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良俊

增加 351 位元組, 4 年前
修正筆誤
'''何良俊'''({{bd|1506年||1573年||H}}),字元朗,號柘湖。 [[明代]] 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ref>《四友齋叢說》卷一-{云}-:“尝记得小时,余年十六岁为正德辛已(1521年)。”</ref>。字元朗,號柘湖。曾任南京翰林院孔目。著有《柘湖集》、《何氏語林》、《四友齋叢說》等書<ref>{{cite book|author= 徐桂峰 |title=《藝術大辭海》 |publisher=辭海出版社 |location=台灣 |date=1991-06-01 |accessdate=2019-09-28 }}</ref>
  ==生平事蹟== 正德元年(1506年)出生。<ref>《四友齋叢說》卷一-{云}-:“尝记得小时,余年十六岁为正德辛已(1521年)。”</ref> 何良俊 與弟[[何良傳]]皆有俊才之名氣 <ref>《明外史·何良俊傳》: 良俊,字元朗。松江華亭人。少篤學,與弟良傳並負俊才。 </ref> 嘉靖十一年(1532年),歲貢入國學 <ref>《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五《正俗二》-{云}- 某以壬辰(1532年)應歲貢出學,至壬子(1552年)謁選到京,中間歷二十年。 </ref> 因用功過度,又屢試不中,四十歲左右患精神疾病, 稍不當意,輒大肆詬詈 ”,<ref>《四友斋丛说》自序: 何子少好讀書,遇有異書,必厚貲購之,撤衣食為費,雖饑凍不顧也。……如此蓋二十五年所,何子年已幾四十,無所試。何子遂得心疾,每一發動則性理錯迕。與人論難,稍不當意,輒大肆詬詈。 </ref>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蔡羽]]之先例,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 <ref>《[[明史]]·文徵明傳附何良俊傳》</ref> 不久棄官返鄉,時值[[倭寇]]侵擾,移居[[蘇州]],與[[張之象]]、[[文徵明]]等人友好。與弟何良傅並稱 二陆 。後隱居著述,萬曆元年(1573年)卒 <ref>[[張仲頤]]《重刻四友齋叢說序》: 内翰何先生撰《叢説》三十卷,以活字行有年矣,歲癸酉(1573年)續撰八卷,先生慮板難播遠而說有改定,議捐長水園居重繕雕梓,不意是歲先生遘疾不起。 </ref> 著有《[[何氏語林]]》三十卷 <ref>《明史·藝文志》</ref> 《四友齋叢說》三十卷、《世说新语补》等。  ==參考來源=={{reflist}}  [[category:戲曲家]][[category:何姓]]
249
次編輯