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仁溪

移除 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歷史 ==
二層行溪在早期十分清澈,因當時製糖繁榮聚落[[二層行]]而得名。[[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興建之車路墘糖廠(現[[仁德糖廠]],已停工,糖廠大煙囪和廠房等設備尚存,目前是「十鼓文化園區」)之廠址,亦在其支流三爺宮溪畔。1960年[[臺灣省政府]]整理全臺河川名稱,取流經臺南縣[[仁德區|仁德鄉]]、[[歸仁區|歸仁鄉]](今臺南市仁德區及歸仁區)之典故,易名二仁溪<ref> 臺灣省政府公告(49)10.8府建水字第七四九五六號。
==汙染==
中游流域在1970年代以後至2000年代初期,是專門處理廢五金回收與提煉的工廠聚集地。這些工廠使用不少有毒的酸性化學溶劑,且未做汙水處理即將廢水都倒入二仁溪中;在岸邊也堆積不少電子廢棄物(如[[印刷電路板]]、[[電線]]),導致二仁溪[[水汙染|河水汙染]]相當嚴重,被廢五金[[工業廢水]]污染了30多年,舊有「台灣的黑龍江」之稱;加以其支流[[三爺宮溪]]流域中,有大量的養豬場排放廢水,其汙染程度包括下游到上游,都呈現重度汙染的黑色,溪水流動緩慢,是台灣三大汙染河川最嚴重的,同時也是全世界重金屬汙染最嚴重的河川。下游的稻米和養魚業依然因溪底沉積的重金屬受到汙染,陸續傳出不少銷毀、汙染和居民傳染病的新聞,包括出海口養殖[[牡蠣]]變成綠色,出現「[[綠牡蠣事件|綠牡蠣汙染事件]]」。其汙染程度的嚴重性,甚至由[[CNN]]做出專題報導『名聞國際』。
2001年6月28日,[[郝龍斌]]時任[[環保署長]],於台南召開記者會,明確下達指示動員各相關單位,該年6月底前,要完成[[台南縣]]、市強制拆除二仁溪沿岸違法熔煉廠的任務<ref>[http://enews.epa.gov.tw/enews/Newsdetail.asp?InputTime=0900628162956&MsgTypeName=%B7s%BBD%BDZ 環保工作新模式 環保署與台南縣市同步拆除二仁溪流域違法熔煉廠]{{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整起行動總共動員700名警力強制拆除位於[[臺南市]]二仁溪流域的熔煉業,在臺南市共計拆除57家的非法工廠,在拆除行動結束後,臺南市環保局持續配合嚴密監控與稽查,防止熔煉業者死灰復燃。隨著政府實際作為,三十年來的空氣污染終於得到舒緩,二仁溪下游污染也大幅削減,進一步改善二仁溪河川水質,生態亦隨之日趨豐富<ref>[http://rivereco.epa.gov.tw/p1-1-background2.asp 二仁溪整治生態效益網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05182038/http://rivereco.epa.gov.tw/p1-1-background2.asp |date=2017-01-05 }}</ref><ref> {{cite news | author = 吳振福、李鋅銅、周宗禎、郭先盛 | title = 整治二仁溪 環署大動作57家違章熔煉廠 一天內拆光 | date = 2001-06-30 | publisher= 聯合報 | work=【2001-06-30/聯合報/3版/焦點】}}</ref><ref> {{cite news | author = 郭先盛 | title = 整治二仁溪、人工濕地有成果 | date =2001-12-24 | publisher= 聯合報 | work=【2001-12-24/聯合報/17版/省市新聞】}}</ref><ref> {{cite news | author = 朱淑娟 | title = 民國90年郝龍斌率數百員警拆沿岸鎔鍊廠 轟動一時 |date = 2005-03-11 | publisher= 聯合報 | work=【2005-03-11/聯合報/A5版/話題】}}</ref>。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