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莫斯科战役

移除 31,99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基本信息
中文 名称 莫斯科战役 别称 莫斯科保卫战  参战方兵力 德军180万,苏军125万人。时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地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
时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伤亡情况 参战方兵力 苏军125万 军伤亡大约50余 军180 人;苏军伤亡大约72.9万人 主要指挥官 (苏) 斯大林,朱可夫; (德) 希特勒,博克,古德里安 
结果 苏联守住莫斯科
 
伤亡情况 苏军伤亡大约72.9万人,德军伤亡大约50余万人
 
 
 
 
 
目录
1 过程战役背景
德军入侵
作战计划
双方士气
2战 争始末役过程
发起战争
顽强抵抗
再次进攻
联红 军反击
3 战役 结果
4 历史 意义
5解析
6真相莫斯科城精心布防领导干部带头溃逃德军无法望见克宫那个冬天不太冷死命令难阻德军溃败5纪念活动
7纪念活动
 1 过程编辑 战役背景
德军入侵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 ,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 。德  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群则向莫斯科进发 。苏联红军的防线 很快便 崩溃 ,死伤枕藉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 直到9月中旬, 苏军 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 。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攻击[1]
作战计划
 9 )1941年9 月,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斯摩棱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的攻势被遏制,始终无法突破苏军在列宁格勒接近地的防御,故将集团军群配属的大部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调往莫斯科方向。) “台风”作战的计划,主要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协商制定,各项计划都由希特勒审定批准。德国情报机关对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苏联红军部队的判断,准确性很高,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它认为苏联红军的战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的七个集团军,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对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情况则一无所知。西方方面军的兵力估计为七十到一百个师,结果证明与实际兵力相差无几。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来的防线从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包克的任务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歼灭当面苏联军队 。德军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这条线在中央做为基准线兵分两路进行钳形包围,两军将在苏联红军后方约八十英里的维亚兹马会合。  联红军  自7 )7 月起,苏联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两道防线上 急如星火地 构筑工事 。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妇女 。前一道防线称做维亚兹马防线 。它的最北端在奥斯塔什科夫以东约三十英里处,据瓦尔代山不远,中间穿过维亚兹马以西地区,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长二百余英里 。后一道防线叫莫日艾斯克防线, 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长约一百六十英里。 此外,在莫斯科以西还有四道弧形防线。  同时,苏联从中亚,远东抽调兵力保卫莫斯科。 (由于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在远东地区认定的主要对手是美国而不是苏联,所以苏联方面朱可夫元帅从远东地区调集大量部队巩固首都莫斯科的防御)  另外,苏联还使用坦克伏击战 ,这是由卡图科夫首次提出的 ,主要在姆岑斯克附近进行 的。实时证明坦克伏击战还是很有用的 卡图科夫 为巩固图拉防线赢得了时间,并削弱了古德里安对莫斯科南部的攻势。
台风行动
德军 由于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中预定目标未实现。为此, 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9月29日, 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军集结了部队,作好 了“台风” 攻势准备   1941 。1941 年10月2日,费多尔 · · 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代号台风行动。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德军计划 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联红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 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 但为了歼灭他们,抽掉了原计划进攻莫斯科的24个师,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迟了。  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 (司令为博克元帅) 地带 。“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别改称坦克第3、第4集团军),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 陆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和迫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 苏联红军 参加莫斯科会战的苏联红军有:、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部方面军和保卫莫斯科的指挥工作。  截至9月底,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 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0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0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0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 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总计在西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 双方比较,德军人员比苏军多40%,火炮和迫击炮多80%,坦克是苏军的1.7倍,作战飞机是苏军的2倍。德军不仅获得了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占据优势,当时苏军有一半的坦克和飞机都是旧式的,而且部队中的自动枪(冲锋枪、机枪等)数量严重不足。总的来说,德军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和摩托化装备等方面的优势极其明显。  关于苏联乌克兰边境,当地居民热烈欢迎德军的故事。西方军事评论大肆渲染。 好像苏联十分不得人心,如不是德军屠杀暴行,而引起反抗,当地人一定会联合起来,推翻苏联的统治。 其不知苏联是一个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在沙皇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历史积怨很多莫斯科公国原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很小的国家,臣服于蒙古汗国。后经过几百年的扩张,侵占,吞并无数个国家,变成了地跨欧亚大陆的沙皇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边境地区本身。既是沙皇俄罗斯帝国用武力侵占的罗马尼亚的故有领土。 这里的居民热烈欢迎自己的同胞,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例如;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的地段,大多是1939年,波兰的领土,当地居民会拿起武器保卫苏联吗? 乌克兰原是独立国家。是三百年前,被沙俄帝国所吞并,民族积怨很深,大量的乌克兰军队,发生的大量主动投降事件,不足为奇。 在沙俄帝国—苏联,国家奉行的是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政策。真正得益的是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他们才是苏联国家的社会基础。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战役中,古德里安将军在奥廖尔遇到了一个年老的沙皇时代的将军。这位沙俄将军他说到:“你们要是早来二十年,我们一定会伸开双手欢迎你们。但是现在太晚了。我们刚刚站起来。现在你们来了,把我们推回到二十年前,现在我们在为俄罗斯打仗。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是团结一致的。”这代表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看法。 特别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进攻的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自然也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俄罗斯人高昂的反抗精神是德军进攻莫斯科途中最大的敌人
双方士气
苏军
在沙俄帝国苏联,国家奉行的是大俄罗斯主义的民族政策,白俄罗斯族才是苏联国家的社会基础。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战役中,古德里安将军在奥廖尔遇到了一个年老的沙皇时代的将军。这位沙俄将军他说到:“你们要是早来二十年,我们一定会伸开双手欢迎你们。但是现在太晚了。我们刚刚站起来。现在你们来了,把我们推回到二十年前,现在我们在为俄罗斯打仗。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是团结一致的。”这代表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看法。特别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进攻的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遭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俄罗斯人高昂的反抗精神是德军进攻莫斯科途中最大的敌人。
德军
部队士气高涨,所有人认为战争在冬季之前,可以全面胜利。但是军队的伤亡没有得到满员的补充。同时由于数月的连续作战,德军士兵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十分疲劳。且由于希特勒决定对新组建的师提供装备应优先于原有的部队,结果坦克和摩托车辆的整个供应状况更加严重。
部队士气高涨,所有人认为战争在冬季之前,可以全面胜利。但是军队的伤亡没有得到满员的补充。同时由于数月的连续作战,德军士兵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不足,十分疲劳。
 
 
哈尔德在11月19日呈送希特勒的报告中描绘了一幅阴暗的图画。他在报告中说,由于天气恶劣,补给品供应中断,南方集团军群停滞不前。参谋总长依次详尽地描述了东线各集团军群的情况,一再提到“补给品供应中断”和“兵力不足”。在五十万辆卡车中,百分之三十已损坏得无法修复,另有百分之四十需要大修或全面检修,只有百分之三十仍在使用。中央集团军群每天至少需要三十一列火车运送补给品才能维持下去,但实际上只提供了十六列火车。
 
德国投入东方的战争时,油料储备只够两个月到三个月使用。被德国陆军总部留作预备队的二十八个师,除了三个师,全部都参加了夏季的作战。德军遭受的伤亡,虽只是苏联红军伤亡的一小部分,但远非轻微,四十四万人,其中九万四千人死亡。到8月底,分配给各处的补充兵员只有二十一万七千人,可是他们到达各自的单位无疑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很多人在到达铁路运输终点之后,还需徒步行军。除了波罗的海地区能利用海上运输以外,油料补充日益困难,其原因是缴获苏联铁路车辆太少,尤其是油罐车就更少。这就是说,若不把苏联的宽轨改为欧洲的标准轨,铁路的利用率是很低的。德军坦克部队的实力,由于人员的伤亡和车辆的损坏,已降到编制定额的一半。灰尘、沙地和长途行驶使发动机严重磨损,而提供新的发动机进行替换,又有困难。摩托车辆也负担过重,按编制,缺少三分之一。由于希特勒决定对新组建的师提供装备应优先于原有的部队,结果坦克和摩托车辆的整个供应状况更加严重。
纳粹党的宠儿党卫军的遭遇也不妙。阿道夫·希特勒近卫师的侦察营得到的补充兵员是军官六人,士兵九十五人。在整个秋季,侦察营的伤亡是军官二十六人,军士四十二人,士兵四百五十人,补充进来军官十一人,士兵一百八十五人,而其中军士仅仅一人。由于痢疾、黄疸病和白喉流行,病员比例上升,以致不久以后,这个营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或者上级不知道的情况下,开始私自征募库班的哥萨克人来补充空虚了的队伍。党卫军的指挥官在报告中尖刻地写道,即使在苏联红军最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党卫军的伤亡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战场上的人数太少了。 2 争始末役过程
发起战争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 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 开始了进攻。尽管苏 联红 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德军仍然突破了防御。 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 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 。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2-13日 。13日,苏 联红 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 ,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 ,23日,苏 联红 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 十月中旬, 德军 结束了对 维亚济马 —布良 一线的苏军的围歼,前往莫 克战役中、俘虏 科。这时,秋雨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 苏联红 军58万人。而这58万人中只有85000人突出德 线
但实际上,由于希特勒坚持中央集团军在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向南进攻乌克兰,导致了德军在1941年9月30日才放下手来将目标瞄准莫斯科,这实际上为苏联巩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赢得了时间。顽强抵抗 在十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结束了对维亚济马一线的苏联红军的围歼,此时朱可夫有抽调了一批新部队,前往莫斯科。这时,秋雨季节开始了;泥泞的道路给两军都带了不便,它在阻碍德军进攻的同时也妨碍了苏联红军的防守,双方的许多作战车辆都陷入泥泞中了,还有部分车辆需要坦克拉出。(并不是某些资料说在十月初期下了大雪)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 苏联最高统帅部采取了各种紧急措施来保卫首都。10月9日,莫扎伊斯克防线指挥部获得了新组建 的5个机枪营、10个反坦克炮兵团和5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重新编成了 第5集团军, 由列柳申科将军指挥。 为了改进军队指挥,10月17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编为新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员。同日,根据朱可夫的建议,在西北方向上掩护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右翼部队第22,29,30,31集团军组建为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出任司令员,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则在原第10集团军司令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朱可夫受命之后,着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 建立新的防线,并组建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 并想方设法抽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迅速重建了第5、16、43、49四个集团军,但总兵力依然只有9万余人。他还特别注意将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派到莫斯科的各主要方向上去。其中,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开往沃洛科拉姆斯克,列柳申科的第5集团军在莫扎伊斯克,叶菲列莫夫的第33集团军在纳罗福明斯克方向,43集团军在小雅罗斯拉韦茨,49集团军在卡卢加等地展开防御。  莫斯科市民也被动员起来 在3天之内 ,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 ,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 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0 。10 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 激烈 战斗中,苏 联红 对德军优势兵力 进行了顽强抵抗 ,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莫斯科疏散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1941年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 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组建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 10月23日,叶廖缅科上将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剩余部队突出重围,但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依然紧追不舍,并于29日逼近莫斯科左翼重要军工城市——图拉。由于第50集团军的红军战士和图拉民兵的坚守,德军始终无法突破图拉防线,这使得德军的右翼大大延长,导致其在战线中部无法以足够的战术密度作战。 11月初,莫斯科苏联红军又得到了10万人,300辆坦克,2000门火炮的补充。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当时纳粹德国军队已经到达,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在命令在1941年11月7日在红场举行阅兵典礼并发表著名演说,他说道:“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苏维埃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息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苏维埃土地和村庄”。当天苏联所有广播站都播放了这次演讲。而原本是在11月7日10点准时阅兵,但在将要1941年开始时,提前至1941年11月7日的8点10分。这一次阅兵是有巨大意义的,苏联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 。政府和斯大林红场上的下一次阅兵是在1945年5月。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联红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再次进攻
十一月后 1941年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 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他们的部队绕开伊 科地面的积雪近1米厚 特拉水库 占领 不被 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1月上旬入冬,虽然 国空 发现 兵力要多于苏军 部队延最短 但因德军 路径开路 冬季装备不足 而开路工具也是最简单的 战线过长 是马拉压路机 兵力分散 战线 设置了分流点 不稳固 道路两旁竖起了2-3米高 经过苏军 雪堆 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 还将汽车漆成白色,这样便很难让高空侦察机发现 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
11月13 苏军反攻1941年11月29 日, 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 朱可夫致电斯大林 下达 了“1941年秋季攻势 反击 命令 ”。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 ,当晚,斯大林下达反突 任务 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团军 命令。12月9日 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于是德 苏联红 第三,第四装甲集群重新部署在靠近 解放了罗 里宁和 洛科拉姆斯克的北线;他们的部队绕开 ,11日解放了 伊斯特拉 水库,占领 ,12日解放 克林和 索尔涅奇诺戈尔 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 斯克。 右面的古德 到12月底,苏军收复了卡卢加,加 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 宁。 莫斯科 包围 会战结束 他们突破 苏联红军取得 图拉防线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1942年4月,德军被击毙击伤16万8千人 一支 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 苏联 红军中队拖 取得 几个小时 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苏联红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苏联红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941年11月16日到12月5日这段时间内,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据说,霍普纳推进了工程营摩托车兵,在1941年11月30日冲进一个距离莫斯科中心只有8公里的郊区,关于这件事,有一种说法是摩托车兵全部阵亡,另一种是说他们很快都撤退了。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 3 战役 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而苏联红军则士气高涨。 对莫斯科的苏联红军而言,情形则恰好相反。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到了1941年11月29日,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此时朱可夫要求斯大林将预备队第10集团军,第20集团军和第1突击集团军转隶给西方面军。此时,苏军的实力是,总兵力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虽然德军兵力要多于苏军,但由于其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线并不稳固。 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联红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苏联红军反击1941年11月29日,朱可夫致电斯大林下达反击命令,当晚,斯大林下达反突击的命令。 但这没有引起德国的注意。1941年12月4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根据所获情报得出结论:苏联没有能力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 到了1941年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0集团军首先转入反攻,此时德军进攻能力显然已经衰竭。德军装甲集群侧翼遭到强烈打击,进攻的苏联红军迫使他们向克林方向撤退。 12月6日,西方面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动反击,德军部队在气候和苏军的双重夹击下,被从莫斯科附近击退。 1941年12月6日晚上,在图拉的古德里安部决定退回原来的防线。 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 12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了罗加切沃,11日解放了伊斯特拉,12日解放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5日解放了克林,16日解放了加里宁,20日解放了沃洛科拉姆斯克。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的职务,自己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他发布命令说:“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位置上打回去。当后方没有既设阵地时,绝对不许后退”。虽然德军将领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职,可是希特勒却认为万万不可以退却,否则就会重蹈拿破仑的覆辙。虽然是由于他的固执,才会使这个战役走到了惨败的边缘,可是也因为他的固执,才使他不曾跳入这个深渊。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不肯撤出苏联或是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地区,才使他的大军避免了一个比1812年还更可怕的浩劫。希特勒的计划与拿破仑不同,不是全线撤退而是向后方运动,将原前进的补给线都变成了抵抗据点,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苏联红军收复了卡卢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宁也被苏联红军收复。东南方向,苏联红军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莫斯科会战结束,苏联红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德军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1943年1月7日苏联红军重夺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已经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军38个师,内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由于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苏联红军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赋予的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反突击,苏联红军的态势恶化。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1942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被击毙击伤16万8千人,被苏联红军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苏联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在反击战中,由于莫斯科的一些大型工厂的撤离,使得苏联红军在反击中出现了弹药不足的情况,使得苏联红军的反击被迫中止,不然也许会歼灭更多德军。 3 结果
苏联红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亚穆加,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索城,克林,沃洛科拉姆斯克,晓基诺,阿列克辛,塔鲁萨,卡鲁加,别廖夫,莫斯科会战胜利。
 
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在冬季战局中,35名高级将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停职、博克元帅被取消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由克鲁格取代,霍普纳被开除军籍,剥夺身穿军装和领取养老金的权利,古德里安上将被停职,直到1943年2月重返部队,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或停职。
 
根据几个可信的来源指出,大约700,000的红军士兵在战斗中死亡,受伤或失踪。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4 历史 意义莫斯科 保卫 打破了 役中的失败,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 希特勒 吹嘘德军天下无敌 闪电战 神话 彻底破产 ,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 ,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 ,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国家的英、美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5解析1941年9月30日到1942年1月7日,莫斯科会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半年。这是人类战争史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之一,战役代号为“台风”。此次战役之后,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情势急转而下,而苏联红军逐渐夺取了战争局势的上风。本次战役给予了德军以不可磨灭的打击。但德军却没有在莫斯科战役后立即全面崩溃,而是硬撑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苏德双方在莫斯科战役后力量仍很均匀,苏联红军对德军并无压倒性优势。 莫斯科战役之前的战斗中,德军已消灭苏联红军大大超过300万人,击毁或缴获大炮2.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45万架。事实上,在战争初期,苏联红军上下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战争第一周,苏联红军就损失了5个集团军。莫斯科战役进行中,列宁格勒在重重合围中,顿巴斯和克里木半岛在德军占领下。可见莫斯科战役前夕和进行中,在整体局势上苏联红军仍占下风。从莫斯科战役伊始莫斯科附近双方实力数据来看,苏联红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德军比苏联红军人员超过0.4倍,坦克超过0.7倍,各种火炮和迫击炮超过0.8倍,飞机甚至超过1倍。 而且,朱可夫从列宁格勒返回莫斯科时,得出了一个简单而又可怕的结论:西线的防线实际上已经被摧毁了,由于没有后备力量,无法弥补由此导致的巨大缺口,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是畅通无阻的。 综上所述,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城下进行的防御,完全是背水一战,可以说占劣势。德军进攻的是俄罗斯族生活了几百年的核心地区,抵抗强敌,为国尽忠的决心和报复侵略者的力量支撑着苏联红军。在这里引用朱可夫元帅的一句话:“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止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撑的苏联红军的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他们的战斗相当英勇,这不可否认。而这种士气的力量是在首都城下聚集起来的, 精神力量使苏联红军士兵们对德军拼死一击。另一个方面,德军仇视苏联人的事实也令莫斯科人倍感惧怕。政府许诺的奖赏和己方强大的后备力量则让他们安心。两个因素叠加起来,铸造了对德军视死如归的苏联人。 但苏联红军在士气上不占太大优势,那么在实际军事实力上呢?据俄罗斯公布资料,苏联红军自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战役防御阶段,共战死和失踪514338人,负伤143941人。战役反攻期间的12月5日到1月7日苏联红军共战死和失踪139586人,负伤231369人。战役中总共损失约103万人。与此同时,德军在整场战争中兵员损失还未满100万人。 苏联红军大反攻前夕,双方在莫斯科附近兵力情况:德军比苏联红军多60万人,6000门火炮,500辆坦克。只有飞机方面,苏联红军略胜300余架。况且当时的苏联红军武器,在技术和质量上都逊于德军。可见苏联红军对德大规模进攻确实有些实力不足。苏联红军部队的人员素质也相形见绌,直到1944年,苏联红军还要以牺牲6个人为代价消灭1名德兵。 援军方面,苏联红军固然可以从远东调兵谴将,但德军更可以从北方、南方两集团军群、西线的大量守备军、国内驻防军和法西斯盟邦处搜集大量实力。(莫斯科战役末期,德军从西线调来的12个师又2个旅对抵挡反攻起了不少作用。当时希特勒还曾下令将因汽车报废而无所事事的司机们编成战斗部队、裁减后方机关并由战俘替换德国工人。1942年中期,德国又从其盟邦处搜集了52个师的炮灰) 从宏观的全局上看,德国人在莫斯科战役后仍拥有占苏联总人口45%,工业总产量33%和耕地面积的47%的广大土地。当时苏联的牲畜头数也减少了一半。苏联的军工生产更是在1942年才恢复战前水平。亲德的日本人(1942年前期,他们一直压着美国打)和土耳其人牵制着不少苏联红军部队。隆美尔从南面攻过来的危险也不得不让苏联人防备。(1942年他曾创造过这种情况) 而德国方面,当时英国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记(这一点丘吉尔曾多次承认),美国人刚刚参战,而且欧洲最富饶的地区几乎都在希特勒掌握之下,在1941和1942年,论国土和人口苏联也不占上风。反之,1942年,希特勒的土地却达到了巅峰。所以,从战争全局上看,德国仍占上风(虽然失败的种子已在成长,但还没有长成大树)交战双方至少是势均力敌。 回到指挥艺术层面。朱可夫在10月接任苏联红军西面方军司令之后,苏联红军防御战术大为转变。不断完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加强对空和对坦克防御,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和适时集中使用,组织炮兵进攻,及各军兵种和游击队的协同. 坦克作为火力支援,布置在纵深防御体系里,不再进行反突击。于是,德军指挥官的老一套自然失灵,造成失利。但这毕竟是朱可夫尚未成型的思想,而且身经百战的德军军官也决非等闲之辈。在战役末期,德军可说已有了一些适应之法。 毫无疑问,莫斯科战役作为一次转折性战役,给予了德军以痛击,令德军元气大伤。但由于总体战略态势和苏联红军反击中的指挥失误等原因,德军所受的打击并不是致命的,没有在莫斯科战役后立即崩溃。 6真相莫斯科城精心布防一些历史著作称,斯大林对德军闪电进攻莫斯科缺乏足够的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显得猝不及防。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回忆说:虽然斯大林当时确信德国人会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严密布防、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到来的打算。 1941年10月12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 卫克里姆林宫、白俄罗斯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为了日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还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近105公顷的森林用来拖延德军的脚步,高层建筑上设有大量防空炮,半空中设有大量防空气球,晚间城市城市实施戒严和灯火管制,并事先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置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推猜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着名景点。有鉴于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英国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曾预言:如果德军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们的将是类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样的人民战争。纳粹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得精疲力尽,最终来自远东的苏联援军赶到,德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在1943年就提前结束了! 领导干部带头溃逃苏联官方拍摄二战影视作品显示,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行动,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很快就被拱手送给德国人了。城内很快便乱成一糟: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们首先仓皇逃离出城。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困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不复存在。 德军无法望见克宫大家普遍认为,当时德军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处进攻受阻,不过已经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毗邻洛布尼亚的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有传闻说,当时德军将军们登上钟楼,拿望远镜远眺克里姆林宫。应该说,这个传闻听起来极具可信度。可实际情况虽,只有在睛空万里的夏天方能从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远眺克宫,在飘雪的冬季根本办不到。 1941年12月2日,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威廉·希列尔曾煞有其事地报道说:据他了解,当天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并从那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塔楼。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从希姆基也是无法远眺克宫的。更何况当天德军第258师并未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德军档案库里也没有找到该师攻占希姆基的证明材料。 那个冬天不太冷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俄罗斯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还多次下过雨,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 真正严寒(零下40度)的降临是在1941年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在那时,德军士兵只能围在篝火旁,燃烧宝贵的汽油。 死命令难阻德军溃败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一场关键战斗。一些着作将这场战斗描述得非常惨烈。事实情况却是,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 1942年1月21日,俄罗斯人与法国人时隔130年之后在博罗季诺战场再次相遇(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在博罗季诺曾与俄军进行过一次恶战)。这些法国士兵其实是德军的法籍雇佣军,共计2452人。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博罗季诺,阻止住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军元帅冯·克鲁格在向雇佣军们做战前动员时说:“要像拿破仑那样英勇战斗!”事实上,这支雇佣军根本不经打,几天内便被彻底击溃:一半士兵阵亡,数百人被俘,余者带着冻伤被遣送后方。 其实,早在1941年12月16日,惊讶于德军溃逃的希特勒曾发布一道类似斯大林当年签署的死命令:“不许后退!”,“坚守阵地至最后一名士兵战死”,并威胁称如果溃逃,将枪毙负领导责任的师长。但希特勒的强硬态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使得德军有序的撤离,并巩固了防线。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策》一书中写道:“希特勒已经意识到,部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结果不出希特勒所料:仅仅3年半之后,苏联红军便攻入了柏林…… 7纪念活动编辑苏联于1965年授予莫斯科英雄城市的称号,以纪念战胜纳粹德国20周年
2004 5 纪念活动苏联于1965年授予莫斯科英雄城市的称号,以纪念战胜纳粹德国20周年。2004 年12月7日,身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服、装备当时武器的俄罗斯军人在莫斯科郊外重演了63年前阻击纳粹德国军队的莫斯科战役。参加这次表演的有2500名俄军官兵以及30多辆T-34坦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二战幸存老兵观看了表演。
参考资料:
1. 莫斯科保卫战发生的背景_西岛网
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