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8
次編輯
變更
李汾
,無編輯摘要
==生平簡介==
舉進士不第,入史院書寫,因他詩名很大,受到推薦,被闢為國史館書寫。《中州集》小傳說“長源素高亢,不屑一世,乃今以鬥食故,人以府史蓄之,殊不自聊”。而那些科舉出身的編修官們,很有些人不懂史學、甚至連史家體例也弄不清楚者。當他們“刊修之際,汾在旁正襟危坐,讀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數百言,音吐洪暢,旁若無人。既畢,顧四座漫為一語云: '看!'”(《金史·李汾傳》)這當然激怒了那些編修官們,[[雷淵]]和[[李獻能]]尤為切齒。他們給李汾加上謾罵長官的罪名,最後李汾被迫離開了史館。 後為武仙署掌書記 ,李汾對被逐一事不甚在意,因他的抱負本不在此。當時蒙古大兵日益進逼 ,金 亡 朝形勢每況愈下。李汾上書朝廷既不受理會 , 乃把眼光轉向握有軍權的實力人物。當時封爵恆山公的武仙率兵駐紮豫西南的鄧州一帶,“ 長源 勸 往說之,署行尚書省講議官”(《中州集》李汾小傳),這就是元好問編《中州集》題“李講議汾”的由來。然而這卻是一個悲劇。李汾想為武仙參謀軍事,解救時艱,武 仙 歸宋 卻有擁兵自重觀望形勢的思想 。 未幾 另外 , 為 武 仙 麾下所殺( 與另 一 支軍事力量的首領完顏思烈又有矛盾,因而很害怕李汾的言論。李汾眼光犀利、言辭銳利,在日常言談間容易揭穿武仙的意圖,於是武仙想除掉李汾。李汾發覺後,逃往泌陽。武仙派人抓住李汾予以關押。李汾死的具體情況,《金史·李汾傳》 說 是 絕食 而 死) ;《中州集》說是被害;《歸潛志》說是被殺;《金史·哀宗本紀》載,天興元年六月丁丑日,“恆山公武仙殺士人李汾”。小有異同,尚難確辨。李汾死時,年未四十 。
==《搜神記》==
李汾出關東遊,與元好問相交最深。二人身世均有特殊處,李汾是沙陀李唐皇族後裔,元好問是鮮卑元魏皇族後裔。雖然祖先功業已成陳跡,但對他們的胸襟氣度,卻不可能沒有影響。也許,處境越困厄,那種刺激越強烈。當時他們心雄萬夫,慷慨豪爽。元好問《水調歌頭·與李長源遊龍門》中“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正反映了這對青年人對來日方長充滿自信。李汾的壯懷激烈、豪放慷慨,令元好問感嘆。元好問《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中說“君不見并州少年作軒昂,雞鳴起舞望八荒,夜如何其夜未央。”自註雲:“并州少年謂李汾長源。”元好問詩中,或明指或意喻,多次稱李汾為[[李白]]或[[騎鯨客]],可見很讚許李汾的性情和詩風。
==詩詞==
【古月一篇為裕之賦】
古月天不收,敵君三萬秋。天孫弄明鏡,光湧雲閒流。憶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兒歌桌謳。草裹烏紗巾,散著紫綺裘。酒酣把玉笛,直欲捫參歷井騎鬥牛。醉中呼兒搖雙舟,吾欲乘流下石頭。起來茫茫視八極,萬里只有元丹邱。丹邱子,遊人閒,風塵何為往復還?玉華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蒼梧山。
【汴梁雜詩其二首】
其一
樓外風煙接紫垣,樓頭客子動歸魂。
飄蕭蓬鬢驚秋色,狼藉麻衣涴酒痕。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誰知滄海橫流意,獨倚牛車哭孝孫。
其二
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衣冠繁會文昌府,旌戟森羅部曲侯。
美酒名謳陳廣座,凝笳咽鼓送華輈。
秦川王粲何為者,憔悴囂塵坐白頭。
【雪中過虎牢】
蕭蕭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過虎牢。
廣武山川哀阮籍,黃河襟帶控成皋。
身經戎馬心逾壯,天入風霜氣更豪。
橫槊賦詩男子事,征西誰為謝諸曹?
<ref>[http://49.232.14.183/doc/88d1144433687e21af45a9a7.html# 李汾的詩]</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