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蒼耳

增加 8,13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蒼耳'''</center><img src="http://kplant.biodiv.tw/%E8%92%BC%E…”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蒼耳'''</center><img src="http://kplant.biodiv.tw/%E8%92%BC%E8%80%B3/%E8%92%BC%E8%80%B307.JPG" width="220"><br> <small>[http://kplant.biodiv.tw/%E8%92%BC%E8%80%B3/%E8%92%BC%E8%80%B307.JPG 原圖鏈結] [http://kplant.biodiv.tw/%E8%92%BC%E8%80%B3/%E8%92%BC%E8%80%B3.htm 圖片來自認識植物]</small>
|}
</div>
'''苍耳'''([[学名]]:{{lang|la|''Xanthium sibiricum''}})为一年生[[草本]],属于[[菊科]][[苍耳属]]。菓實為「苍耳子」,蒼耳子又名'''葈耳實'''、'''羊負來'''、'''羊帶來'''、'''道人頭'''、'''胡寢子'''、'''胡蒼子'''<ref>《實用中草藥圖典》商務印書館,第13頁</ref>。

== 形态 ==
*一年生[[草本]],苍耳高约20~9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
*近根部的茎为紫色,上部的茎为绿色,有紫色条状斑点;
*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的叶片互生,叶长5~20厘米,宽4~16厘米,先端尖,边沿有不规则粗齿,或浅裂成三片,基部为心脏形,叶柄长3~10厘米。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性花,雌雄同株;
*[[果实]]为倒卵形或卵圆形,遍身密生坚硬的钩刺,极易附着在人的衣服或动物的皮毛上。

== 分布 ==
野生於山坡、草地及路邊、水流旁草丛或灌木丛中。在中国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东亚、俄罗斯、伊朗、印度、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 名称 ==
苍耳子最早的记载是《[[诗经]]》中的“'''卷耳'''”和《[[尔雅]]》中的“'''苓耳'''”<ref>网络上许多电子版本常误作“苍耳”,经查宋监本尔雅,实为“苓耳”。</ref>。同時也在《[[莊子]]》寓言中〈[[野人獻芹]]〉中亦有出現過。
作为药品,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枲耳实'''”,列为中品。在[[唐朝|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食治]]》中始作“'''苍耳子'''”<ref>即《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原书第26卷</ref>。

=== 学名 ===
据2012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ref name="名录">[http://data.sp2000.cn/2012u_cnode_c/show_species_details.php?name_code=9edf5f04-db2e-41f0-b4b7-4d0e4ffea84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2版]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3062225/http://data.sp2000.cn/2012u_cnode_c/show_species_details.php?name_code=9edf5f04-db2e-41f0-b4b7-4d0e4ffea845 |date=2013-10-23 }}。</ref>,苍耳的标准学名为{{lang|la|''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其异名有{{lang|la|''Xanthium indicum'' Klatt}}、{{lang|la|''Xanthium japonicum'' Widder}}、{{lang|la|''Xanthium strumarium'' L.}}及{{lang|la|''Xanthium strumarium'' L. var. indicum Debeaux}},表示的都是同一物种。

在其拉丁名{{lang|la|''Xanthium strumarium''}}中,其[[属名]]“{{lang|la|Xanthium}}”来自于[[古希腊语]]“{{lang|grc|ξανθός}}({{lang|grc-Latn|xanthos}})”,意为“金黄色”,其[[种加词]]“{{lang|la|strumarium}}”意为“如垫子般膨胀的”,以描述其种子在成熟时由青色变为金黄色,同时膨胀起来的特征。<ref name="Dharmananda">Dharmananda S. Safety issues affecting Chinese herbs: The case of Xanthium. Institute for Tradional Medicine- European Branch, Vol. 1. 2003. p. 1-8.</ref>

== 应用 ==
=== 食用 ===
在中国,苍耳的叶子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在[[阿萨姆]],其嫩花顶部及其下两片嫩叶亦作为叶用蔬菜食用,用水煮沸<ref name="pharmacy" />。
据报道<ref name="Delhi">Chopra RN, Nayar SL, Chopra IC. Glossary of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New Delhi: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1945. p. 259.</ref>,毒性物质会在洗净及烹饪过程中被去除。于此相似的是在中药苍耳子的炮制过程中,炒苍耳的毒性明显小于生品苍耳。

=== 药用 ===
{{medical}}
苍耳的果实称'''苍耳子''',在中医中可入药。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 功用:通鼻窍,散风湿,止痛。
* 应用:用于风寒头痛,[[风湿]]痹痛,[[湿疹]]瘙痒,[[疥疮]]
* 用法用量:3~10克。煎服或入丸散。
*本品治痳瘋及梅毒性神經痛有效。

苍耳的地上部分('''苍耳草''')亦可入药,与苍耳子不同之处在于性微寒,可清热。<ref name="中药学">{{cite book zh |author=雷载权 |coauthors=陈松育、高学敏 |title=中药学 |publisher=[[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date=1995 |pages=37 |accessdate= |id=ISBN 978-7-5323-3706-4 }}</ref>

=== 毒性 ===
苍耳最早在明《[[本草品汇精要]]》中提到“有毒”。《[[本草纲目|纲目]]》谓“有小毒”。《千金食治》茎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动物食用并消化足够量的苍耳苗将导致其死亡<ref name="pharmacy">[http://www.greenpharmacy.info/article.asp?issn=0973-8258;year=2010;volume=4;issue=3;spage=129;epage=139;aulast=Kamboj Phytopharmacological review of Xanthium strumarium L. (Cocklebur)]{{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Pharmacy</ref>。在西方文献中,苍耳并非一种药用植物,但却为人所共知的有毒饲料植物(如牛、猪、马、家禽等)<ref name="Dharmananda" />。
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100g可致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甚至昏迷,重则出现呼吸、循环、肝肾功能衰竭。<ref name="中药学"/>

另外,在部分人身上,苍耳还会导致[[过敏性皮炎]]<ref name="pharmacy" />。

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为[[苍耳子苷]]({{lang|en|strumaroside}}),含于[[脂肪蛋白]]中,炮制苍耳子就是使脂肪蛋白中所含蛋白遇高热[[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易溶出,以去其毒性<ref name="xv">徐涛.苍耳子炮制工艺的改进[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2):60.</ref>。刘树民等<ref name="刘树民">刘树民,姚珠星,张丽霞.黄芪对苍耳子肝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1):17-20.</ref>认为苍耳子的肝毒作用机制是抑制了机体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酶系和非酶系,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引起细胞损伤。

有研究认为<ref>张婷婷.苍耳子毒效学及毒性机制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0.</ref>,苍耳子的非[[苷类]]部分亦具有一定的毒性,该部分主要含有[[毒蛋白]]及[[糖类]],并认为其中毒蛋白可能为毒性成分之一。苍耳子的毒性物质很可能包含多种成分,其联合作用引起毒性反应,因为苷类和非苷类分离后单独作用的毒性均没有原生药苍耳子的毒性大。

在中国,苍耳子的中毒,往往是因为炮制的不当造成,比如受热不均造成未炒透、炒制时间不足等等<ref>汪洋.中药苍耳子的毒性物质基础及中毒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ref>,故而苍耳子在药用时必须炒至焦黄,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被溶出<ref>龚干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6.</ref>。


== 起源问题 ==
现代所说的苍耳({{lang|la|''Xanthium strumarium''}})很可能起源于北美,如上所述,在现代植物学中{{lang|la|''Xanthium strumarium''}}与《[[中国药典]]》规定之苍耳子{{lang|la|''Xanthium sibiricum''}}属同义词,但是中国自[[先秦]]的《诗经》、《尔雅》便记载有“耳”这种植物,则该种植物很可能是与{{lang|la|''Xanthium sibiricum''}}相近的另一种苍耳属植物。

== 参见 ==
* 《本草綱目·草部》
* 杨慧明《苍耳子中毒致死3例报告》,《新医学》第30页, 1976年7月1日
* 李灵芝《苍耳子中毒致死1例案例报告》,《吉林法医》第38页, 1991年2月1日
* 赵振霄、徐岩《急性苍耳子中毒致肾功能衰竭1例》,《康复与疗养杂志》第23页,1996年11月1日

== 参考文献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42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