立商铺的同时,让自己的两个弟弟 [[ 李文阶 ]] [[ 李文蔚 ]] 加入到李家的经营行业。1830年,他把相对比较好的店铺给了两个弟弟经营,而自己把不易经营的生意揽了过来。这一次是李家经商之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11]
===贸易四海===
分开经营后,李文炳创建了“通顺成”、“通顺兴”商号,两个弟弟成立了“敬信义”商号。不久李文阶、李文蔚兄弟又在 [[ 解州 ]][[ 关帝庙 ]] 附近成立了“敬信义”分号,1852年后,“敬信义”商号生意不断扩大,分号逐渐向西发展到了 [[ 西安 ]] [[ 平凉 ]] [[ 兰州 ]] [[ 西宁 ]] [[ 银川 ]] 一带。同时,商号实行股份制,也成为 [[ 晋商 ]] 著名的商号之一。 [12]  
李文阶创建以川广药材杂货为主的“长寿东”,以收购棉花为主的“公生明”、“长恒东”、“长丰东”等商号。在 [[ 绛州 ]] 设立钱庄,以汇兑业务为主。在 [[ 汾城县 ]] (今属 [[ 襄汾县 ]] )设立“敬信诚杂货铺”购销中草药和粮食,后转行专门经营中药材。 [4]
李文蔚的商号主要向解州、西安、平凉、兰州、银川、西宁一带发展,后又发展到 [[ 上海 ]] [[ 天津 ]] [[ 武汉 ]] 等地。在银川开设的“敬义泰”商号后来资产达百余万银元,发展成为旧 [[ 宁夏 ]] 省城的“八大家”之首, [9] 伴随着商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李氏家族的生意由传统的货物 [[ 贸易 ]] 进一步走向 [[ 金融汇兑 ]] 和兴办实业,由商人转化为 [[ 实业家 ]] ,行商足迹遍及天下。 [4]
1917年,曾留学英国的李氏十五代后裔李子用在 [[ 陕西 ]][[ 三原县 ]] 北大街设立了“鼎记花店”,创办实业。为李家创造了颇丰的财富,民国时期,三原县形成了一条山西人经商的“山西街”。 [2] 1925年,李子用为扩大生意,在陕西省韩城县(现 [[ 韩城市 ]] )建立“敬信义”炉院(明清时冶炼铸造的工厂称炉院)。接着又投资入股了 [[ 新绛县 ]] 大益纺纱厂。[14]
===鼎盛时期===
李子用接管家门商务后,为了调动各商铺掌柜、店员的积极性,他修订了店规,李家的生意利润翻倍。1916年,他将银川“敬义泰”的门面扩大为五间,又在东边附设“敬义栈”,后改为“敬义酱园”,成为宁夏第一酱园。[16]
 1862年到1937年的七十多年,是李氏家族鼎盛时期,生意遍及山西、陕西、 [[ 甘肃 ]] 、宁夏、 [[ 内蒙 ]] [[ 湖北 ]] [[ 河南 ]] 、上海、 [[ 北京 ]] 、天津等15个省市、40多个县,共计100多个店铺,总资产数百万银元。 [13]
===家道衰退===
1938年日军占领 [[ 万泉县 ]] 后,李氏家族大都逃往西安或西北自家店铺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敬”字号杂货铺经营每况愈下;西北一带生意在军阀的压迫下也开始衰退。战争开始后,货源断绝,收入下降,遂改为“大同庆”,生意也到了停顿的境地。至解放前夕已奄奄一息。 [16] 解放后,李家各地商号大都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 [11]    
==文化价值==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