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次編輯
變更
武庚
,增加内链
公元前1122年,西伯姬昌之子姬发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鄘(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鄘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见[[《史记·周本纪》]])<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jj/011.htm 三家注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国学导航,2017-12-27</ref>。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鄘、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 [[ 河南 ]] 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 。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为了安定殷侯,周公[[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以成王之命封武庚的伯父微子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微子以及宋国的历任国君嫡系子孙以“宋”为氏,传延至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其后裔子孙为不忘故国,以宋为姓,尊微子为宋姓始祖,商丘是宋氏祖地,这即是“天下宋氏是一家”和“天下宋氏源于商”之缘故。武庚因复国失败被杀后,其后裔不忘宗祖,有少许留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附近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因逃难分支到今河南省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 [[ 山东 ]] 省临沂、郯城;山西省河曲、陕西省柞水、大荔以及江苏省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海外,到了扶桑国(今墨西哥)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了五洲四海。
[[《通志·氏族略》]]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由于微子是纣辛的庶兄,武庚的伯父,同为“子姓”商之后裔,故有“殷宋一家”之说。自武庚复国失败被杀、微子立“宋国”、称“宋公”之后,殷商遗民便成为华夏民族由子姓最早分流而成的宋姓、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同时以宋姓(也有以殷宋)、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命名的村庄、营寨、集镇、城市、山川、河流等开始出现。
由子姓分流的宋姓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因避讳、逃难等原因改成了宋姓。如五代时辰州(在今湖南省邵阳、怀化地区西部)的蛮酋人改姓为宋、北宋时西夏党项族改姓为宋、[[明代]]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为宋一诚、[[清朝]]时贵阳府有得宋姓于元朝的土司、满洲八旗嵩佳氏改姓为宋,这些均为少数民族改姓;还有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族人被迫使用[[日本]]的冈田、本田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用宋姓等。也有因名门望族而取先辈之名或字另立姓氏的,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儒家]]圣人[[孔子]]的六世祖,“孔子之先,宋之后也”﹙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所以有“孔宋同源”之说。今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满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而殷姓在先秦时由于“殷”与“衣”古音同,遂有殷姓成为衣姓;北齐时因忌讳废帝高殷,由殷姓改为汤姓;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讳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由殷姓改为商姓、汤姓、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音佳氏改为殷姓等等。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殷姓。
==邶城遗址==
邶城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南16公里。乾隆 [[ 《汤阴县志》 ]] 载:“邶城在县东三十里,此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封纣子武庚于此。”
公元前1122年,武王攻克朝歌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正式继承殷商天命,建立[[西周王朝]]。为了控制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武王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邶城,让他以族长的身份继续统率殷商遗民。同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督武庚,号称“三监”。
周公旦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他曾跟随武王伐纣,功勋卓著。灭商以后,又与召公奭一起辅佐武王。二年后武王死,其幼子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留在殷都作“三监”的管叔、蔡叔由怀疑而至不满,武庚乃乘机串通“三监”联络东方故旧殷、东夷、淮夷、徐、奄、蒲姑、熊等族十七国,起兵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