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亦珍

增加 2,32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File:沈毅珍.jpg|time=2019缩略图|右|250px|[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8707/20180101095707-09440083845_jpeg_402_535_67350.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8707/20180101095707-05T11:58:45+00:00}}440083845_jpeg_402_535_67350.jpg/0 图片来源于原图]]]
'''沈亦珍'''(1900年-1993年),本名禕,字亦珍,[[江蘇]]高郵人,教育家。他是中國現代超常教育的先驅者。由於本名「禕」經常被人誤讀「偉」,所以常常自稱「亦珍」,以致不少人以為他是女性。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於工藝專修科;次年轉入香港大學,主修心理學、教育學,1922年畢業。畢業後在集美師範學校任教,繼而到暨南中學主持校務,到上海大學英文系、上海立達學校任教,之後擔任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師範科主任、教務主任。1933年赴[[美國]]入密西根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1936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歸國,後執教於國立中山大學,不久接掌江蘇省立鎮江中 ==简介== 沈亦珍(1900—1993) 原名沈禧 著名教育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高邮市。 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工科,次年转入香港大学,主修心理学、教育学,1922年毕业。毕业后在集美师范学校任教,继而到暨南中学主持校务,到上海大学英文系及上海立达学园任教,之后担任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师范科主任、教务主任。 1933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1936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国学生获得此一学位之第一人。同年归国后执教于国立中山大学,不久接掌江苏省立镇江中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亦珍先在复旦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后赴甘肃省襄助教育厅长办理全省教育,三年期满后转任西北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之后回母校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担任教授,主讲教育及哲学、教育原理等课程。抗战胜利后,沈亦珍返江苏省立上海中学任校长。 1949年后先后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嗣后到台湾教育部任普通教育司司长,四年间完成修订了小学、中学及职校的课程标准;编印海外华侨教科书;指定中、小学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等。他还曾主持在台湾的美国在华教育基金会工作。 1962年,沈亦珍应聘赴香港担任苏浙公学校长,在任长达18年。在此期间参加创办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书院、新亚中学、新亚研究所,并出任校董、校长等职。 1981年他又受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力邀,接任调景岭中学的董事长兼职监。沈亦珍退休后又受聘为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主任委员,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团结侨胞等工作,并设立各种奖学金;拓展中山图书馆等业务,以发扬中华文化。 ==作品== 《教育心理学》 《中国聪颖儿童教育》 《美国教育》 《社会中心教育》 《现代欧美中等教育》 《教育论丛》等。 ==参考资料==
[[Category:教育学家]]
[[Category:心理学家]]
142,6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