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董仲舒
,無編輯摘要
[[File:Dong zhongshu.jpg|thumb|200px|董仲舒画像]]
{{儒学}}
'''董仲舒'''({{bd| 公元 前179年|| 公元 前104年||董仲舒}}),[[西 汉漢]][[思想家]],[[西漢]][[廣川國| 广 廣 川]]( 今[[河北]][[ 枣强景縣]][[廣川鎮]] ,一说[[ 景县大董故庄村]])<ref>[http://www.he.xinhuanet.com/jiaodian1/2005-09/13/content_5120193.htm 董子故里今何在?名人之争显百态]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025406/http://www.he.xinhuanet.com/jiaodian1/2005-09/13/content_5120193.htm |date=2015-09-24 }}</ref>人。董仲舒是一個西漢 的儒生。专治《[[ 春秋公羊传儒學大師]] 》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為[[ 唯心主義]]哲學家和 今文 经經學大師。[[漢景帝]] 大师 時任博士 , 與講授《[[ 古文公羊春秋]]》。[[ 孔安國漢武帝]] 齊 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 名 ,曾指導的《[[ 司馬遷舉賢良對策]][[經 》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社會需要相結合,兼容並蓄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 學]] 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 之 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 說 ,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其後,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著書寫作。這以後,朝廷每有大事商議,皇帝即會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問他的建議,表明董仲舒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歷經四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