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繼體天皇

增加 14,7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 继体天 皇'''({{jpn皇1.jpg|缩略图|j=継 体天皇|hg=けいたいてんのう|rm=Keitai Tennō}},{{bd|450年?||531年|3月10日|}}),日本天皇。:]]
[[允恭 '''继体天皇'''({{jpn|j=継体 天皇]]39 |hg=けいたいてんのう|rm=Keitai Tennō}},{{bd|450年?||531 |3月10日|}}),男 出生于[[ 越前国日本]] (一说他來自[[伽耶]])。日本 第26代天皇(在位:継体天皇元年(507年)2月4日 - 同25年(531年)2月7日) 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 。512年,[[大伴金村]]同意割让[[朝鲜半岛]][[任那]]四县于[[百济]](交换百济[[五经博士]])。522年,[[梁朝]]人[[司马达等]]抵日传[[佛教]]。527年至528年間[[磐井]]叛乱(由大連物部鎮壓)
[[允恭天皇]]39年,出生于[[越前国]](一说他來自[[伽耶]])。 512年,[[大伴金村]]同意割让[[朝鲜半岛]][[任那]]四县于[[百济]](交换百济[[五经博士]])。 522年,[[梁朝]]人[[司马达等]]抵日传[[佛教]]。527年至528年間[[磐井]]叛乱(由大連物部鎮壓)。 因为大和朝廷的武烈天皇没有子女,其死后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武烈天皇的远亲继体天皇被大连大伴金村等人拥立为最高统治者。继体天皇之后,他的子孙也一直君临日本,至今一千五百余年。 ==简介== 继体天皇的生年:《[[古事记]]》记载为公元485年,《[[日本书纪]]》记载为公元450年([[允恭天皇]]39年)。 继体天皇的没年:《古事记》记载为公元527年5月26日(丁未年四月初九),《日本书纪》记载为公元531年3月10日(辛亥年二月初七)或公元534年(甲寅年)。 继体天皇在不同的史料中有不同的名称。《日本书纪》中记载为男大迹王,《古事记》中记载为[[袁本杼命]],《上宫记》的逸文记载为乎富等大公。《日本书纪》记载,[[彦太尊]]是继体天皇的别名。  二战后,将继体天皇视为日本皇室之祖的新王朝论开始盛行。关于继体天皇与之前的大和朝廷的血缘关系,直到现在仍处于争议当中。 ==生平== ===即位前===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的记载,继体天皇是[[应神天皇]]的5世孙,父亲是彦主人王,出生于近江国高岛乡三尾野([[滋贺县]][[高岛市]])。在继体天皇的幼年时期,彦主人王去世,继体天皇之母叹道:“我现在远离故土,怎么能好好将儿子养育?我只能归宁故土(即越前国高向,现在的福井县坂井市丸冈町高椋),养育儿子。”男大迹王成年后,爱士礼贤,性情豁达。 ===被迎立为大王=== 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公元506年[[武烈天皇]]去世,没有指定继承人。(武烈天皇并没有留下后代。当时的日本皇室由于近亲通婚,生育力低下,人丁不旺,而且皇室争夺权位,自相残杀,近亲中已经没有继承皇位的合适人选。)大连[[大伴金村]]提议道:“方今绝无继嗣,天下何以归心?自古迄今,祸由斯起!今仲哀天皇五世孙倭彦王,在丹波国桑田郡。请试设兵仗,夹卫乘舆,就而奉迎,立为人主。”大伴金村的主张得到了大连、大臣等权臣的赞同。大和朝廷派出兵马欲迎立倭彦王。倭彦王看到前来迎接他的兵马后,大惊失色,逃至山间,不知所踪。 大伴金村又建议道:“男大迹王性格慈仁孝顺,可承天绪。我们殷勤劝进。男大迹王必能绍隆帝业!”大连物部粗鹿火、大臣[[巨势男人]]等都附和道:“贤者唯男大迹王也!”于是大和朝廷的人马前往越前,迎立男大迹王为大和朝廷的大王(当时的日本统治者还没有自称天皇,大王是最高统治者)。 男大迹王在第二年行至河内国樟叶宫。大伴金村等向[[男大迹王]]行跪拜之礼,并献上天丛云剑、八咫镜、八尺琼勾玉等三神器。 男大迹王谦让道:“治民治国,是国之重事。寡人不才,不足以称。愿另择贤者,寡人不敢当。”大伴金村等伏地固请。男大迹王仍屡次推让。大伴金村等都劝进道:“臣等认为由大王来冶国是最合适的。臣等为宗庙社稷,乞求大王听纳臣等之愿!”男大迹王道:“大臣、大连、诸臣等咸推寡人,寡人不敢不受。”于是男大迹王接受了象征王权的玺、符,于当天即大王位(时龄58岁)。 ===即位后=== 继体天皇继位后继续以大伴金村为大连、[[巨势男人]]为大臣、物部粗鹿火为大连,一如前朝。在大伴金村的建议下,继体天皇立武烈天皇的姐妹手[[白香皇女]]为皇后。  公元512年,割让了任那四郡给百济。 继体天皇大概在即位19年后的公元526年,定都于大倭(日后的大和国)。不久,应[[百济]]的请求,从九州北部派援军前往[[朝鲜半岛]]。但是此时却爆发了与[[新罗]]勾结的筑紫君磐井([[北九州]]的豪族)在九州北部的叛乱,史称[[磐井之乱]]。大和朝廷很辛苦才把叛乱平定下来。据《日本书纪》的记载,继体天皇自公元507年即位后到定都大和的约20年里,大和朝廷内部或者说各地区间围绕着大王的宝座的争夺而存在着混乱状态,也暗示了继体天皇(大和朝廷)无法掌控九州北部地区的豪族。  公元531年,让位于皇子勾大兄(即[[安闲天皇]],这是日本历史最早的让位纪录),安闲天皇即位的当天,继体天皇去世。在《日本书纪》中,引用《[[百济本记]]》的记载“百济本记为文,其文云:大岁辛亥三月,军行至于安罗,营乞乇城。是月,高丽弑其王安。又闻,日本天皇及太子、皇子倶崩薨,由此而言,辛亥之岁,当廿五年矣”。 关于继体天皇去世的年龄,《古事记》记载的去世时的年龄是约40岁,《日本书纪》则记载为82岁的长寿年龄。 ==出身的争议== 二战后,将继体天皇视为现在的日本皇室之祖的新王朝论开始盛行。关于继体天皇与之前的大和朝廷的血缘关系,直到现在仍处于争议当中。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的记载,继体天皇的前任[[武烈天皇]]没有后嗣,因此越前(也有说法是近江)的“[[应神天皇]]5世孙”的继体天皇才被群臣拥立。但是《日本书纪》的皇室谱系图丢失一巻,失去了原来的正确世系。勉强从《上宫记》的逸文中才得出一份世系信息。但是,围绕着这种特殊的即位情况,产生了种种争议。 旧说尊重《古事记》、《日本书纪》的记载,认为继体天皇是大和朝廷5代以前的旁系远亲、地方上的有力王族。但是,二战后,对历史研究的政治力控制减少,特别是关于天皇的自由研究成为可能。在历史学界开始提倡继体天皇是与之前的大和朝廷无血缘关系的“新王朝的始祖(初代大王)”说。([[水野祐]]“三王朝交替说”) 根据这种说法,所谓的天皇万世一系的说法被否定,自出身不明的第26代继体天皇起,开始了大和朝廷新的大王家族。这种学说中,有的还更进一步的认为继体天皇无视近江的王族旁支(从皇族降为臣籍而产生的家族)息长氏,依靠武力控制了大和朝廷,篡夺了王位。  近年来,也盛行5世纪的大和朝廷的大王,不是特定的世袭王朝的说法。继体天皇之前的大和朝廷是各个地区豪族的联合政权,大王由各地区的豪族每隔一段时间选举产生,并不清楚大王的祖先是什么人。武光诚认为:继体天皇之前的大王是从很多的有力豪族中产生的,[[武烈天皇]]等原来的天皇世系并不真实存在,关于[[应神天皇]]的真实存在与否,也有很多种说法,不能确定。 然而,进入1980年代后,指出记载继体天皇出身的《[[上宫记]]》的成文有可能可以追溯到推古朝。因此,旁系王族说再次得到支持。即记载《上宫记》逸文的《释日本纪》中的“上宫记曰一传”所记述的:《上宫记》的作者引用了别的史料。虽然《上宫记》的真伪不明,但是其是根据更古老的史料而记载了大和朝廷世系。 即使采用继体新王朝说,现在的日本皇室也自继体天皇以来,保持了由男系继承的一千五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王朝。 ==家庭与世系== 后妃 皇后:手白香皇女([[雄略天皇]]的孙女、[[仁贤天皇]]的女儿、[[武烈天皇]]的姐妹手白香皇女。继体天皇在入主大和之前在越前就有不只一个妃子及很多的儿子,但是即位后娶了前任武烈天皇的姐妹为正式的皇后。这是政治婚姻,继体天皇将有着直系正统血脉的前任天皇的妹妹立为皇后,谋求与武烈天皇系融和的同时,以一种类似入赘的方式宣示其王位的正当性。) 妃:目子媛([[尾张连草香]]之女) 妃:稚子媛(三尾角折君之妹) 妃:广媛(坂田大跨王之女) 妃:[[麻绩娘子]]([[息长真手王]]之女) 妃:关媛(茨田连小望之女) 妃:倭媛([[三尾君坚楲]]之女) 妃:荑媛(和珥臣河内之女)  子女 [[钦明天皇]](即天国排开广庭尊,尽管继体天皇有很多的儿子,但是嫡子仍然是与手白香皇女所生的钦明天皇。) [[安闲天皇]](即勾大兄皇子,目子媛之子) [[宣化天皇]](即桧隈高田皇子,目子媛之子) 大郎皇子(稚子媛之子) 出云皇女([[稚子媛]]之女) 神前皇女(广媛之女) 茨田皇女(广媛之女) 马来田皇女(广媛之女) 豆角皇女([[麻绩娘子]]之女) 茨田大娘皇女(关媛之女) 白坂活日姫皇女(关媛之女) 小野稚娘皇女(关媛之女) 大郎子皇女(倭媛之女) 椀子皇子(倭媛之子,三国氏之祖) 耳皇子(倭媛之子) 赤姫皇女(倭媛之女) 稚绫姫皇女(荑媛之女) 円娘皇女(荑媛之女) 厚皇子(荑媛之子) ===世系=== 据《[[日本书纪]]》的记载:继体天皇是[[应神天皇]]5世孙(曾孙之孙),父亲是彦主人王、母亲是垂仁天皇7世孙振媛。但是,从应神天皇到继体天皇之间的4代世系,《日本书纪》没有记载。 勉强从[[镰仓时代]]《[[释日本纪]]》所引用的《[[上宫记]]》逸文才得出一份世系信息。这份资料中记载:凡牟都和希王(应神天皇)─若野毛二俣王─大郎子(意富富等王)─乎非王─污斯王(彦主人王)─乎富等大公王(继体天皇)。 据近年来[[黛弘道]]的研究指出,《上宫记》可能是推古朝的遗文,关于其内容的真实性和继体天皇真实的血统,和前文所述的几种说法有分歧,认为在原帝纪的编纂(钦明朝?)的同时,也编纂了世系传承。 ==日本天皇== 第一系  ▪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绥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宁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灵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 [[开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 [[成务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应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宁天皇]] ( 480-484) ▪ [[显宗天皇]] ( 485-487) ▪ [[仁贤天皇]] ( 488-498) ▪ [[武烈天皇]] ( 498-507) ▪ [[继体天皇]] ( 507-531) ▪ [[安闲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 [[钦明天皇]] ( 539-571) ▪ [[敏达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极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齐明天皇]] ( 655-661) ▪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统天皇]] ( 686-697) ▪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圣武天皇]] ( 724-749) ▪ [[孝谦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称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阳成天皇]] ( 876-884) ▪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圆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 [[一条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 [[三条天皇]] ( 1011-1016) ▪ [[后一条天皇]] ( 1016-1036) ▪ [[后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后冷泉天皇]] ( 1045-1068) ▪ [[后三条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鸟羽天皇]] ( 1107-1123) ▪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卫天皇]] ( 1141-1155) ▪ [[后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条天皇]] ( 1158-1165) ▪ [[六条天皇]] ( 1165-1168) ▪ [[高仓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后鸟羽天皇]] ( 1183-1198) ▪ [[土御门天皇]] ( 1198-1210) ▪[[ 顺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后堀河天皇]] ( 1221-1232) ▪ [[四条天皇]] ( 1232-1242) ▪ [[后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后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龟山天皇]] ( 1259-1274) ▪ [[后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见天皇]] ( 1287-1298) ▪ [[后伏见天皇]] ( 1298-1301) ▪ [[后二条天皇]] ( 1301-1308) ▪ [[花园天皇]] ( 1308-1318) ▪ [[后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后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长庆天皇]] ( 1368-1383) ▪ [[后龟山天皇]] ( 1383-1392) ▪ [[光严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 [[后光严天皇]] ( 1352-1371) ▪ [[后圆融天皇]] ( 1371-1382) ▪ [[后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 [[称光天皇 ]]( 1412-1428) ▪ [[后花园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门天皇]] ( 1464-1500) ▪ [[后柏原天皇]] ( 1500-1526) ▪ [[后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亲町天皇]] ( 1557-1586) ▪ [[后阳成天皇]] ( 1586-1611) ▪ [[后水尾天皇]] ( 1611-1629) ▪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后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后西天皇]] ( 1654-1663) ▪ [[灵元天皇]] ( 1663-1687) ▪ [[东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门天皇]] ( 1709-1735) ▪ [[樱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园天皇]] ( 1747-1762) ▪ [[后樱町天皇]] ( 1762-1770) ▪ [[后桃园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 [[明仁天皇]] ( 1989-今)  ==参考文献=={{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128,7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