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次編輯
變更
武庚
,图片编辑
|-
| <small>'''中 文 名'''</small> || <small>武 庚</small> || <small>'''出 生 地''' </small> || <small>[[朝 歌]]</small>
|-
| <small>'''别 名'''</small> || <small>禄 父</small> || <small>'''逝世日期''' </small> || <small>前 1118 年</small>
|-
| <small>'''国 籍'''</small> || <small>中 国</small> || <small>'''职 业''' </small> || <small>君 王</small>
|-
| <small>'''民 族'''</small> || <small>[[华 夏 族]]</small> || <small>'''重要事件''' </small> || <small>三 监 之 乱</small>
|}
==='''复国失败'''===
[[File:三监之乱.jpg|缩略图|右|[http://www.zmdtvw.cn/d/file/p/2017/01/04/114b39c3a2ab9659e08d9cc1eb254c05.jpg 原图链接] [http://www.zmdtvw.cn/showinfo-66-78139-0.html 来自历史上的今天的图片]]]
公元前1122年4月29日,[[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宣布周朝建立,准备将商地分封,可是他又一转念,周本是商王朝的一个西方属国,如今取代了纣王的统治地位,殷商遗民会不会服周的统治呢?于是周武王马上召集师尚父姜太公,召公和周公商议这些问题,姜子牙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及其处境,他说:“殷商的顽固分子及敌视西周的大臣,立即处死,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周公不同意姜太公的看法,他说:“对于殷商的大臣,应加以区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杀;无罪者不杀,还应利用。”最后,周公提出了分化利用的主张,他说:“既要进行武力监视,又要施以笼络才是。”周武王听了频频点头。最后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决定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统治殷商的余民。
武庚因复国失败被杀后,其后裔不忘宗祖,有少许留在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附近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汤”、“禄”为姓。也有因逃难分支到今河南省南阳、内乡、镇平、西平、汝南;山东省临沂、郯城;山西省河曲、陕西省柞水、大荔以及江苏省句容等地;还有的东渡海外,到了扶桑国(今墨西哥)的拉文塔、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以及华华洲等地,把人类文明传播到了五洲四海。
[[《通志·氏族略》]]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由于微子是纣辛的庶兄,武庚的伯父,同为“子姓”商之后裔,故有“殷宋一家”之说。自武庚复国失败被杀、微子立“宋国”、称“宋公”之后,殷商遗民便成为华夏民族由子姓最早分流而成的宋姓、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同时以宋姓(也有以殷宋)、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命名的村庄、营寨、集镇、城市、山川、河流等开始出现。
由子姓分流的宋姓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因避讳、逃难等原因改成了宋姓。如五代时辰州(在今湖南省邵阳、怀化地区西部)的蛮酋人改姓为宋、北宋时西夏党项族改姓为宋、 [[ 明代 ]] 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为宋一诚、[[清朝]]时贵阳府有得宋姓于元朝的土司、满洲八旗嵩佳氏改姓为宋,这些均为少数民族改姓;还有日本侵占 [[ 台湾 ] 期间,台湾土著族人被迫使用 [[ 日本 ]] 的冈田、本田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用宋姓等。也有因名门望族而取先辈之名或字另立姓氏的,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儒家]]圣人[[孔子]]的六世祖,“孔子之先,宋之后也”﹙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所以有“孔宋同源”之说。今朝鲜族、东乡族、土家族、 [[ 满族 ]] 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省的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而殷姓在先秦时由于“殷”与“衣”古音同,遂有殷姓成为衣姓;北齐时因忌讳废帝高殷,由殷姓改为汤姓;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讳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由殷姓改为商姓、汤姓、戴姓;清朝时满洲八旗音佳氏改为殷姓等等。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殷姓。
殷商遗民中由子姓分流而出的宋姓人口现约112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81%;居当今中国百家大姓第22位。殷姓、商姓、汤姓和禄姓则排列在100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