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殷周时期

移除 12 位元組, 4 年前
澄清几个问题
== 澄清几个问题 ==
本世纪以来,有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变革莫过于殷周之际[63] 。虽然已有学者对此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64] ,但就思想领域而言,有些重要问题仍有必要予以澄清。主张殷周之际思想发生了变革,最主要的证据有三条:第一,认为周人提出了“天”观念;第二,认为殷代没有“德”观念,是周人创造了这一范畴;第三,认为殷人重鬼神,周人重人伦。下面逐一展开分析。
第一,“天”观念不是周人首先提出来的,殷代已经有了“天”观念。过去认为殷代没有“天”观念,是由于未能深入发掘甲骨卜辞中的“天”,因而对文献中的“天”疑虑太重,不敢轻信。我们肯定了卜辞中的被崇拜、被祭祀的“天”的存在,文献中的相关资料自然也就可以与之互为印证。从殷代“天”的内涵看与周代没有什么大异,是一脉相承的。具体内容前文已经论述,不再重复。有的学者提出,殷代思想中虽有“天”观念,但“自然属性比重大,社会属性比重小”;经过周人的改造,“其性质则由一个自然的主宰转变为社会的主宰”。说周代的“天”观念理性成分较多,这无问题;但把殷代的“天”说成“自然的主宰”,与社会无干,则难以说通。作为一种具有神灵集合特征的“天”概念,它是制约世俗政治生活的,如卜辞“天弗祸”、“天作祸”(《乙编》1185 )、 “天今三月雨”(《粹编》809)。若与社会生活完全无关,人为什么会卜问它呢?参照有关传世文献, 这一问题更是不释自明了。总之,用“属性”转变说论证殷周思想的变迁,缺乏说服力。
第二,“德”观念不是周人提出来的,殷代已有“德”观念。较早注意这一问题的是杨荣国。他提出,殷代已有“德”观念,甲骨卜辞中有“德”字[65] 。后来,温少峰作专题论文《殷周奴隶主阶级“德”的观念》,具体考察了殷代的“德”观念。他参考了徐中舒的研究成果,举出四条卜辞为证:
== 殷周思想倾向 ==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