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甄梦初

移除 3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医学世家 衣钵薪传——记岭南医家甄梦初学术之传承'''</big>
古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家学渲染,代代相传,继承发展,使臻完美,而成世家。老一辈的[[广州]]人大概还记得,解放初期,在解放路一带的甄家医馆,名声显赫,口碑很好,医馆主人叫甄梦初。 <big>'''甄梦初(1909-1990)'''</big> 又名兆熊,号幹达。 [[ 广东 ]] [[ 开平 ]] 县人,是建国以来广东省授予的第一批名老中医之一,德馨粤南北,誉享省港澳。甄梦初、 [[ 张贵善 ]] 夫妇与两个儿子甄驾夷、甄抗夷。
== 世家传略 ==
甄梦初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祖父甄氏金光公,业中医药20余载,年48去世。其父甄显松为药业工人,经营中药材买卖,其母李瑞琴略通医道,善手法正骨,常为乡里宗亲疗疾治病,求医者众,甄先生耳濡目染,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涉猎一些简单的医学入门典籍。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他对医道渐有所悟,医学志趣越浓,自此确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至甄梦初这一代,甄家医药业真正得到发扬光大,而闻名于岭南。
 ''' 甄梦初'''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祖父甄氏金光公,业中医药20余载,年48去世。其父甄显松为药业工人,经营中药材买卖,其母李瑞琴略通医道,善手法正骨,常为乡里宗亲疗疾治病,求医者众,甄先生耳濡目染,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涉猎一些简单的医学入门典籍。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他对医道渐有所悟,医学志趣越浓,自此确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至甄梦初这一代,甄家医药业真正得到发扬光大,而闻名于岭南。 '''甄梦初''' 先生之父辈在 [[ 广州 ]] [[ 香港 ]] 均有生意买卖,故甄先生少年时期就于两地居住,1926~1929年间,分别在广州培正学校及香港圣约翰学校接受现代教育。1929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接受了正规医学教育,由于学习勤奋、医道悟性高,甄先生在广东中医专门学校还没毕业时,就得到校长陈任枚的赏识,在广东中医院出任主诊医生。毕业后,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广州、香港、澳门一带开设医馆。抗战爆发,甄先生举家北迁,开业于韶关市。由于学验俱丰,医术精湛而名噪粤北,活人无数。所谓“医者之道,仁心第一,仁术第二。急病者之所急,体病者之情伤,务求心德一致,悯恤之心不可因人而异。”甄先生为人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且以不论报酬之厚薄,出诊路途之远近而为病者所称颂。虽医业繁忙,先生仍热心于公益事业。当时国难当头,抗日将士、家属缺医少药,鉴于天职所在,遂毅然担负起韶关市患病官兵及出征家属医疗服务队东河区队长之职,而行管理及义务诊治之责,为粤北将士及人民的医疗保障工作做出了贡献。1940年11月,与江济时、江汉荣、李家任、吴粤昌等当时的名医一起发起并组办了“广东医药旬刊”,成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医学刊物之一。
抗战胜利后,甄先生复回广州执业,为使自己的医术更精、医理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多次到省、市中医院进修班及针灸班深造,以致医理学验更臻深化。先生更热心公益,关注社会群体,1946~1956年先后兼任广州市人力手车工会惠福区医务主任、市茶居工会医事顾问、市理发工会医事顾问等职务。
巡檢員、waterh
17,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