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
次編輯
變更
郑守仪
,→人物经历
* 海洋原生动物学家 女,1931年5月生,广东中山人。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1956年回国。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0906-t20090624_1803010.html ]中国科学院 </ref>
== 人物经历==
* 1931年5月20日,郑守仪出生于 [[ 菲律宾 ]] 的一个爱国华侨家庭。“寄人篱下”的屈辱和心酸,坚定了她回归祖国的决心。
* 20岁那年郑守仪在商科学校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然而,只上了一节课她就被无情地辞退了。因为她向学生介绍了自己是中国人,下课后校长把她叫去:“很抱歉,当局有规定,外国人是不能在公立学校任教的。”
* 无异于一枚尖利的钢针在她毫无防范时,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这成为她挥之不去的梦魇、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她按捺不住驿动的心,开始默默地寻找机会:“我也有自己的国家,我一定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1954年大学毕业,她获得了双学位,并免试进入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专修生物学。
* 她执着、踏实,顶着严寒,冒着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祖国广阔的海疆,完成了中国海域1500多种现代有孔虫的分类描记,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达320余万字。并多次获得各级自然科学奖。
* 回中山市三乡镇寻根,始终是她一名归国华侨魂牵梦绕的思念。在一次堂兄回国时,他们终于结伴回到了梦中依恋和牵挂的故乡,见到了血浓于水的乡亲,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此后她在家乡举行的科普报告会加深了她与乡亲们的了解和沟通。
* 郑守仪曾任 [[ 青岛市 ]] 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她先后请辞了这两个职务。1983年后又被推选为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郑守仪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后,人们常说,这是她爱国之心绽开的似锦繁花,报国之志结出的累累硕果。
* 作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郑守仪不仅填补了我国有孔虫研究领域的空白,还发现了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她独树一帜,成为世界领先的有孔虫专家,其成就为世人瞩目,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载入美国有孔虫研究的经典巨著《有孔虫属及其分类》,并广泛为世界同行所采用。
* 创新,使她的研究工作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有孔虫是海洋单细胞动物,平均个体只有1毫米大小,研究难度较大。上世纪末开始,郑守仪独辟蹊径,亲自雕琢,尝试着将有孔虫制作成放大了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模型,迄今已完成250多种,每个足有鹅蛋或拳头般大小,有孔虫的直观性赫然在目,从而开拓了有孔虫研究的新思维、新视野。<ref>[http://news.163.com/13/0128/05/8M9JQRUM00014AED.html]郑守仪院士科研成果走出深闺后</ref>>
'''犹如惊鸿一瞥'''
* 2000年年底,国际著名科学家、 [[ 美国 ]] 国家科学基金会海洋地学部主任[[哈克]]博士来青参观了郑守仪有孔虫实验室,当看到郑守仪制作的上百个有孔虫模型时,哈克博士喜出望外:“非常震撼,莫非看到了[[亨利·摩尔]]雕塑的缩影?”他走近有孔虫模型展架仔细地端详着,感慨万千,心悦诚服地说:“太好了,这是对世界有孔虫研究和应用的真正贡献!”
* 2003年,郑守仪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国际大奖库什曼有孔虫研究突出成就奖。
* 青岛市委市政府资助的一百万元专项科研经费使郑守仪的科研工作如鱼得水。她用这笔经费监制了40多个按照原模放大而成的大型石雕,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供人们鉴赏游览。
* 这一重要发现使郑守仪彻夜难眠,她要尽快地让家乡一万年前的 “小巨人”浮出水面,与乡亲们见面,当即决定增加这6种有孔虫的大型石雕。为了提醒人们,这6种大型石雕被安置在有孔虫雕塑园入口赫然醒目的位置。
* 有孔虫雕塑园及博物馆落成那天,哈克博士不远万里,从大洋彼岸如期而至。他紧紧地握着郑守仪院士的手说:“祝贺你,你为你的祖国赢得了一个新的世界第一。”美国的《科学》杂志、法国的《研究》杂志等都及时地进行了报道。
==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60年代,合作完成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70年代以来,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已描记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代种类1/4。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和生态特征,作为环境参数,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为了使微小的有孔虫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科普教具,开创了有专利权的有孔虫属种宏观模型制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