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吳保初

增加 4,04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簡介 ==
 
===渡海省親,“刲膺肉以療”,以盡孝道===
===得慶軍幕府張謇、朱銘盤和周家祿指授===
幼年即隨其父吳長慶在江蘇浦口軍營隨軍讀書。得慶軍幕府[[張謇]]、[[朱銘盤]]和[[周家祿]]指授,深得教益。父喪回籍後,曾隨母拜見時任四川總督的[[劉秉璋]]。劉與吳長慶為至交,問保初《五經》,保初生疏,遭劉訓斥,從此發奮求學。回京後,拜禮部侍郎[[寶廷]]為師,受清流派影響甚大,為以後詩文功底打下了堅實基礎。  ===雙梧閣談詩論藝=== 光緒二十一年( 1895),補授刑部山東司主事。旋派充貴州司主稿、秋審處幫辦,任職 不畏權勢 力平董裕 [[沈曾植]]也正在刑部任職(1889年後,沈改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兩人的交往即始於此。1899年,沈曾植應[[張之洞]]之邀,北上武昌幫助張氏創辦兩湖書院。仕途失意的吳保初也來到武昌,常到沈 冤獄 的雙梧閣談詩論藝
===《陳時事疏》=== 光緒二十三年,鑑於甲午戰敗 沈曾植有一詩記述 朝廷下詔求直言,保初乃上《陳時事疏》,洋洋灑灑萬餘言,希望皇上 曰: 怵危亡” 而“謀富強”。因照例應由堂官代奏,時任刑部尚書的剛毅,抑不上達。 保初一怒辭官 郎意氣狎龍虎 回到了家鄉廬江 未惜屈曲居世間 然而 雲鱗東西偶舒卷 他的奏疏在上海報紙上登了出 仕已去 ,以致出了大名 非等閒 [[範當世]]稱其“以行得官以言去 落葉聲乾旅懷積 古人如此亦堂堂 錦衾夢冷麗情閒 他回到家鄉便又捐田又設義塾 藏書萬卷足歸隱 還廣結賓客,待到從廬 遷往上海時,身邊已經沒幾個錢了 漢風塵凋玉顏 後來吳保初貧依故人為食客,終不復仕。他後期自號癭公,癭者,贅疣也,蘇軾說“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於人,皆物之病也 ,可見自棄如何。
===《送任父之申江》===
   未必逢天怒,陰霾黯紫宸。
=== 兩次上 朝廷,痛陳時弊,請求變法===吳保初在刑部任上時,“勤於吏職”,(見章太炎 與東撫 清故刑部主事吳君墓表》)“持律守正,嘗平反裕董氏之大獄”,(見康有為《吳彥复墓誌》 )名震一時。吳保初雖官拜僅六品,卻在晚清維新變革潮流中做了兩件了不起的大事,即兩次上書朝廷,痛陳時弊,請求變法。第一次是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甲午戰敗,他應詔上 奏《陳時事疏 ===,倡導變法維新,被時為刑部尚書的剛毅壓下,後在上海報紙發表。光緒二十六年,他致書《與東撫書》,要求 [[ 袁世凱 ]] 支持光緒皇帝,實行維新變法。 第二次上書是在 光緒二十七年 ,也就是庚子“義和拳”大起,八國聯軍入侵,清政府蒙辱簽定《辛丑和約》以後 ,他又入京上《請還政疏》,請求慈禧太后歸政於光緒帝, 其書“ 切直,當 忌之 ”。(見章太炎《清故刑部主事吳君墓表》)幸好,他這次上書沒有招致殺身之禍,一方面是清政府自戊戌變法之後,已是風雨飄搖,無暇顧及;另一方面,李鴻章暗中保護也是至關重要的 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說:“廻鑾以後,薄海所想望者,唯此一舉,然莫敢言也,唯君毅然犯政府所最忌而言之。”雖然他是“披瀝直陳”,其目的卻是為了“挽人心而延國命”,“直言所以竭忠”。然而,此疏又被剛毅所格,沒有上達,但疏語卻被世人流傳,聲震天下。
===徜徉於革命與維新之間===
此後,吳保初多寓居上海,徜徉於革命與維新之間。南北士人,訪晤不絕。尤其難能可貴的,吳保初還“屢以身家遮蔽”革命黨人“章太炎、沈翔雲之徒”。 [[ 章太炎 ]] 曾因《蘇報》案被捕入獄,保初又多方營救。表現了吳保初的思想始終與時推移,始終立於先進者行列的可貴品質。袁世凱授直隸總督時,招君遊天津,月致用度甚豐,但開出的條件是,先生不得議政事。保初終年鬱鬱不樂。袁罷職後,保初念與袁有兄弟之誼,與之往來唱和。
光緒末,袁世凱新貴後,吳保初贈詩給袁,寫道:“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聖朝”。但袁不肯採納。因此,袁雖贈以重金,保初也斥而不受。其志向之高潔,在其所作《答周彥升》詩中可見一斑:
其妹吳亞男曾將自己從祖上分得的嫁資,賑濟貧苦,資助公益事業。在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回國履新,吳亞男購洋房、汽車相贈,並稱“是為國家,非為孫先生也。”一時傳為美談。<ref>[https://www.sohu.com/a/296776050_223863?sec=wd 廬江故事,味濃情長!一起來聽聽吳老帥的故事]</ref>
==吳彥复墓誌==
[1919年] 康有為
 
光緒之年,郎曹有二公子,為潮陽丁惠康叔雅、廬江吳保初彥复,並以文學才節顯聞於世。然皆不得志,行吟澤畔,一發於詩。叔雅鬱鬱不得志,早逝。吾蒙難後,訪吾於香港,猶一執手縱談國事。而彥复哀戊戌之難,流涕賦詩,曾發憤上章,為亡人訟冤。辛丑和議成,請變法歸政,辭旨切直,震一時。宣統五年癸丑正月十六日卒,竟不得面也。悲夫!彥复才志卓犖,憂國好事,多識海內通人名士,生遘時變,俯仰身世,託之於詩,要眇清勁,蓋得乎韋柳荊公,而激楚可歌。其文似漢人,有《北山樓詩文集》,弁冕皖人矣。父長慶,以提督駐兵金州。彥复年十六,渡海到股救父疾。朝旨褒孝,授主事,補山東司、貴州司幫辦秋審處。持律守正,嘗平反裕董氏之大獄,有名;以例當擢直隸州,君欲得御史以發其志,不受。丁酉應詔直言,為尚書剛毅所格,遂棄官。母王太夫人遺財豐溢,君散以養士恤孤,舍田千畝為義塾卹族。及朝市既變,沉隱滬瀆,則已貧甚,典衣留客,行吟憂傷,不得永年。卒年四十有五,葬於上海靜安寺側。妻合肥黃氏,能紀其家。長女弱男,次女亞男,並慧。越歲己未,其長婿章士釗請康有為銘其墓。銘曰:
 
才士也夫!嗟遘時變也。詩人之墓夫!長遺欣羨也。黃歇浦中,靜安寺側,萬歲千秋,無有後厄。<ref>[http://www.cnthinkers.com/thinkerweb/literature/441963 中國思想與文化名家數據庫>吳彥复墓誌>[1919年] 康有為]</ref>
 
==張謇寫有《吳彥复哀詞》==
 
“十年寥落吳公子,家國艱辛不自由。世論推歸南部黨,詩才寄與北山樓。金銀散客貧能壯,鶯燕離巢說尚愁。萬事分明一杯水,逍遙今看海鯤遊。”
 
==“貧至無法買藥,叫號而絕”==
吳保初工詩文,善書法,著有《北山樓集》。書法追摹褚趙,嫵媚蘊藉如其人。與吳昌碩、羅振玉亦常來往,據王個簃在《苦鐵印選序》中回憶,吳昌碩一共為吳保初刻了二十餘方印章,現藏於南通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還藏有一方吳昌碩刻的“合肥龔心銘並弟心釗廬江吳保初安吉吳俊同時鑑定金石之印”。羅振玉亦曾為吳保初治印兩方,均為漢制白文,分別是:吳保初印與吳君遂。
吳保初很有魏晉風度。他雖為名門之後,最後卻“貧至無法買藥,叫號而絕”。袁世凱為直隸總督時,曾招吳保初入津門,並勸他入京复仕。袁世凱曾是吳長慶的手下,又是吳長慶的義子,吳保初完全有理由享受這一待遇。但當他來到天津後,發現袁世凱的用心只是憐憫他,“月致常廩,而約不得議政事”,(見章太炎《清故刑部主事吳君墓表》)這樣苛刻的條件讓吳保初無法接受,致使他心情抑鬱,遂南歸,隱居上海,杜門謝交遊,而貧益甚。他曾自述:“丈夫餓死尋常事,何必千金賣自由”,“終是直鉤無所獲,不如歸去抱空山”,士大夫的氣節躍然紙上。<ref>[http://www.guoxue.com/master/shenzengzhi/szz08.htm 從沈曾植為吳保初墓誌書丹說開去]</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