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次編輯
變更
葛长庚
,创建页面,内容为“葛长庚(1194 ~ )南宋道士。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祖籍福建闽清,生於琼州。 中文名 葛长庚 国籍 中…”
葛长庚(1194 ~ )南宋道士。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祖籍福建闽清,生於琼州。
中文名 葛长庚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194年
主要作品 《海琼集》
字 白叟
别名 白叟
出生地 琼州
职业 道士
祖籍 福建闽清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个人成就
3词作鉴赏
原作
鉴赏一
鉴赏二
1人物简介编辑
葛长庚父亡后,母改适白姓,故更名白玉蟾。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付嘱。陈楠逝处,白玉蟾游历于罗[1]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此后即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正式创建内丹派南宗,卒后封“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生”。
2个人成就编辑
葛长庚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杨慎《词品》卷二谓其《念奴娇·武昌怀古》云:“此调雄壮,有意效坡仙乎。”又称其他所作“亦有思致,不愧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虞美人》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又卷八:“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然以两家较之,仍是易安为胜。”
3词作鉴赏编辑
原作
●水调歌头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鉴赏一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
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鉴赏二
道家不止与教内师友交往,同时也有不少尘俗中的朋友。此词,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长庚结合表现羁旅行役苦况而抒发挚友间的深厚情谊之什,读来很有人情味,非无人间烟火气可比。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突兀而起,引人关注;就其句型看,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由远而近层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图;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实为送行者和远行人伫立江岸之即目所见,故虽仅止写景而惜别之情已隐隐可见。紧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词抒发离情的旨意点醒,并写出了送行者(即作者的挚友)对于远行人(即作者自己),先是“相留”而不可能才一直“相送”到了江岸,仅此四字已能见出他们朋友间的情谊是何等厚笃!“时见以燕语风墙”:写远行人因天色已晚,只好告别登舟、离岸远去,可身坐舱内,犹闻风樯之上双燕呢喃细语,似乎正替代着送行者还在谆谆叮嘱哩!这是化用杜甫《发潭州》“樯燕语留人”句意,特别显得深婉含蓄。下面“满目”三句进一步写作者即远行人独坐舱中之所见、所想、所行:“满目飞花万点”,即为他所到的两岸暮春景色,花飞花落春去也,怎不叫他愁肠万转呢?这正如北宋秦观《千秋岁》所写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回首故人千里”,即为他之所想,回头看看已离开送行者送别的江岸是很远了,大概足有千里以上吧,正是在这样夸张的描述中又一次传达他对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把酒沃愁肠”,即为他之所行,他不禁离别愁绪和旅途寂寞,便酌酒自饮,借以消愁,可是效果极差,确乃借酒消愁愁更愁啊!上片最后两句“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表明他想到空中雁群飞到衡山首峰回雁峰犹能折回,而自己这次远行却还要绕过衡山继续南下,去到那烟树茫茫的极远极远的地方,真乃人不如鸟啊!这就把他所感到的羁思旅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这是下片换头处的三句,为十分均匀工稳的扇对。其意象暗示,作为远行人的作者早已舍舟登岸,而换乘马匹行进。这天,他虽跋涉劳顿,可晚宿旅舍却难以成眠,耳听更漏之声将尽,眼看油灯火焰正短,天快亮了,又将踏上征途,再去体验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特殊况味。如此过片描述,既能承上转下,又有浓化羁思旅愁,从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真乃一笔多能。接下去两句是“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他骑马远去,似无根“浮云”,似飘零“飞絮”;一路上除“一身将影”之外,更无伴随者,多么凄苦啊!无疑,二句的潜语是:对照之下,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才欢快至极。紧接着“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三句,还承接上意推想开去,意谓而今而后,我总会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奔波难已,不知将有多少个风前月下那样的美好日子却是孤独地度过,那时也许较之今日跋涉于途中的愁苦还倍加凄凉哩!这样,就把他的旅愁别苦之思推上了顶峰,完成了本词的主题。这三句,就自然语序看,一、二句是作了颠倒的;就表现手法而言,可以说是加一倍写法的成功运用。最后,以“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二句作结:如此结语内蕴是丰富而深沉的但又未明白说出,能促人咀味;其意象又与开头所写春日暮色相映照,能给人以呼应灵活及圆转流动的美感。
综合观之,此词写作,既得到苏轼友谊的词灌溉,又受到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启迪,更为可贵的是将两类词的写法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了新的风貌,这不能不说作者创作有蓝出之功。再此,此词上下片结尾都是以景作结的,都有“以迷离称隽”的艺术效果,烟云满目,似幻若梦,颇具朦胧之美。
中文名 葛长庚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194年
主要作品 《海琼集》
字 白叟
别名 白叟
出生地 琼州
职业 道士
祖籍 福建闽清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个人成就
3词作鉴赏
原作
鉴赏一
鉴赏二
1人物简介编辑
葛长庚父亡后,母改适白姓,故更名白玉蟾。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付嘱。陈楠逝处,白玉蟾游历于罗[1]浮、武夷、龙虎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临安,伏阙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京尹,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此后即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正式创建内丹派南宗,卒后封“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生”。
2个人成就编辑
葛长庚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杨慎《词品》卷二谓其《念奴娇·武昌怀古》云:“此调雄壮,有意效坡仙乎。”又称其他所作“亦有思致,不愧词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虞美人》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又卷八:“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然以两家较之,仍是易安为胜。”
3词作鉴赏编辑
原作
●水调歌头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鉴赏一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
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鉴赏二
道家不止与教内师友交往,同时也有不少尘俗中的朋友。此词,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长庚结合表现羁旅行役苦况而抒发挚友间的深厚情谊之什,读来很有人情味,非无人间烟火气可比。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突兀而起,引人关注;就其句型看,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由远而近层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图;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实为送行者和远行人伫立江岸之即目所见,故虽仅止写景而惜别之情已隐隐可见。紧接上一句“相留相送”,才把此词抒发离情的旨意点醒,并写出了送行者(即作者的挚友)对于远行人(即作者自己),先是“相留”而不可能才一直“相送”到了江岸,仅此四字已能见出他们朋友间的情谊是何等厚笃!“时见以燕语风墙”:写远行人因天色已晚,只好告别登舟、离岸远去,可身坐舱内,犹闻风樯之上双燕呢喃细语,似乎正替代着送行者还在谆谆叮嘱哩!这是化用杜甫《发潭州》“樯燕语留人”句意,特别显得深婉含蓄。下面“满目”三句进一步写作者即远行人独坐舱中之所见、所想、所行:“满目飞花万点”,即为他所到的两岸暮春景色,花飞花落春去也,怎不叫他愁肠万转呢?这正如北宋秦观《千秋岁》所写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回首故人千里”,即为他之所想,回头看看已离开送行者送别的江岸是很远了,大概足有千里以上吧,正是在这样夸张的描述中又一次传达他对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把酒沃愁肠”,即为他之所行,他不禁离别愁绪和旅途寂寞,便酌酒自饮,借以消愁,可是效果极差,确乃借酒消愁愁更愁啊!上片最后两句“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表明他想到空中雁群飞到衡山首峰回雁峰犹能折回,而自己这次远行却还要绕过衡山继续南下,去到那烟树茫茫的极远极远的地方,真乃人不如鸟啊!这就把他所感到的羁思旅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这是下片换头处的三句,为十分均匀工稳的扇对。其意象暗示,作为远行人的作者早已舍舟登岸,而换乘马匹行进。这天,他虽跋涉劳顿,可晚宿旅舍却难以成眠,耳听更漏之声将尽,眼看油灯火焰正短,天快亮了,又将踏上征途,再去体验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特殊况味。如此过片描述,既能承上转下,又有浓化羁思旅愁,从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真乃一笔多能。接下去两句是“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他骑马远去,似无根“浮云”,似飘零“飞絮”;一路上除“一身将影”之外,更无伴随者,多么凄苦啊!无疑,二句的潜语是:对照之下,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才欢快至极。紧接着“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三句,还承接上意推想开去,意谓而今而后,我总会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奔波难已,不知将有多少个风前月下那样的美好日子却是孤独地度过,那时也许较之今日跋涉于途中的愁苦还倍加凄凉哩!这样,就把他的旅愁别苦之思推上了顶峰,完成了本词的主题。这三句,就自然语序看,一、二句是作了颠倒的;就表现手法而言,可以说是加一倍写法的成功运用。最后,以“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二句作结:如此结语内蕴是丰富而深沉的但又未明白说出,能促人咀味;其意象又与开头所写春日暮色相映照,能给人以呼应灵活及圆转流动的美感。
综合观之,此词写作,既得到苏轼友谊的词灌溉,又受到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启迪,更为可贵的是将两类词的写法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了新的风貌,这不能不说作者创作有蓝出之功。再此,此词上下片结尾都是以景作结的,都有“以迷离称隽”的艺术效果,烟云满目,似幻若梦,颇具朦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