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次編輯
變更
郑胜宁
,→人物经历
== 人物经历 ==
中国 [[ 黄杨木雕 ]] 历史悠久,风格淳朴。在多种民间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被尊为木雕之首,深受世界各地收藏家青睐。郑胜宁先生在黄杨木雕领域辛勤耕耘了五十多个春秋,他家学渊源来自岳父,黄杨木雕一代宗师——— [[王凤祚]]先生,得其“传神写真,质厚俊爽”之真窍,又有艺术院校培养扎实的美术功力。
1958年8月,未满16岁的郑胜宁在6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乐清木雕厂,与木雕结缘,走上雕刻之路。8小时工作制,每天下午四点半下班后,大部分人放工回家了,他独自留在车间里继续琢磨,一凿一凿,一门心思雕琢他的木头。
黄杨木雕技法繁复,没有一定的功夫花下去,不可能游刃于木头之上。郑胜宁凭借刻苦和天赋,很快在行业中崭露头角。1964年,他创作的木雕作品《套马》在北京展出获得一致好评,并发表于当年《美术》杂志 <ref>[http://meishu.goooc.net/ 《美术》杂志 ]《美术》杂志官网</ref> ,还拿到了6元稿费,那年他21岁。
如今,已功成名就的郑大师,依然在他的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他的作品《那一年》,在“纪念中国根艺美术学会<ref>[http://www.craaw.com/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 ] 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官网</ref>成立30年暨开创中国根石美术事业34年精品展”中获得了“[[刘开渠]]根艺奖”特级精品奖。这是一棵圆形的枯树根,树窝里躺着一个安静的小婴孩,“那一年”指的是1942年农历腊月里,郑胜宁出生的年份,也是中国最艰难的一年。
郑胜宁说,有一回他去[[开化]]寻找木料,这棵已经开始枯烂的树根,被丢在路边,他便捡了来创作。“枯树根,象征着当时恶劣的环境。新生儿即是自己,也是希望。”
郑胜宁在黄杨木雕、根雕以及室内外雕塑艺术领域里耕耘了50多年,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多年来共创作黄杨木雕、[[ 根雕]] 数百件,不少作为国家的礼品展出。在一般人的理念里,木雕艺术是一种带有既定的程序和规范的传统艺术,但郑胜宁赋予传统木雕艺术特色和创新。
年逾古稀的郑大师也不服老,竟还跑到中国美院<ref>[https://www.caa.edu.cn/ 中国美院 ]中国美院官网</ref>雕塑系进修学习,跟着年轻人一起听课,他说:“木雕是做减法,但艺术本身要做加法,不断给自己充电,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